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们吃饭,聊到青春期孩子的问题,在别人的眼里,可能我的确当时是一个非常焦虑的妈妈,焦虑孩子的学习和成绩,然后听凭这样的低气压控制自己。
虽然专家说:试错和尝试,是青春期孩子的行为模式,只有父母放手,孩子才考虑利弊,谁做主更重要,我的错大于你的对。
但是身在期间好像真的很难完全无视。当局者迷。
关系的实质,就是去看谁制造焦虑,谁承受和化解焦虑。——心理学家比昂
如果按照这样的说法,焦虑是比较而来的,缓解只能在孩子取得更高的成绩后才行,这样的关系显然是不健康的。尤其是对孩子而言,成绩下降他不焦虑吗?显然有,但这样的焦虑他怎么化解?突然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其实这样的压力下孩子的情绪没有被看到,反而他可能还会感受到我的焦虑。这个压力对于未成年的少年来说太沉重了。于是有些向外的孩子可能就会和家长对着干,通过这样的反抗来对抗焦虑的传导,有些内向的孩子就抑郁了,否定自己否定一切。
适时拒绝外界传递给我们的焦虑。不用外界过高的标准影响去苛责孩子,减少内耗。更多的信赖孩子。
信赖的关键,在于能否看到孩子自身的力量。
一份合理的「关心」,是能够点到即止的,而让人抓狂的「关心」,则是反复无休止的。每一句过度关心的背后,都是一个披着温和外衣的「强制性要求」。
远离比较只关注自身,孩子不断向我证明着他向上的力量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每次取得的进步都出乎自己的预料,于是这样的反思里,发现自己其实是过分焦虑了。
更多的让孩子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毕竟现在的时代每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孩子没能按照你设想的方式成长,不必忧虑,因为,人的成长轨迹,从来都是出人意料的。
相信心的力量。
--2024.02.0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