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高声朗诵《孟子.离娄章句上下》,其中对于“易子而教”这段古训颇有感触,早在2500年前,孟子就发现父母是很难教育好自己孩子的,因为教育必须用正确的道理来教化育人,父母亲教育子女如果整天用正确的道理来教育子女,子女会洗耳恭听吗?子女会把你当老师吗?一会儿是父母,一会儿又是老师,角色在孩子面前变来变去,本该严肃的事情,最后不了了之,用孟子的话说:用大道理教育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不听话,就会生气动怒,动怒之后继而动粗,动粗之后必然家里就鸡飞蛋打,这样下去谁都痛苦,谁都不开心,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就会遭遇破坏!亲子关系就会恶化,这样下去悲剧产生,父母再厉害也教不了自己的孩子。没有办法,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开始相互交换子女来教育,这就是典型的“易子而教”。
原文如下: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大意是:
公孙丑说:“君子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呢?”
孟子说:“因为情理上行不通.父母教育儿女必然要用正确的道理;用正确的道理行不通,接着便会发怒.一动怒,就反而伤了感情了.孩子们会说:‘你用正确的道理教育我,而你自己的做法就不正确.’这样,父子之间就伤了感情.父子之间伤了感情,就坏事了.古时候相互交换孩子进行教育,父子之间不求全责备.相互求全责备,会使父子关系疏远,父子疏远,那就没有比这更不幸的了.”
个人看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从出生到上小学,基本上都是父母自己动手教育,教育的内容包罗万象,从衣食住行等生活常识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时候没有竞争,没有分数,以快乐教育为主,为了赢在起跑线上,也会去补习英语、绘画、钢琴、舞蹈、书法、游泳等,像这些专业课程,父母就都教不了,必须委托专业的机构专业老师来教育,父母成了陪衬,成了生活帮手,在教育上几乎都是专人负责。到了小学、初中、高中…大部分父母已经没有能力亲自教育,这就是当前“易子而教”的典型模式!
但是,现时生活中,我们还是看到太多父母亲自教育子女不成功的悲剧,这种家长往往自己学历高,能力强,所以他们很想把自己的全部本事都教会给子女,结果子女并不买账,并不听话,有的父母羞恼成怒,动手打孩子,不但亲子关系恶化,而且还酿出悲剧,每年被父母所逼,导致离家出走,甚至自杀都时有发生。同时,我们还发现教师队伍这个群体,有的人把孩子培养的很优秀,但是更多的老师子女并不成器,原因是教师可以把学生教育好,但是很难把自己孩子教育好,要想教育好子女,必须“易子而教”。
教育是一个辛苦而又严肃的事情,必须按照基本规律和道理来进行训练辅导,这就必须做到学生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听话照做”才行,否则孺子就不可教,在这方面,家长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讲棍棒最多出孝子,唯有严师才能出高徒!把自己子女委托他人教育是人类社会的必然分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非常重要!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44:易子而教
2018-10-15于上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