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伦理学的权威性的存在,他的为人处世虽然不能说百分之百的合理,但是绝对在世间是少有的,无论在他的时代,还是在如今的时代!
此句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孺悲想要见孔子,然而孔子以称病不见,但是呢,传达命令的人一出去他就拿出瑟演奏起来,毫无疑问谁都能听到了,这也是孔子的目的!
从这些可以看出,孔子做事情是很果断的,好像再说我给你明白说吧,我就是不见你!既没有见面双方可能的尴尬,还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且他人明知道是如此,还不能说孔子失礼,因为你听到的只是音乐声,而不能说是孔子回绝了你!
这种做法可以说是不显山不露水,简单有效的达成目的,对于聪明人听到音乐以后就明明白白的啦,绝不会再轻易拜访,也都避免了不痛快!
其实想想我们生活中也是如此,不敢当面驳斥的也需要给别人一个能准确领悟真实的方式,否则一直定不下来,那算什么事情啊,不仅仅耽误自己的事情,也耽误了别人的时间!
这也许就是很多人说的情商吧,也确实有很多好处,不能不承认中国的人情世故是有很重要的实际作用的!
但是,我相信很多人运用这个理念的时候,并不能很好的操作,甚至会弄巧成拙,不仅使事情更加杂乱,而且可能直接造成危害!
其实不论是生活中的任何操作,几乎都逃不过对人的认识作为前提,比如孔子的这个行为中,如果孺悲是个鲁莽之人,他要是听到音乐瞬间就爆炸了,闯进去把孔子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打一顿,那么孔子又能怎么样呢?
所以这一切都是孔子思虑过的行为,这样对待孺悲是合适的,是可以达成目的的!
情商左右不过是智商的延伸而已,咱们平时看到的所谓高智商低情商,是因为他们不在意世俗罢了,只要他们用点心就可以比几乎大多数人都要高明!
我们常常说情商高的人会做人,可是你不可能看到一个傻子会做人,因为他没有全面思考的能力,所以所谓的人情世故也是符合逻辑顺序的,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为所欲为,包括我们的各种情感也是如此,没有道理的支撑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