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春(原创)
记得初中时曾学过课文《两小儿辩日》: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孔子的智慧当然不是两个小孩儿所能及的,但他为什么不能判断他们的对错呢?
那是因为以孔子所能理解的,孩子理解不了,他们之间的层次不同,自然在思维上无法保持同步,认知上也无法达成一致。
不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才是孔子的大智慧。
图片来自网络1.
再来说一个孔子的故事。
一天早晨,子贡正在打扫院子。
有一个人来门前问子贡:“您是孔子吗?”
子贡问:“您找先生有什么事吗?”
来人回答:“我想请教关于时间的问题。”
子贡说:“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你。”
“那你说说一年有几季?”来人问。
子贡笑答:“四季。”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来人很坚定地争辩。
“四季!!!”子贡理直气壮。
“三季!!!”来人毫不示弱。
两个人争论不止,一直争论到中午也没有停下来。
孔子听到争吵,从屋子里面走出来想问问是怎么回事。
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
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了一阵来人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来人听此,大笑而去。
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孔子:“先生,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只有三季呢?”
孔子笑着对他说:“你的功力还不够啊!方才那人一身绿衣、面容苍老,它分明是一只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那样的人争,就算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何必浪费那个时间呢?”
不跟层次不同的人争辩,才是真正的智者。
图片来自网络2.
我06年未参加公考以前,一直在家种地。
但与其他村民不同的是,我每天忙完农活儿后并不串门,而是呆在家里看书。
为此,我没少听亲戚和其他村民们在背后唠叨:“都这样了,还看书有个鸟用啊?”
甚至于母亲,也曾一度这样唠叨过我。但我始终都没有吭声,依旧看我的书。
因为我知道,我跟他们不一样,我有我自己的路要走,我不可能一辈子都像他们那样,窝在农村只侍弄那几垄地。
我也不解释,因为我知道,解释也没有用。他们不会理解我的感受,而我也无法理解他们的想法。
最后,当我顺利通过公考成为一名国家干部时,村人才终于明白了我坚持看书的意义。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
有些事看透但没必要说透,有些人看穿但没必要揭穿;有些误会不必急于解释,有些谣言不必急于辩白。
不争辩不代表理亏,而是因为问心无愧。
诸葛亮舌战群儒,可谓雄辩之才,但是他却说:大辩不辩。辩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辩!
喜欢跟人争辩的人,内心还不够笃定,总想向人证明自己。时间自会证明一切,费那些口舌何益?
何况,有些时候,别人是因为嫉妒,而对你进行猜忌和怀疑。与其争辩,不如改变。用你的成绩去回应所有的质疑与猜忌,远比争辩更有意义。
有些时候,争辩就像是一场斗争,会让双方都很受伤,甚至还会引发很多意外,实在是得不偿失。
图片来自网络3.
还记得纸上谈兵的故事吗?
赵括很小的时候就跟着时任赵国大将的父亲赵奢学习兵法,长大以后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甚至连赵奢也不能驳倒他。为此赵括很是得意,但是赵奢并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
后来赵奢死了,秦国大将白起散布谣言说,他最怕的不是廉颇,而是赵括。赵国听到消息后,马上将廉颇从前线换下,任命赵括为大将。
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将军。”
赵王诧异地问:“为什么?”
赵括的母亲回答:“当初我侍奉他父亲时,他父亲几十次亲自捧着食物分给军兵,所交的朋友有几百个;大王赏赐的东西都被他送给了军中将士和士大夫。从他担任将军的那一天起,就不再过问家里的事。现在赵括刚当上大将,军中将士就没有敢抬起头来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银财宝,他都拿回家里藏起来,每天净琢磨着买便宜的田地住宅。他们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
没想到赵王十分不悦地说:“我已经打定主意了。”
赵括的母亲马上问:“大王要派他出兵,如果有不顺利的情况发生,我能够不受到连累吗?”
赵王答应了她。
结果赵括代替了廉颇后,更改了原有的纪律和规定,并撤换了大部分军官。
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先派出小股部队引诱赵括出兵,之后佯装失败,又另外派兵断绝他的粮道,将他的军队隔为两半,使得军兵的士气大乱。
四十多天后,赵国军兵饥饿难战。不得已,赵括亲自带领精锐的兵士上阵战斗。
激战中,秦军射死了赵括,赵军大败,几十万军兵投降,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而赵母则因为有言在先,躲过了被诛杀的命运。
谈论兵法,没人是赵括的对手,可实战起来,赵括却以惨败身亡作为结束。
争辩无用,真正有用的是实干。
图片来自网络4.
所谓三观不同,不必强融。
理解你的人,你根本就不必解释;不懂你的人,你解释再多对方也未必听得懂。
理解你的人,大都跟你处在同一个层次;不懂你的人,大都没有你的切身感受。
何况,人在争辩时会更加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与其去跟层次不同的人做无谓的争论,倒不如省下时间来去做更能提升自己能力的事情。
这就好比你跟井底之蛙谈天空多辽阔,无异于对牛弹琴一样不可理喻。
井底蛙的见识就那么大,你说破了嘴它也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经验,哪里会知道你所见的比它所见的要大很多?
所以,不要跟层次不同的人争辩,因为你们永远也都没有达成共识的可能。你们的见识、格局与视野都不相同,怎么可能会有相同的认知?
真正聪明的人,根本就没有功夫去与人争辩。因为他们从来都不活在别人的眼里,而是一直在默默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活。
不与人争,便不会起纷争,也就不会有怨尤。
有些人,不值得我们去解释;有些事,不值得我们去争辩。
一生很短,把时间用在对的事情上,比跟层次不同的人争辩更重要。
愿我们都能活成更好的自己,在遇到别人的质疑与怨怼时,都能轻松应对,全身而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