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作者: 厚积薄发ing | 来源:发表于2019-06-23 14:53 被阅读11次
        当一个人的精神备受摧残、物质又极端贫困的时候,他的人生要么就此沉沦,要么触底反弹。                          ——题记

        一轮皎洁的明月爬上漆黑的夜空,散发着柔和的淡淡银光,繁星点点缀在浩瀚的星河之上。一位穿着米色长袍的老者,微卷袖子,坐在凉亭中看月光如流水般倾泻下来。他端起酒杯感叹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此时正当中秋,他与弟弟已分别七年未曾相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举起酒杯,挥毫吟诵,泪水不禁悄然而下。

        他——就是苏轼。那个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苏轼,那个妙笔生花的文学大家苏轼,那个被贬数次却笑对生活的苏轼。

        “乌台诗案”使这位文人的生活从此彻底转折,被贬黄州。一家人住在废弃的驿站里,即便怎样拮据,手头的钱也只够勉强用一年。物质的贫困是不能冲垮苏轼的,但使苏轼近乎于崩溃的,是精神上的巨大压力。

        一个春意料峭的夜晚,苏轼独自到江边散步。一轮新月挂在梧桐光秃秃的树枝上,一只孤独的大雁在树顶上方盘旋,最终,悄无声息地落在了沙滩上。他与大雁产生了共鸣,提笔写下了《卜算子》:“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那晚,他捧着这首诗,看残月一点一点从眼前消失,直到天亮。他想透了:不如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农夫。

        有一天,苏轼前往蕲水访友,游清泉寺时,他发现那条小溪的水竟是向西流淌的。为何要活得战战兢兢,“溪水西流”,人生为什么不能酣畅淋漓活一回呢?他兴奋地写下了《浣溪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时光如一去不复返的匆匆流水,但苏轼发出了不服衰老的誓言。

        元丰五年三月七日,苏轼和朋友小酌了几杯酒,穿上一双芒鞋,手持竹杖,准备去看一块地。走到半路,忽然天色转阴,下起了倾盆大雨,大伙都在躲雨,可唯有苏轼,他在雨中高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但雨很快停了,太阳又探出了脑袋。苏轼回头望向他们刚刚经过的山坡,刚才那里还风雨萧瑟,现在已经是一片安宁。灵感倏忽而至,如泉水般喷涌而出:“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倾盆大雨怎样?竹杖芒鞋又怎样?我照样淡淡一笑,面对人生!对苏轼来说,所有的风雨他都不再畏惧,他的心开始触底反弹。

        四十六岁的苏轼于赤壁,在儒道佛三者合一的文化中,在大江乱石清风明月之中,终于和苦难达成了和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写下了那篇千年不朽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是啊,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天人合一”的境界,也许不是人人可以达到的,但读懂了东坡,你就会放下烦恼、读懂生命,活得更加通透自在

相关文章

  • 浮花浪蕊尽,伴君共幽独

    苏轼误把杭州当故乡,杭州西子真心恋苏轼。苏轼来到了杭州,就爱上了杭州的山水;杭州迎来了苏轼,杭州处处便有了苏轼的文...

  • 新苏轼之新诗

    新人苏轼出诗来,苏轼后人已传记。新苏轼心中有诗,诗中有新苏轼。两者结合不分离。

  • 2023-01-29语文课本中的苏轼

    1.旷达的苏轼。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2.情趣的苏轼。美食家、 3.性情的苏轼。 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在现了苏轼微妙...

  • 今日新作

    一、 宋-苏轼《水调歌头》。 二、 宋-黄庭坚《水调歌头》。 三、 宋-苏轼《水调歌头》。 四、 宋-苏轼《满庭芳...

  • 苏轼

    由于苏轼和王安石在变法上的矛盾,使得苏轼在当时难以继续在朝廷任职,所以苏轼上书请求去地方任职。 苏轼到了湖...

  • 2019年3月12日【不和他人较劲是种智慧】

    苏轼有个朋友叫韩宗儒,喜欢吃羊肉。他经常给苏轼写信,然后用苏轼回信的手迹换钱买羊肉。 苏轼知道这件事...

  • 苏轼

  • 苏轼

    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苏辙记述苏轼的读书过程是:“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

  • 苏轼

    L:1079年秋天,一位不世出的天才离开了他已经住惯的京城汴梁,青衣瘦马,一蓑烟雨,踏上了去往边陲小城湖北黄州的旅...

  • 苏轼

    越来越感觉人只有在身处困境的时候更能激发创作的灵感,如源源不断的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心理和现实的极大落差,却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gi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