如果死亡有意义,它将是最大的意义;如果没有,那么一切都没有意义。
其实那些哭丧者的眼泪大部分不是为了逝去之人流下的,而是为了自己。倘若死亡降临在自己头上,人不会有那么多的忧伤,更多的是害怕,害怕这个没了自己看顾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害怕那些没了自己看顾的人会变成什么样,原来这才是死亡的本质,死亡意味着:在失去“参与”的机会的同时,连“得知”的资格也一并被剥夺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自己没有那么重要,也没有那么不可或缺,可是那些在乎的事和在乎的人,我们总是想要去陪伴,总是想要把他们放在眼里,哪怕仅仅是看着,哪怕自己的在场起不到一点作用,可万一呢?
万一呢?就因为这个万一,这个不轻不重,不痛不痒的万一,我们忧惧逝去,也一并承担了所有附加的忧惧。我们变得胆小,变得软弱,把死亡视为最大的敌人,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心中的牵挂。
到头来,我们也知道,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圣人,也没有那么多的魔鬼,我们都是芸芸众生中最庸碌、最平凡的那一个,我们的一生只关心那么点事和那么点人。圣人将天下藏于心中,为了大局万死不悔,他们从不将对死亡的忧惧投注到精确的目标上;魔鬼将自己藏于心中,为了自己抛却底线,他们从不将对死亡的忧惧投注到外界的目标上。可他们,都不普通,他们,都不脆弱。
易碎的我们,既不是圣人,也不是魔鬼。我们能在个人身上投注最大的无私,也能在个人身上投注最大的自私,我们心中的天平永远倾斜,我们脑中的刻度永远模糊。我们总是在偏爱,我们总是有私心,偏爱地义无反顾,自私地天经地义!
我们是上帝手中的残次品,会抱怨,抱怨生命的短暂,抱怨世事的无常;会愤恨,愤恨命运的不公,愤恨罪恶的丑陋;我们会伤害,伤害亲人的无奈,伤害爱人的相守。
于是,我们同样扮演着被抱怨的人,做着被抱怨的事;我们成为了被愤恨的人,干着被愤恨的事;我们终于是被伤害的人,结着被伤害的疤。
直到我们终于迎来死亡的那一刻,所有沉甸甸的都变得轻飘飘,所有轻飘飘的都变得沉甸甸,所有苍白的都如此亮丽,所有亮丽的都如此苍白……
我们终于明白了死亡的意义,原来它和生命的意义一模一样,它们不过是属于我们的时刻,只是在属于生命的时刻里,我们看清死亡;在属于死亡的时刻里,我们看清生命。
没有完结的开始,不是开始;没有死亡的出生,不是出生。因为开始的意义就是完结,出生的意义就是死亡,别无其他。
所有生灵,都只有一次机会,活过和死过,这便是生命和死亡最终的意义,在生与死相聚的一刹那,我们终于看见自己,终于拥有了整个人生。这整个人生充满了忧惧,而忧惧让你感受到自己真正存在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