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
by 林徽因
北京有名的胡同很多,东西城那些暗街小巷藏着很多光阴往事,然而能一条胡同聚集百年历史数众名人的绝对只有一条,那就是史家胡同。
分别在冬天和夏天去过两次,然而每次去都有新发现,也许它一个胡同还两副面孔呢~
史家胡同
东起朝内南小街,西到东四南大街
南与东、西罗圈胡同相通
北邻内务部街
从东到西700多米
别看只有这七百多米
可是住过权倾朝野的大宦官
住过有富可敌国的大财主
住过民族英雄、忠臣良将
还住过名媛淑女、才子佳人…
整条胡同都是青砖黛瓦,就跟那歌里唱的似的,厚重又不失悠闲。
厚重的是历史,悠闲的是民风。
史家胡同59号
听说这里曾经是清朝培养八旗子弟的左翼宗学
现在则是史家小学低年级部
北京最难进的小学之一
史家小学在历史上
还曾是清政府招考赴美留学生的考场
在清华学堂成立前
曾于1909、1910、1911年三次举行甄别考试
胡适、赵元任、竺可桢等都是从这里中榜
史家胡同55号
前半部分是史家胡同55号
后半部分则是内务部街44号
这里曾是中共元老李维汉的故居
史家胡同53号
看到邓颖超这三个字就感觉不一般,
果然,
这里曾经居住过众多名人
据说这个院子
曾是清朝大太监李莲英的外宅
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裕容龄
清末名妓赛金花与他的状元郎洪钧
也曾在这里居住过
(ps:赛金花和小凤仙的牌楼在西城区陕西巷上林旅社,现在是一家国际青年旅舍,青楼风貌保存得还不错,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除了隔音效果差点,还是很安逸的。)
现在这里是一家涉外宾馆——好园宾馆
府门上悬挂的黑底金字的匾额是邓颖超当年所题
“好园”即“女子园”
史家胡同51号
(图来自网络)
这里别看门口破破烂烂,好像修了一半的马路突然停止施工,去了两次都还在“停工”。
实际解放前,这里曾是香港《大公报》的北京办事处
解放后这个院子被外交部接管
后来成为章士钊和养女章含之的住宅
关于这个宅子的故事可以在后面遇到的史家博物馆仔细了解,这里我就背不过了。
史家胡同32号
没有照片,因为门长得一般,这个看颜值的世界。
就简单一句话吧,
这里曾是新中国首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的居所
史家胡同24号
这条胡同的重头戏,
重要到今天篇幅的一大半就在这里,
重要到你从这个院子走出来基本就不用走其他的院子了。
——史家胡同博物馆
民国时期,这里曾是闻名京城的“小姐家的大书房”
主人则是与冰心、林徽因齐名的“文坛三才女”之一的凌叔华
推开门进入院中,午后的阳光刚刚好照到庭院的屋梁上,树上鸟笼里的八哥会说你好,你要耐心教它,它心情好了就叫两声。
博物馆内设有八个展厅和一个多功能厅
人艺摇篮展厅
近代教育展厅
兰芷偕芳展厅
胡同名人展厅
文艺界,医教科界,军政商界,简直上世纪中国最有文化的一批人都在这里了。
当然,除了这些看起来略显厚重的文化往事,还有个很有趣的部分,西侧房中有一间专门用来展示胡同声音的包房,关上门你可以360度立体环绕式体验老北京的吆喝。
敲打声,吆喝声,贩卖声,
就像坐在傍晚的老胡同里,
身边坐着闪着蒲扇唠嗑的大爷,
远处买冰棍儿的小贩正蹬着三轮向你骑来。
冰盏儿~豆汁儿~收破烂滴~
除了这些,博物馆里的老物件也很有年代感,就像那个缝纫机,我姥姥家现在还在用,小时候的花棉袄就是姥姥一脚一脚踩出来的。
史家胡同其他院子
除了上面那些我知道的院子,实际上整条胡同还有还能可以留意的院子,很多我不知道但是住过很多大人物的院子,甚至住着另一种生物的院子。
比如
史家胡同22号
这里会卖一些文创产品,女生比较喜欢的玩意儿~
史家胡同42号
目前看起来像翻新过的私家宅院
史家胡同44号
史家胡同35号
全国妇联老年之家
史家胡同21号
史家社区居民委员会
史家胡同18号
某人家
路边经过的“帝王喵”
胆小汪
还有那些写在墙上读来很有嚼劲的句子
一家去了两次都没在营业的日料店
史家胡同12号
第一次这么认真逛一条胡同还逛了两次,一次都没遇到蓝天,希望你去的时候,蓝天白云,晴空万里。
史家攻略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
开放时间:全天
门票:免费
交通指引:地铁5号线在灯市口站A口出,步行100米即到;地铁5号线、6号线在东四站C口出,步行600即到
温馨提示:史家胡同很多四合院都是居民住宅,谢绝参观
建议游玩时间:2h
— End —
感谢看到这里的你
文字、图片 | 隋昕不所欲
【隋昕所遇】
旅行,摄影,电影
就算没有有趣的灵魂,也要过有趣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