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安若
端午节临近,一群朋友呼啦啦地去学包粽子,备好所需材料,粽叶、粽绳、剪刀、糯米、花生、红豆、蜜枣、廋肉、蛋黄、板栗等,甜的咸的应有尽有,长条桌上一一摆开,洗净双手,准备就绪,开动。
我们对于学习可是认真的,专门请了一个阿姨当老师。教学开始,只见她随手拿起两片粽叶稍微重叠,娴熟地在叶片中心位置向下一个交叉,形成一个锥体形的空杯,拿起勺子把馅料装满压平压实,底下的叶片向上盖住,同时把两侧的边沿着三角轮廓压下,超出三角范围的叶片随着角度延伸线对折,再贴着三角边向一侧折回抓紧,麻利地抽出一根粽绳紧绕几圈打结,动作一气呵成,一个漂亮匀称的立体三角锥型粽子就完成了。
我们开始练手,笨拙地拿过两片棕叶,对齐重叠。依样画葫芦的中心交叉,装上馅料,底叶向上折,问题来了,里面的米压了又压还是松的,底下的叶片向上一折,里面的馅料和米就调皮的从两侧空隙中逃跑出来,打开来挖掉一些米,再向上盖住,这回两侧有空间可以折起了,却干瘪得像个营养不良的孩子,底部根本没三角的形了,倒偏向扁扁的椭圆形,捏住折好拿过一根绳就把粽子五花大绑起来。第一个就随它去吧,能包住米就行,反正一口气也吃不成个胖子,一点点练吧。
第二个放了比刚才那个多一点点的料又不至于爆开,这下锥形饱满多了,向上一翻一折再一折,嘿嘿,形状很漂亮,拿过绳子刚绕一圈,手一滑一个没捏紧,哗啦啦,馅整个从底部全倒了出来,满脸黑线。
不依不饶,第三个开始,一路顺畅,感觉都熟门熟路了,步骤完整的到了最后,绳也绑上了,终于有个可以看的成品,忍不住拿在手中颠来倒去多看几遍,刚才被打击的自信心满血复活。
朋友们一开始也是状况连连,哀怨声声,不是这个米洒了,就是那个叶破了,要么就是一绑完,粽子就跟会缩骨功似的从绳索里逃窜出来,也不乏屡战屡败崩溃得大叫不玩了的人。看似简单的玩意却也很考验人的动手能力呢。
渐渐的喊叫声变小了,大家也都开始摸清了门道,愈来愈熟能生巧。看着一只只粽子呈现在桌上,大家别提有多高兴了。
只是再看脚下,逃跑的米啊豆啊肉啊抱着叶片生死与共、横七竖八,一片狼藉。
战斗结束,清扫战场,每人拎着各自的战利品喜笑颜开。
感谢屈原,不仅创立“楚辞”的文体,留下不朽的诗歌《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就连作为纪念日的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也给大家带来一份欢乐,你的爱国情怀和忧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们,更好的生活,更加珍惜眼前美好的日子。
我是陈安若,感谢你的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