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英,生卒年不详。号澹斋,青城(今为山东高青)人。曾任郡守、郎中,后归隐。与贯云石、阿里西瑛等交往甚密,相互酬唱。编有《阳春白雪》和《太平乐府》两种散曲集,人称 “杨氏二选 ”,元人散曲多赖此二书以传。散曲作品今存小令二十余首。
【双调】水仙子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注释:老逋:指北宋著名的隐居诗人林逋。提壶:即倒酒。
译文:雪后初霁,天地仿佛一个巨大的冰壶,一片皎洁晶莹。我前往西湖去看梅,骑着小驴踏着雪渡过溪上的小桥,嘲笑王维的《雪中骑驴图》与这境界相差太远。拣几处好的梅景,在那里提壶饮酒。对着壶中的美酒,看着眼前花如笑颜般的倒影,倘若无钱饮酒,自然可以典当自己的宝剑来换酒喝,尽可醉倒在这西湖。
解析:这首小令写了扬朝英不顾天气寒冷,前往西湖踏雪寻梅的闲情逸致。
大雪过后,天气初晴,万物被积雪笼罩,仿佛都被冻结在一个晶莹剔透的冰壶里。作者不畏冰寒,欣欣然前往西湖寻梅对酒看花,体现了不同于世俗的冰雪情怀和审美情趣,表达其对如梅花般高洁品格的景仰与追求。
宋方壶,生卒年不详,名子正,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曾筑室于华亭莺湖,名之曰“方壶”,遂以为号。约生活在元末明初。工散曲,其散曲作品现存套数五套,小令十三首。《太和正音谱》称其曲是“杰作”,“尤有胜于前列者。其词势非笔舌可能拟,真词林之英杰也 ”。
【中吕】红绣鞋•客况
雨潇潇一帘风劲,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无火拨残星。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我却是怎支吾今夜冷。
注释:客况:即旅中之境况。地炉:挖地为坑的火炉。设设:通瑟瑟。另另:通伶仃。支吾:应付、挨过。
译文:雨稀里哗啦地下个不停,狂风施虐把张挂的门帘鼓得紧紧。灯焰只剩了豆点般大小,屋里半昏不明,更增添了惨然的气氛。地炉中的柴火已经烧尽,拨开残灰,最多还有几点烬余的火星。单薄的被子只觉得像铁一般冷,孤零零的枕头更是寒味如冰。这样的客夜,这样的寒凛,叫我怎能挨到天明?
解析:这首曲子运用“雨潇潇”“昏惨惨”“薄设设”“孤另另”等叠词,使全篇摇曳生姿、意境浑成、情景交融,在构思上不失为一首巧妙而独特的佳作。
这首曲子写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含蓄隽永。用语清简,取象意蕴十足,情感全在不经意间流露。主人公为异乡旅客,常年在外,疲倦之意顿生,冷被孤枕,却无从顾及也无从关心。内心惆怅却无人可道,悲凉之意油然而生。
【中吕】山坡羊•道情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译文:我爱青山,愿与它相伴;我爱白云,想让它相陪。做梦也梦不到穿上紫罗袍系了黄金带。只要有一间茅屋,四周围野花盛开,管他谁家兴旺,谁家衰败。在陋巷中过着,一箪饭,一瓢水的生活我也挺愉快。贫穷时,骨气不丢;富贵了,志气不改。
解析:在曲子里宋方壶直抒胸臆,感情真挚,语言自然流畅,情调旷达深远。
开篇以四言对偶的形式描写远景,“青山相待,白云相爱”一句,呈现出一幅大环境下的优美山林图景。接下来转入抒情,体现出作者清心寡欲、厌恶官场的情愫。末尾两句运用排比,加强了语势,也使全篇的情感更推进了一步。末句“贫,气不改;达,志不改”,作为一首言志曲,字里行间充满浩然正气,表现出作者贫贱不移、安贫乐道的志气。
【双调】清江引•托咏
剔秃圞luan一轮天外月,拜了低低说:是必常团圆,休着些儿缺,愿天下有情底都似你者。
注释:剔秃圞:又亮又圆的样子。底:同“的”。
译文:天外一轮月亮又圆又亮,对着它拜一拜后,诉说心底的祝愿:一定要常圆,不要有一点缺损,愿天下有情人都像你一样团团圆圆。
解析:作者在描写上,虽没有对拜月的思妇着力进行形象刻画,但对其内心进行了一番描绘。“天下有情底”五字的叙述,使思妇的情感境界得以扩大,她没有停留在自身的情感小圈子里,而是推己及人,把自己的美好祝愿都播撒给了天下有情人。全曲以此收束,极为有力,也使全篇的情感显得更加博大。
【双调】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
一天蟾影映婆娑,万古谁将此镜磨?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广寒宫好快活,碧天遥难问姮娥。我独对清光坐,闲将白雪歌,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
注释:蟾影:月影。此镜:指月。姮娥:即嫦娥。清光:指清冷而明亮的月光。
译文:一个孤独散步者坐在清冷的月光下,细看月亮就像刚刚磨过的一面大圆镜。这不由得让他遐思联翩: 千万年来是谁把它磨得这么锃亮溜圆,以至年年的中秋都不曾缺一点?那传说中的广寒宫定有成群的仙女翩翩起舞,那快活的倩影真让人好生羡慕。可惜仙路遥遥,没法向嫦娥打问。作者仰望月亮浑圆,想象月宫快活转而顾影自怜。看自己独对清光坐,独将阳春白雪闲唱,不由得一声责怨: 月亮啊你只顾自己团圆,我孤身一人思亲念家又该怎么办?
解析:居庸关是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在今北京昌平境内。这首曲子的作者宋方壶家在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中秋之夜,远离家乡的他不免思绪万千,遂创作此曲。作者把酒临月,对月抒怀,只为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这也是漂泊异乡之人惯常的举动。
【双调】水仙子•叹世
时人个个望高官,位至三公不若闲。老妻顽子无忧患,家儿得自安。破柴门对绿水青山。沽村酒三杯醉,理瑶琴数曲弹,都回避了胆战心寒。
注释:不若闲:有不如闲居山野之意。
译文:人人都盼望着得到高官,其实呢,就是位居三公这样的高位,还是不如作老百姓的清闲自在:子孙们可以无忧无虑,一家人可以相安无事。尽管破柴门远比不上朱门的豪华。但破柴门面对青山绿水可以尽享大自然的美妙。闲时喝几杯沽村酿的酒,或弹奏几首词曲,胜过仕途尔虞我诈、胆战心寒中度日。
解析:此曲通过对比的方式,描写隐居之乐和官场之险,从而揭露了士大夫向往隐逸生活的社会根源。全篇语言简明直白,叙述流畅自然,观点深刻,耐人寻味。
王举之,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元代后期,曾于浙江一带活动过,与散曲搜集、编辑者胡存善有交往。《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二十三首。
【双调】折桂令•赠胡存善
问哈蜊风致何如?秀出乾坤,功在诗书。云叶轻盈,灵华纤腻,人物清癯qu。采燕赵天然丽语,拾姚卢肘后明珠。绝妙功夫,家住西湖,名播东都。
译文:问胡存善的散曲风格如何?他天资灵秀,得天地之气,饱览诗书,从中采撷精华而进行创作;他创作的散曲如绿叶般轻盈,如鲜花般细腻,文如其人,清瘦精神,超凡脱俗。他博采众家之长,师法前贤圣哲,锻炼吐纳又出乎自然,显示出绝妙的创作功夫。正因为如此,他虽家居西湖,声名却远播东都。
解析:这首王举之写给胡存善的曲子,充满对胡存善才华和人品的赞美。胡存善是胡正臣之子,曾经将元代散曲编辑成集,为元曲的发展和研究做出了贡献,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元曲家。
柴野愚,生平事迹不详。所作散曲今存小令二首。
【双调】河西六娘子
骏马双翻碧玉蹄,青丝鞚、黄金羁,入秦楼将在垂杨下系。花压帽檐低,风透绣罗衣,袅吟鞭、月下归。
注释:鞚:有嚼口的控马络头。羁:马络头。
译文:一匹骏马双双翻动着它的前后蹄在路上急速奔驰。它越过田野,掠过村庄,到一座房子前停下。它被主人系在垂杨树 下。他骑的马是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他去的地方是秦楼。他穿过低矮的花丛,花枝拂过他的帽檐,轻风撩起他的绣罗衣,他甩一个响鞭,鞭声袅袅回荡在月下的夜空。主人公来时匆忙急切,去的时候甩着响鞭,悠游自得,可见这次幽会是多么愉快。
解析:此曲描写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与自己心爱的人相会前后的心情。曲子从头到尾只出现了男主人公这一个人物,虽然全篇没有描写相会的场景,只是描写男子赴会前后的场景,但将其情绪表达得生动到位,使读者在想象他们相会场景的同时,也似乎能够感受到男子兴奋的心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