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分舵第12期训练营安静战神组聂树平第1次作业

作者: 渝州南山枰 | 来源:发表于2018-12-03 00:17 被阅读106次

A1

我们经常会有各种目标解析会,工作动员会,领导或者主管都会发布任务或目标,但往往不够具体,未达到ABCD目标法。

一个好目标应该符合ABCD原则

就以我所在的某高校某学院为例,最近发生学生篮球赛受伤后因是否赔偿问题导致的小小风波。

相关主管领导笼统地给相关涉事学生的辅导员下达指定:

“请调查了解,予以安抚加安全教育。”

我和另外2位老师都有学生涉及其中,现在的问题是,这个调查材料由谁来完成?我的学生是受伤者,且在我作为辅导员介入之前,已经基本协商好相关事宜;而另两位老师的学生之间则有争议。

按常规,领导应该指定一名老师牵头负责,但是领导含混其词的指令,让相关辅导员有点无所适从。其中一位辅导员积极调查当时的观众,涉事双方以及在场裁判的全部意见,梳理完了全部结果。

然后她写了事情经过材料,我说:

这个材料该由你写吗?你的学生参赛受伤,你作为学生的在校监护人,应该是协助调查,而不能是调查的发起者;因为按常规情况下应该是谁主办,谁审批,谁审批,谁负责。

如果你的学生只是参赛者,而不是组织者,那么发生的相关事情,建议由组织者召集人员调查,即便你处于关心学生的角度已做调查,最后也得通过组织方的名义出这个梳理事情经过的说明文件,否则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分管相关工作的领导最初下达解决任务指令的时候就不符合ABCD的A原则,没有按照实际情况指定应该牵头来组织调查的人员,导致相关工作运行过程中相互掣肘,不够协调。

因为,解决事情需要具体的人,有的人是牵头(或组织)作用,有的人是起协助或配合作用,如果领导不能具体区分,只是笼统的解决,无异于甩锅。如果负责的下属会相互沟通,不负责的下属就会随便应付!

另外,领导对如何调查,如何取证,如何记录等没有做任何指引性说明,也就是说只是笼统地说写材料,因为这种情况是第一次发生,不少同事都没有经验。导致事情至少耽搁了1-2周,因为相关辅导员不清楚需要多少人参与调查,不清楚材料记录的规则和完整程度。

后来的解决办法是——

我提议让相关同事梳理材料(同时附上各种沟通,调查原始依据)后请主办方的指导老师(也是涉事学生的辅导员之一)确认无误后签字,其他辅导员则作为学生在校监护人的角度签字。所有材料梳理完毕后报分党委,目的是求得党委的知情以及其他善后工作取得一个准确依据。

如果早点有这个B,事情也不至于拖这么久。

有的时候,我们领导往往高看自己的表达能力,高看下属的领悟能力,双重错觉导致信息的沟通效率低下,相关工作安排的科学性很低。

如果让那个领导早点学习一下ABCD目标法则,也许就没有这么多事情了!

会说话的领导是下属之福

哎,欠学习的人,总以为自己的工具够用,实际上,如果不紧跟时代,连一个事情都布置不清楚,悲剧哟!

如果领导懂这个目标法则只需这样说就OK:

“根据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C条件,原则】,请主办篮球赛的学生组织指导老师*老师【A执行人】组织涉事学生,观众,裁判分头调查【B行为】,以便作为组织者梳理事情经过、辨明是非曲直、了解各方诉求及争议点等,撰写一份经得起考验,有依据的书面材料【D明晰程度】,以便学院分党委领导收到后研究对受伤学生的后续救济工作。”

A2

客观的说,考量一个目标是否科学,有很多维度,ABCD目标法是一个值得参考的工具。

在未来的学生工作,尤其是大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中,我觉得有必要从ABCD维度进行强化。

A:所带班级全体就业信息员+各班拟就业同学(也就是排除掉拟读研,出国,考事业单位,考公务员单位后的其余学生,共计约120人左右)

B:

(1)辅导员+学生就业信息员及时在拟就业学生QQ群转发学校招生就业处权威的、与专业相关度高的就业信息(一般信息在收到后3小时内必处理;紧急信息在收取后30分钟内必处理);

(2)对已就业同学及时收取三方协议让就业信息员在系统中于本学期每周五下午14:00-17:00在辅导奥运办公室集中录入,辅导员现场巡看,辅导,以便了解学生就业数据进展;寒假期间签约同学于下学期照此办法办理。

(3)对改变规划,从非就业改为拟就业者及时调整进入相关QQ群,确保信息无缝对接,不留死角;

(4)对拟改签学生进行手续配合和流程辅导;对能力欠缺学生进行特别帮扶和鼓励(如提供技能提升资源,修改简历,另外提供门槛稍低的就业渠道等);

(5)对截止于2019年6月底仍未就业同学应另组建QQ群,继续进行就业信息发布和技能帮扶,直到完全就业为止。

C:(1)按照学校2019届学生的整体就业工作流程等操作,做好工作的规划性,连续性;

(2)落实教育部、市教委有关杜绝假就业的政策底线,从辅导员到就业信息员都应该相互监督,不纵容造假,不允许造假;

D:按照学校的要求,截止于2019年6月,就业率应该达到或接近与2018届学生同期就业水平。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上面的目标:

根据学校对2019届学生的就业政策和纪律要求【C条件】,对所带班级上百名拟就业学生【A接受者】,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及时录入就业信息【B行为】,确保就业岗位信息沟通无遗漏,就业同学手续完整、流程规范、数据清晰,最终达到就业率不低于上届学长学姐的水平【D完成程度】。

这样就比较符合材料中提到的ABCD目标法。

以后在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我觉得应该:

1,一句话涵盖ABCD四点,作为正式信息@或公告形式告知对应负责的学生或其他接受对象;

2.在口头会议布置或传达任务、中期检查或结果反馈环节,应该对ABCD四点进行对应回顾或逐条检查;

3.如果目标不符合ABCD目标法,可能是分工不合理,政策理据不清晰,结果标准不明确,具体事务不明白,需要重新梳理后再行发布。

为了让这种方法成为团队共识,也应尽快周知学生干部,以便在设定目标有问题时能得到及时反馈和尽快纠正;因为学生掌握的信息资源有限,对学生干部尤其是重要学生干部,应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制度的精准传达、深入解读,确保相关工作目标的设定在政策底线之上合规合理运行,不出现那种看上去很完美符合ABCD目标法的计划,最后却因触碰某些高压线而违规的负面情况。

再次感谢熊老师@熊熊2040提供的这段材料,正好帮助我自己再次梳理了一下相关工作,也让我对拆书方法多了一些认识。

期待得到各位老师的指正。

写起来废话比较多,不喜勿喷哈!

(本文是渝州南山枰参加拆书帮重庆分舵第12期训练营第一次作业,本文同时是重庆工商大学第2批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品牌项目青芸经典传习社阶段性成果,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随时告知;鸣谢各位老师、领导、同事对本期训练营成员的支持与鼓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熊熊2040:熊熊:精力旺盛的聂老师

    苹果:A1故事反思深刻,A2故事经过目标法则进行分解变得具有行动力!很棒!
    1、A1故事中,是自己亲身参与的一个事情,在同事传达不太清晰的指令之后对后续工作造成的一系列困扰,最后在大家协商下,最终还是把事情解决了;符合A1中,鲜活、故事的原则。
    2、故事完成之后,还做了A1+的反思,如果按照ABCD目标法来做,可以怎么安排工作,而包含了受众、条件、行为、程度的指令传递,可以让事情推进的更加的清晰。棒棒哒!
    3、A2运用规划中,按照片段目标法则进行未来规划时,有考虑A2的“目标、行动、关联、可控”原则,很厉害!

    柠檬:A2做到可控,可以在时间维度上在聚焦一些,集中在短期内执行的事情。
    1、A2中,我看到“在未来得学生工作,尤其是大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中”我没法确认这个事情是否是未来一周,或者未来一个月内,需要去行动的事情。还记得做A2的目的是为了“规划运用”,如果“未来”的时间不可控,时间一长,遗忘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建议下次聚焦在未来一周,或者未来一个月需要去做的事情上进行演练。
    2、题外话进行探讨:当我在看到这句“如果让那个领导早点学习一下ABCD目标法则,也许就没有这么多事情了!”得时候,忽然想到ABCD目标法仅是在传递命令的时候使用么?
    在我们接受信息的时候,如果发现对方传递的指令不清晰,用目标法则进行引导,效果会怎么样?
    如,XX,你的意思是希望这件事情XX来负责,通过XXX方法,最后达到XXXX效果么?
    通过跟对方反复确认,引导对方把ABCD说出来,也可以达成目标。(排除有些人故意就是不想说明白的情况除外。)

    红花::hibiscus: :hibiscus: :hibiscus: :hibiscus: :hibiscus: :hibiscus: :hibiscus: :hibiscus:
    渝州南山枰:@熊熊2040 谢谢点评
    时间问题,向熊导汇报,就在今天 下午前 五点前落实,布置。
    一般此类工作我在 一个工作日内传达到受众。
    渝州南山枰:@熊熊2040 😊

本文标题:重庆分舵第12期训练营安静战神组聂树平第1次作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hmd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