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篇读书笔记,记录近日读的书:《天黑以后》《好吗好的》《做才是得到》。有一些日子没动笔了,几次想写,时间总是挡在那里,这其实是借口,说到底还是心力不足,不够精进,又能怨谁?
闲话不说,第一本《天黑以后》,小说类,作者村上春树。整个故事发生在一夜之间,天黑以后,有人结束一天的工作,有人迎来真正的繁忙;有人归家似箭,有人走出迷茫;有人享受着最后的疯狂,有人丢下白日的假面;有人奋力逃离,有人勇敢直面;天黑以后,困惑、恐惧、秘密、愤怒、暴力、犯罪......一切显形于无垠的夜幕。

总的来说,没读太懂,大体是讲关于善恶的主题,除了揭露恶,也有善的,并非弘扬,只是个人成长。去情爱旅馆消费的叫白川的男人是恶的化身,白天和黑夜里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白天是职场精英,黑夜里却是对偷渡到日本的中国妓女施暴,打完了人还觉得理所应当、自然应该。这种恶不是“普遍的恶”,与“伪善”还有区别,也许叫“理直气壮的恶”更合适,比一般的恶更深,更不可饶恕。
来说故事的主人公浅井玛丽,她是一个长相普通、有些自卑但十分努力的女孩。因为长得普通,从小被父母“教育”要努力读书,否则将毫无出路。他们平日也不怎么管玛丽吧,加上玛丽自身努力,就锻炼了她思想独立、自由、兴趣广泛的性格,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也是玛丽的姐姐爱丽所羡慕的。而玛丽的姐姐爱丽呢,从小长得漂亮,上过杂志封面,可谓光鲜亮丽,从小在父母的期待中长大,反倒羡慕玛丽的自由。故事中爱丽从始至终都处于睡眠状态,是逃避现实的表现。两种先天条件,两种期待,逐渐地疏离了玛丽和爱丽之间的姐妹关系,她们的生活偏离得也越来越远。
高桥这个男孩,在故事里饰演一个桥接角色,把玛丽和爱丽之间的嫌隙很好地衔接在一起,让玛丽了解到这些年姐姐的真实想法,逐渐地理解了她,最后重新获得对姐姐的爱的温暖的感觉,拥抱着睡眠中的姐姐睡去。高桥本人也是玛丽生活中的另一个反转,一种新生活的向往。
第二本《好吗好的》,小说类,作者大冰。这是我看的大冰的第三部作品,兑现了“大冰的故事,他继续写,会继续读”的承诺。大冰写的故事都是一水儿的江湖故事,传递的价值观都是“平行世界,多元生活,既可以早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追求的是出世与入世的平衡,让人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既然是平衡,就不是任何一种极端和偏执,比如“一门心思地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把朝九晚五当标准答案,乃至唯一答案”,比如“一门心思地玩放弃,盲目地辞退去流浪”。

不过说起来,大冰的这本书没有上两本写的好,主要在写作内容和风格上。故事倒是不错的,一样的故事,不同人写,区别还是有的。大冰这本的味道感觉怪怪的,有几次想放弃它,不知道是他变了还是我变了,大概是我变了吧。怎么说我都不是很喜欢跳读,这本是要跳读的,归根到底还是我的问题。
读书上,除了跳读,可能还会遇到整本跳过,买了不一定都要读完,买了既然是一种错,就不要一错再错。这倒不是说大冰的书不好,他的书还是很好的,只是需要跳读,不需要跳过。假如有一天真的需要跳过,我也不否认大冰和他的书,那可能自己真的变了,但他仍继续影响着“那时的我”千千万万的年轻不年轻的人。
第三本《做才是得到》,佛教类,作者索达吉堪布。堪布生于1962年,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驻锡于喇荣五明佛学院主管汉僧。因感汉地佛子因语言障碍无缘接触藏传佛教,故将大量藏文经论译成汉语,并以窍诀方式传讲。二十多年日不缺讲,夜不乏译(摘自作者简介)。这本是索达吉堪布的另一本书《苦才是人生》的践行版,都是一位学佛的师兄结缘赠与的,感恩师兄。这本书里讲了很多修行的义理和窍诀,深入浅出,很实用,对学佛的人是一种福利。

不知道遇到了什么契机,以前对佛教有些浅显认识,经常在空间转发佛教的内容,有朋友问我是不是信佛,我一般都摇摇头。那时候有“心识”,觉得有道理,但往往发完就扔到一边,更没有学佛的念头。随着年岁增长,经历增加,观照自身和周遭,才明白一切都在佛说的范围,也深信了。现在有了学佛的念头,说不清是为什么,也许很早就莫名中在心里种了一颗种子,感恩这颗种子,以及莫名的缘。
如果说“信佛”,经常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被认为是迷信,往往他们会说“信自己不信佛”,这样想是愚昧的,是以个人为中心的自私的狭隘想法,自己力量有多大呢。换一种说法也许能够较容易被接受,比如“佛是教人们怎么获取永恒的当下的幸福快乐的方法”,比如“佛还教给人们怎么面对无常的意外的生老病死的方法”。佛是诸佛,诸多有大智慧的智者或先行者,佛是老师,弟子是学生,学习的是如何面对生老病死、如何获得永恒极乐。
一定要注意:不是摆脱生老病死,任何人都无法摆脱,只是在面对时尽可能消解心灵痛苦,获得某种解脱。心灵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存在”,无法证明她的存在,她却无处不在。心灵痛苦时,做什么都是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心灵解脱时,做什么都是安宁,甚至面对死亡。
At 2017.04.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