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芰荷一枝
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文字朴素却芳华流转,意境深远。在字字行行里,在重章叠句中,我们似乎能听着那关雎的清唱、鸿雁的哀鸣,采一把陌上桑麻,携一段千年月色,于书色里感受最普通之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而那些古老的植物,隔着书本,仍能散发出独特的薰香,摇曳生姿。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94461/b7067738fe266e6a.png)
一、荇菜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诗经.周南.关雎》
诗一开篇,就是雎鸠在河的一洲婉转啼唱,生长在河上的荇菜采了又采。深深烙在这个年轻人心底的,是那个采荇姑娘的美丽身影,他为她抚琴击瑟,为她辗转反侧,只为获得那份愿结秦晋之好的心意。
荇菜是浅水性植物,匍匐于水上或者生于泥土中。它饱满的绿色,就像那份沉淀而厚重的情感。徐志摩在《再别康桥》里写道:“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曾有人因为徐志摩诗中“青荇”二字,联想到情歌《关雎》里的荇菜,从而解释出《再别康桥》里有表现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恋之情。但至于这种说法是否真实,恐怕也只有徐志摩本人才清楚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94461/6609e028b28fa046.png)
二、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诗经.小雅.采薇》
“薇”,即野豌豆。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薇似藿,乃菜之微者也。”昔有伯夷,便是在首阳山隐居不出,采薇而食。而如今,“薇”指的是大巢菜。
《采薇》里面那个征戍的士兵,看着四季更迭,时光穿梭,野豌豆开了又落,回家之日仍是遥遥无期。最后,他在那个白雪霏霏的冬日回来了,一路饥渴,一路悲伤。此后,每每读到“采薇”二字,我都会想起,那个被迫远征的忧伤男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94461/88a85617e5e8822a.png)
三、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即芦苇。《硕人》中“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里的“葭菼”亦是指芦苇。这些生长在水上的植物,在早晨的雾霭里苍苍一片。立在蒹葭另一岸的伊人,不管你是溯游从之,还是溯洄从之,都和她始终隔着盈盈一水,可望却不可及。也因为苍苍的蒹葭,茫茫的白露,这份爱情,便有了缥缈如雾的美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94461/6ae51ff15685dbc6.jpg)
四、蓝草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诗经.小雅.采绿》
“绿”为禾草,“蓝”则为蓼蓝,可做染料。枝叶采集制蓝,粗制品为“蓝靛”,精致者则是用于“绘画”之“花青”。在那个没有人工染料的时代,人们都是入山采蓝,石灰打靛,然后朴实的布料便在这植物制成的染料里,染就了美丽鲜艳的色彩。
山上的蓼蓝长得正好,我终日在山间与门前徘徊,等待着不知归期的你。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94461/5bac2f03a41d1c21.jpg)
《诗三百》里,有说不尽的植物花草,它们或生于幽谷,或秀于山林,或长于池塘。且让我们隔着书本,跟随先秦古人,采一把草木的芬芳,然后伴着明月清风,过一回优雅从容的慢生活。
本文由卓米诗词汇签约作者原创,版权归卓米诗词汇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