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帮你读懂孩子

作者: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 来源:发表于2017-01-17 10:46 被阅读149次

文|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01

博远是儿子的好朋友,我和博远妈也来往密切。前几天孩子们聚餐,我们也凑到了一起。

博远妈一见我,就一脸忧烦地说:我真是纳闷了,你说我家孩子到底在想啥?孩子小时我能准确地说出他的想法,但现在,孩子越大,我越搞不懂他。他回家也不爱说话,整天关在自己屋里,我不知他在干什么…..。

其实,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感慨,儿子今年12岁,一直以来,我俩的关系都很好,儿子和我无话不说,但上初中以来,我感觉有些不懂他,尽管我们依然无话不谈。

比如,每天老师都留很多作业,作业量很大,放学后不抓紧写的话,就要写到很晚,有时还会占用睡觉时间。

我特别希望儿子放学后,赶紧回家,放下书包,就赶紧写作业,早写完早上床休息。

显然,儿子不这样想。

每天下午4点20放学,我去接他,特意把车停在学校对面,儿子走几步就成。但,儿子常常要4点40才能到车上,问他干啥去了,不是逛学校附近的文教店,就是在校门口的小摊买个烤冷面、章鱼小丸子什么的,闲逛一会儿,吃点零食,慢慢悠悠的,一点也不急。

即便准点上了车,回到家,也不马上写作业,到厨房吃点东西,在自己房里摆弄会儿乐高,或是上网到游戏页面签个到,真正开始写作业常在晚饭后,本来晚上时间就很紧张,他这样东一下,西一下晃下来,留给写作业的时间就不多了。

我觉得儿子这样做很不对,既然每天早上起床,总说没睡够,很困,不想起,那怎么就不珍惜放学后的时间,抢前抓早,早点作完多睡会儿呢?

真是搞不懂他!

我试着委婉地和儿子探讨过,但感觉收效不大,儿子依然如故。

我有些烦,但苦于一直没想好怎么和儿子深谈,就忍而未发。

直到有一天,我收拾房间,找到一本学生时期的日记本,里面的东西,让我一下回忆起学生时代的点点滴滴。

我忽然想起,做学生时,每天放学,我也不能马上进入写作业状态,觉得上了一天学,好容易放学了,要先放松下,或者吃点东西,或者干点什么,才能缓解一整天的紧张。

我猜,儿子一定也是这样的想法吧,坐了一天,学了一天,放学了,马上进入写作业的状态,的确不会舒服,显然是不合适的。

这样想来,我的焦躁一扫而光,坦然接受儿子放学后的“磨”,按照他的节奏,不再说什么。

而儿子在经历几次晚睡的痛苦后,也改变了策略,抓紧在校时间写作业,放学后,尽管依然要放松一段,但已不需贪黑占用睡眠时间了。

罗杰斯说:爱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当我们搞不懂孩子,觉得ta的作法和我们预想的不一致、无法同步时,不妨仔细回忆下,我们在孩子这个年龄的所思所想,努力回想一下自己当年的想法,换位思考,就不会觉得孩子的做法无法接受了,就能理解ta,搞懂ta了。

02

儿子一向对穿衣很随意,我的中性运动装,亲戚的衣裤,只要大小合适,颜色、款式适合男孩,他都来者不拒,不挑剔。

但上中学后,儿子开始爱美了,照镜子的时间多了起来,还几次说到喜欢什么什么样的鞋子,一次逛街,还郑重地和我说:妈妈,其实,我现在除了喜欢乐高之外,也喜欢穿新鞋了。

哦?我颇为意外。

因为在学校总穿校服,大家都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鞋子,男生如果谁的鞋酷、帅,谁就很有面子。所以,我也想再买双鞋。(儿子脚长得快,一般一个季节我只给他准备两双鞋)。

哦,原来儿子开始进入青春期,开始注意形象,爱美了。

想到我当年上中学时,家里条件不好,总捡姐姐们穿剩的衣裤穿,不是肥,就是短,班级站队出操,或有什么集体活动时,觉得很自卑,不敢在人前表现自己,怕让人笑话。

所以,我特别理解儿子扮帅耍酷的想法,特意抽出时间,买了他最喜欢品牌的鞋子,看他美滋滋地穿进穿出,我也十分高兴。

有时,我们不理解孩子,常常是因为我们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成人的做事标准,来要求一个孩子,认为一个学生,除了学习,有其它想法都是不应该的——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孩子不是机器人,ta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而我们,也曾青春年少,也有过同样的想法和诉求。推己及人,由自己想到孩子,自然就会理解ta们。

03

儿子上中学后,几次邀请同学到家中玩,我全方位支持:仔细收拾房间,细心准备零食、水果,特意和儿子沟通,了解同学的口味喜好,做他们最爱吃的东西。

有次送走同学后,儿子充满感激地对我说:老妈,我同学今天一进门,就夸咱家漂亮,你把咱家收拾得我都认不出来,我太有面子了。

我说,为了迎接你的同学,你老妈累得都直不起腰了。

儿子贴心地帮我捶捶腰,感叹道:有你这样的老妈可真好......。

其实,我在儿子这么大的时候,也像儿子一样,特别乐意邀请同学到家中玩。但那时,家庭条件不好,家里人也不十分支持,每次让同学来,我都特别担心同学不舒服,感觉不好,所以,或者不让同学来,或者提心吊胆,生怕同学有什么想法。

所以,儿子想邀请同学来玩,我马上回想起自己那时的想法,为了给足面子,我全力配合儿子,看来,我的好意,儿子已全部收到 ,我们的感情也更进了一步。

有些家长不愿让孩子带朋友同学到家中,怕弄乱房间,给自己添麻烦。我不赞同这样的想法。

一是因为,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缺少玩伴,渴望友情,有机会和同龄人进一步交往,是好事;

二是因为,从心理学上说,孩子越大,同伴的影响效应越大。

孩子把同伴领回家后,通过ta们交流的话题,我们可以对孩子有更深入的了解,而近距离了解同伴的为人处事,也能帮孩子在交友上把关;

三是因为,孩子有和朋友进一步交往的想法,并不是什么出格的要求,作为家长,就要尽量满足,不能因为怕麻烦就阻止。

因为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尊重ta的朋友,就是尊重ta自己。孩子只有感觉到自己被父母尊重,才会更尊重父母,亲子关系才会更融洽!

有时,我们要求孩子,常常以我们成人的标准来衡量。标准不对,和孩子沟通起来当然不会融洽,孩子当然不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而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显然也不公平。

通过回忆,换位思考,回忆我们做孩子时的所思所想,将心比心,才能更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正常需求,支持到孩子,孩子才能感觉到我们的爱,才有可能向我们敞开心扉,回应我们的爱!

【版权说明】原创文章   版权所有  转载协商  违者必究


文章对你有用,赞一下,让我知道哦!

相关文章

  • 回忆,帮你读懂孩子

    文|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01 博远是儿子的好朋友,我和博远妈也来往密切。前几天孩子们聚餐,我们也凑到了一起。 博远妈...

  • 如何读懂幼儿的情绪?学会了你就成育儿专家了

    如何读懂孩子的情绪?3招帮你搞定。 3~6的孩子,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是很稳定,不能控制自己情绪,也会有情绪失控...

  • 道石国际系统排列学院排列师五班《读懂孩子》读书心得一组王菲

    《读懂孩子》这本书,书名是读懂孩子,其实更加深入的是我们可以通过本书读懂系统、读懂自己、读懂情绪、读懂疾病,每一个...

  • 失而复得的喜悦

    “妈妈,我的手机在你这儿吗?”下车后孩子边摸自己的口袋边问我。 “没有,妈妈没有帮你拿手机,再回忆...

  • 咔嚓一声,日常定格

    记录生活, 留住回忆, 一切美好, 帮你记录。

  • 2021每日阅读Day2/100 内向跟你有关吗?

    今天阅读《读懂孩子的心》第一章中关于《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这本书的内容。 又是白天读了现在来回忆复盘。时间来到了2...

  • 读懂孩子读懂爱

    《读懂孩子》心得体会 第一组 弘道家园 林夏 生命是向前流动的,而孩子就是一个家庭最美好的流动。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

  • 读懂孩子,读懂自己

    一个月前就把《读懂孩子》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了。书中的观点其实在许老师那里听过也看过,所以读的还算流畅,好像也都懂! ...

  • 《读懂孩子》—读懂自己

    关于孩子的话题,曾经是我的全部重心。还没有跟着许老师学习的时候,毫无方向感,对过往的记忆、当下的发生、未来的...

  • 2019-09-09

    《读懂孩子》读后感 从另一个角度去读懂孩子,借助孩子的视角去读懂自己,去看看自己的童年,思考和践行再带领、陪伴自...

网友评论

  • 50989220c2df:我家女儿就是磨,因为好多事情她不喜欢做,但是却不舍得放弃的事情。 所以她一直很痛苦,我想如果我不去督促她,她就会很开心的做。可是我控制不了自己让她去完成练习的那颗焦急的心,看她有时候那么辛苦的坚持完成,我又觉得很迷茫。不管她的话她能磨蹭到让你崩溃,管她呢,就像老师说的她很不情愿,看她可怜兮兮的。这种纠结的心让我摇摆不定,面对这样的宝宝该如何引导呢?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孤傲的雁 不知道你家孩子多大。但孩子无论多大,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说呢?
  • 老骥伏枥的木头:从这个角度讲,真的希望孩子们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写日记,至少是周记。这样,当这些孩子们做了父母以后,再翻看自己当年的周记或日记,就会有更好的理解他们的孩子了。这个的前提是,许多现在的父母都已经忘了自己当年作为孩子的时候的那种“烦恼”和“痛苦”,毕竟“屁股决定大脑”,“角色决定言行”。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由浅入深 你说的真好,的确,忘了自己,角色决定了言行:+1:

本文标题:回忆,帮你读懂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lp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