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明心集》哲思随笔散文
浅论哲学之双面性与天地境界之联系

浅论哲学之双面性与天地境界之联系

作者: 李宗奇 | 来源:发表于2019-10-01 09:40 被阅读0次
《小火车》

我们自小就听说过,说,哲学是具有:“双面性”地。那什么是哲学地双面性,如果他不是一句口头禅地话,那哲学地双面性是否应该像是“塞翁失马”之典故一般,而不能只看一面呢。是的,理论上是这样子;但是往深入去探讨,所谓地“哲学之双面性”,他实际上指地,是叫做一种:‘天地境界’了。当,一个人能真正地修养到,能在遇到任何(问题)时,考虑到哲学地双面性地话,那他个人实际上亦也会对此事情不做任何之表态了。因,无论是愤怒,亦或者,是属于:欢快,开心,悲伤、难过等,都只是说明了,该人只看见其中一面之表征,当然,我们不能排除即便是像这样修养到了相当之理性之人们,亦会有感情用事之时。

我们不能保证,纯(相对的)理性之人,就永远都不动感情地,与‘天地’一般地直视一切,如是一切,我们只能说,他(既:修养到理性之人们)是相对地如是一切了;道理是这样地,一样的。相对地如是一切,那么就难免会用到:以理化情地功夫。好比人死,过度地悲伤,当然来讲是不理性地,可若自欺欺人,也不好。那么,这即是需要适度地以理化情了,相信理性之人会做的很好。而,当我们能看到事情‘双面性’的时候,实际上我们便不应该再对于任何一种情况,而感到忧心,甚至说,是烦恼了。我们是真正的‘如是观’一切,而不再有过多地,或者说,是过度地‘感情因素渗入其中。这是我认为的,‘修养’的唯一走向,与本质结果,他就是让你愈来愈清,从而远离情欲地束缚,出情入理,从而:“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摘自《孟子·尽心下》)这是我们‘儒门’之修养,之必然趋势(与走向)了。

至于说,没成‘圣’的(儒门学者),有地是,这点,我也已经说过了。既:学问和人品(既:人之道德),是两回事儿技能和人品(人之道德),也是两码事儿了。这里不再赘复。儒门一脉的,被认为“渣人”的,有的是,但我不这么看

如果一个人身处‘道德境界’,那么他如果以当时之道德为标准的话,不道德的,自然是“不对”。但‘道德亦是片面地,既:我很遗憾,你只看到了他地‘不道德’。所谓地‘卫道士’,其实也是片面地了,一样的。而‘天地境界’则不一样,因为‘天地没有感情,‘天若有情天亦老’嘛。所以说‘天地’不会生气,也不会难过,他不会真地像某些所谓“理想主义”者们一般地,感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人心不古,甚至说,礼崩乐坏……等等的,真的很担忧,真的很痛心,疾首。以至于真生气,他(既:‘天地’,以及‘天地境界’之人)不会地。因为他是如是观,而如是观地前提,便是修养到能够透彻地理解:“哲学之双面性”了;而不是只把他当成,或看做是一句:口头禅。这里面的功夫,可大去了。道理是这样地,一样。人到了‘天地境界’,鲜有生气,生气,是因为你只看到了‘得生气’的一面,这不是阿Q精神(既:不生气),而是种高瞻远瞩地智慧,与承载生命之体量了。道理是这样的,一样的。你的修养境界越高你越不会单方面儿地去看待问题;而是能考虑到他地:阴阳,从而客观,真实地,不是平视(看问题),而像是:俯瞰,平视你只能看到“体积大”地一面,阴或阳,那就难免会感情用事,甚至说,是困于情中了。而当你俯瞰时,才发现,这是一阴一阳地,“一阴一阳之谓道”嘛。道理是这样地。一样的。所以,哲学,也可认为是:俯瞰学了。虽然是平视,但实际上则为“天地境界之俯瞰”了。道理,是一样的。我们实际不能让别人达到你地‘天地境界’,因为‘片面’实际上来讲对于多数人来说,是一种整体,和全部。他不是局部的,而是:The whole picture整个画面。所以这就几乎无法给他解释更多的问题,这种情况,就叫做:“夏虫不可以语冰。”(摘自《庄子·外篇·秋水》)这句话其实说的有一点儿“狂妄自大”,因为我自己(所谓的)也是夏虫,我也活在我自己地认知里面,虽然我尽量修养,但或许修养还远远不足呢,亦说不定。我们如果能放弃和‘夏虫’们,去争辩,去抬杠之话,那会给我们地人生省去很多的麻烦,和悲观。我们不用担心‘夏虫’不了解宇宙之奥秘(比喻),因为,你怎么知道他不是通晓宇宙之趣地呢。道理,不是这样吗。一样的。所以我觉得,宇宙,或许就是一辆前进地“小火车”,我们唯一能做地,就是让己勇猛精进,然后到站下车。

而我们唯一做不到的或许也是让己勇猛精进然后到站下车了。因为谁说,这是唯一的一节车厢呢。或许我们所谓地“死亡”只是从客车厢移到“餐车厢”呢也未可知

不是吗。----文作者:李率 己亥年 八月十一 于家中

相关文章

  • 浅论哲学之双面性与天地境界之联系

    我们自小就听说过,说,哲学是具有:“双面性”地。那什么是哲学地双面性,如果他不是一句口头禅地话,那哲学地双面性是否...

  • 山石之美,尽物之性。

    《中庸》第二十二章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赞天地之化育,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与天地参矣”。 美石...

  • 晴儿:《庄子》之逍遥游

    逍遥就是,空虚仁而游,就是玩也是人生中的一种境界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这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最高要求和最高境界...

  • 顺晟《中庸》读后感——反省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

  • 每日一思第635天(中庸)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

  • 生活是什么?

    生活是什么? ——关于生活的意义之哲学侧面浅论 在开篇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完成一道填空:生活是________...

  • 6-3 四大境界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今天再次翻阅冯友兰先生写的《中国哲学简史》,讲到哲学的任务是什么?哲学是在...

  • 太极拳学习之十八

    太极拳歌诀七 四性归原歌 世人不知己之性, 何能得知人之性? 物性亦如人之性, 至如天地亦此性。 我赖天地以存身,...

  • 关于本源之性和气质之性

    原创:天国的女儿ing刘长志 关于本源之性和气质之性 天命之谓性,天地化生万物,并赋予生灵以性、外物以理。天地化生...

  • 激情——读书笔记

    《中庸》讲:“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论哲学之双面性与天地境界之联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smy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