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今年小学四年级了,平时也喜欢阅读,于是暑假里为了让女儿多看点书,特意问朋友打听她平时给她女儿看的什么书,因为这位朋友对儿童心理学有研究,并且她家女儿是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初一学生。
朋友很豪爽的给我列了一长串书单。我兴冲冲照着书单对应女儿的年龄,给她在网上选购了十几本书。几天后,书陆陆续续收到了,女儿看到有的书,兴高采烈的爱不释手。看到有的书,还没翻开看里面内容,
就一脸不高兴说,我不喜欢看那些书,
为什么不喜欢?
看不懂,没意思。你买的书你自己看吧。
她说完就抱着喜欢的书走开了,
我站在原地傻呆了半天。
那些她不喜欢的书,只好收起来,等她有兴趣了再去看。针对给女儿买书这件事,我反思了好久,不得其解。直到听了真心爸妈的育儿夜话音频课。才明白,原来在阅读这件事上,还真不是一件让父母包办的事。
经过近期的观察和反思终于明白了,作为父母应该避免陷入孩子阅读的这3个坑:
坑一、买什么让孩子读什么。
对于选书买书这件事,孩子在7岁之前,相信多数家长是大包大揽的。看到别的小朋友读什么给孩子买什么。去了书店,店员推荐什么买什么。在网上搜索哪类童书排名最靠前就买什么。或者是找老师和专家开书单,如此选书,有点漫无目的又有点盲从。
还记得去年暑假一个同事推荐了她儿子语文老师开的书单,其中有一套是《窗边的小豆豆》有6册,我上网粗看了一下,马上给女儿下单。没想到的是,女儿拿到那套书,一点兴趣也没有。原因是看不懂,因为她平时看的除了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和笑猫日记,对那些成篇文字的书还没有阅读的兴趣。无奈,那套书只好在书柜里躺了大半年,等她上了三年级,才偶尔去翻出来看看。
从买书这件事上,经过反思后,发现家长们普遍存在这几个毛病:
1、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待孩子,自己觉得孩子该看什么就是什么。完全忽略了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和自己喜好。选书从家长的立场出发,而看书的却是孩子。
3、以自己的需求去要求孩子。比如有的家长觉得哪本书好,自己读了从中学到了什么知识,就特别喜欢分享给孩子。分享好书本身没有错,但孩子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完全体会不到家长的良苦用心,适得其反,孩子会发出抗议,你买的书我不喜欢,或者是,不要把你喜欢看的也让我来看。
建议:
前期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学习阶段,引导孩子选书。逐渐把选书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去读喜欢的书,愉快阅读。
坑二、碎片化听书。
现在网络上随处可见的朗读,听书,解读,共读等等广播平台,为了想培养女儿的朗读语感,也为了想让女儿适应现代的各种知识音频、视听课程。暑假里,每天早晚会打开喜马拉雅和荔枝微课,还有一些儿童频道、故事电台。也想让孩子和大人一样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获得点知识和听力上的训练。
但结果却远远没有我想象的完美。开始为了新鲜,女儿会听,但听不到20分钟,便会表现出不耐烦,丢开手机,去一边玩自己的。
后来和其他的家长也交流过听书这件事,大家普遍反映,偶尔听一小段还可以,如果长时间去听,孩子肯定接受不了,连大人都无法做到专注听书的习惯,怎么可能去要求孩子做到。
建议:
不要过早把孩子的生活成人化,尽量少让孩子接触快餐式,碎片化听书,听书比起阅读来,虽然传播速度会快,但对信息接收程度是比较弱的,更何况对于孩子。想想我们成人,从碎片化听书中,真的获取到了多少知识和有价值的信息。
多看纸质书,少看电子书和听书。大人也会有同感,阅读纸质书会让人变得更安静,孩子会更享受那种哗啦哗啦翻书的声音。让孩子从字里行间培养一种慢的专注力。
坑三、写读后感听后感。
记得有次带女儿去外地旅游,同行的还有一个小玩伴。和女儿同龄。他妈妈对小男孩说,你应该每玩一个项目,写上一段感受。这样回家,把这次出来游玩就写成一篇很好的游记作文了。没想到小男孩,嘟着嘴说,真没劲,就知道你们大人不会让我们白玩的,不是让写日记,就是让写观后感,听后感。生怕把这游玩的钱白花了。
听完那位小男孩的话,我不禁大吃一惊,他妈妈听了也觉得好气又好笑。
我也有个习惯,让女儿读完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经常看到她一脸愁云的说,又是读后感,好像我是为写读后感才能看书……
周末老师有布置的作文,如果是碰上让写某件趣事,或者某地游玩。她便会说,我又没去见过,没玩过,不知道怎么写。后来便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她写日记的时候,也说,今天又没有什么有趣的事,又没出去玩,不知道写什么。言下之意有点埋怨爸爸妈妈没有带她出去玩。
如果是学习老师布置让写读后感和听后感就不讨论了,做家长的为什么一定要对孩子做一件事就“索回报”呢?
建议:
在孩子阅读这件事上,让孩子自由阅读,从阅读体会快乐,阅读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不要轻易去索取“回报”而挫伤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乐趣。
更不要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父母付出了必须要从他身上获得回报才行。让孩子觉得大人的势利和功利。
最近在读真心爸妈的《育儿基本》,其中读到了“自主阅读”一章,真心爸妈给他们大儿子在小学毕业时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我看了深受感动,特摘抄一段出来,也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看到,真正能懂得孩子阅读是件多么美好的事。
《阅读,爱——给儿子的信》
爸爸妈妈欣喜地看到,你不但在学业上游刃有余,更是成为了一个酷爱阅读的人。阅读虽是简单的习惯,却是人生的无价之宝,让我们受益终生。它帮助我们感受真正的美,帮助我们认识并认同世界上那些高贵的价值。帮助我们丰富内心体验和人生阅历,它让我们拥有坚实的内心和不易撼动的信念,支撑我们面对人生的喜乐艰辛,让我们无论年纪多大,内心依然可以不断成长。爸爸妈妈很高兴你在儿童和少年时代,即开始拥有这样宝贵的财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