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35319/e84b244a754697c4.jpg)
文|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01
博远是儿子的好朋友,我和博远妈也来往密切。前几天孩子们聚餐,我们也凑到了一起。
博远妈一见我,就一脸忧烦地说:我真是纳闷了,你说我家孩子到底在想啥?孩子小时我能准确地说出他的想法,但现在,孩子越大,我越搞不懂他。他回家也不爱说话,整天关在自己屋里,我不知他在干什么…..。
其实,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感慨,儿子今年12岁,一直以来,我俩的关系都很好,儿子和我无话不说,但上初中以来,我感觉有些不懂他,尽管我们依然无话不谈。
比如,每天老师都留很多作业,作业量很大,放学后不抓紧写的话,就要写到很晚,有时还会占用睡觉时间。
我特别希望儿子放学后,赶紧回家,放下书包,就赶紧写作业,早写完早上床休息。
显然,儿子不这样想。
每天下午4点20放学,我去接他,特意把车停在学校对面,儿子走几步就成。但,儿子常常要4点40才能到车上,问他干啥去了,不是逛学校附近的文教店,就是在校门口的小摊买个烤冷面、章鱼小丸子什么的,闲逛一会儿,吃点零食,慢慢悠悠的,一点也不急。
即便准点上了车,回到家,也不马上写作业,到厨房吃点东西,在自己房里摆弄会儿乐高,或是上网到游戏页面签个到,真正开始写作业常在晚饭后,本来晚上时间就很紧张,他这样东一下,西一下晃下来,留给写作业的时间就不多了。
我觉得儿子这样做很不对,既然每天早上起床,总说没睡够,很困,不想起,那怎么就不珍惜放学后的时间,抢前抓早,早点作完多睡会儿呢?
真是搞不懂他!
我试着委婉地和儿子探讨过,但感觉收效不大,儿子依然如故。
我有些烦,但苦于一直没想好怎么和儿子深谈,就忍而未发。
直到有一天,我收拾房间,找到一本学生时期的日记本,里面的东西,让我一下回忆起学生时代的点点滴滴。
我忽然想起,做学生时,每天放学,我也不能马上进入写作业状态,觉得上了一天学,好容易放学了,要先放松下,或者吃点东西,或者干点什么,才能缓解一整天的紧张。
我猜,儿子一定也是这样的想法吧,坐了一天,学了一天,放学了,马上进入写作业的状态,的确不会舒服,显然是不合适的。
这样想来,我的焦躁一扫而光,坦然接受儿子放学后的“磨”,按照他的节奏,不再说什么。
而儿子在经历几次晚睡的痛苦后,也改变了策略,抓紧在校时间写作业,放学后,尽管依然要放松一段,但已不需贪黑占用睡眠时间了。
罗杰斯说:爱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当我们搞不懂孩子,觉得ta的作法和我们预想的不一致、无法同步时,不妨仔细回忆下,我们在孩子这个年龄的所思所想,努力回想一下自己当年的想法,换位思考,就不会觉得孩子的做法无法接受了,就能理解ta,搞懂ta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035319/ded58341ba0e7637.jpg)
02
儿子一向对穿衣很随意,我的中性运动装,亲戚的衣裤,只要大小合适,颜色、款式适合男孩,他都来者不拒,不挑剔。
但上中学后,儿子开始爱美了,照镜子的时间多了起来,还几次说到喜欢什么什么样的鞋子,一次逛街,还郑重地和我说:妈妈,其实,我现在除了喜欢乐高之外,也喜欢穿新鞋了。
哦?我颇为意外。
因为在学校总穿校服,大家都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鞋子,男生如果谁的鞋酷、帅,谁就很有面子。所以,我也想再买双鞋。(儿子脚长得快,一般一个季节我只给他准备两双鞋)。
哦,原来儿子开始进入青春期,开始注意形象,爱美了。
想到我当年上中学时,家里条件不好,总捡姐姐们穿剩的衣裤穿,不是肥,就是短,班级站队出操,或有什么集体活动时,觉得很自卑,不敢在人前表现自己,怕让人笑话。
所以,我特别理解儿子扮帅耍酷的想法,特意抽出时间,买了他最喜欢品牌的鞋子,看他美滋滋地穿进穿出,我也十分高兴。
有时,我们不理解孩子,常常是因为我们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成人的做事标准,来要求一个孩子,认为一个学生,除了学习,有其它想法都是不应该的——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孩子不是机器人,ta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而我们,也曾青春年少,也有过同样的想法和诉求。推己及人,由自己想到孩子,自然就会理解ta们。
![](https://img.haomeiwen.com/i2035319/62ea90d02779b5b1.jpg)
03
儿子上中学后,几次邀请同学到家中玩,我全方位支持:仔细收拾房间,细心准备零食、水果,特意和儿子沟通,了解同学的口味喜好,做他们最爱吃的东西。
有次送走同学后,儿子充满感激地对我说:老妈,我同学今天一进门,就夸咱家漂亮,你把咱家收拾得我都认不出来,我太有面子了。
我说,为了迎接你的同学,你老妈累得都直不起腰了。
儿子贴心地帮我捶捶腰,感叹道:有你这样的老妈可真好......。
其实,我在儿子这么大的时候,也像儿子一样,特别乐意邀请同学到家中玩。但那时,家庭条件不好,家里人也不十分支持,每次让同学来,我都特别担心同学不舒服,感觉不好,所以,或者不让同学来,或者提心吊胆,生怕同学有什么想法。
所以,儿子想邀请同学来玩,我马上回想起自己那时的想法,为了给足面子,我全力配合儿子,看来,我的好意,儿子已全部收到 ,我们的感情也更进了一步。
有些家长不愿让孩子带朋友同学到家中,怕弄乱房间,给自己添麻烦。我不赞同这样的想法。
一是因为,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缺少玩伴,渴望友情,有机会和同龄人进一步交往,是好事;
二是因为,从心理学上说,孩子越大,同伴的影响效应越大。
当孩子把同伴领回家后,通过ta们交流的话题,我们可以对孩子有更深入的了解,而近距离了解同伴的为人处事,也能帮孩子在交友上把关;
三是因为,孩子有和朋友进一步交往的想法,并不是什么出格的要求,作为家长,就要尽量满足,不能因为怕麻烦就阻止。
因为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尊重ta的朋友,就是尊重ta自己。孩子只有感觉到自己被父母尊重,才会更尊重父母,亲子关系才会更融洽!
有时,我们要求孩子,常常以我们成人的标准来衡量。标准不对,和孩子沟通起来当然不会融洽,孩子当然不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而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显然也不公平。
通过回忆,换位思考,回忆我们做孩子时的所思所想,将心比心,才能更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正常需求,支持到孩子,孩子才能感觉到我们的爱,才有可能向我们敞开心扉,回应我们的爱!
【版权说明】原创文章 版权所有 转载协商 违者必究
文章对你有用,赞一下,让我知道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