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厉害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对孔子之“仁”理解深刻,并能付诸行动。
要么说孔子最喜欢颜回呢,前边我们经常听到孔子说其他人“不知其仁”,对所有人,他都不敢判断对方是否做到了仁。但孔子确切的告诉我们,能够长时间做到“仁”的就是颜回了。所以,颜回境界真的很高。
这是孔子对颜回的极大褒奖。有时候我也很疑惑,一个人在什么养的状态下,才能算作“不违仁”?我们回忆一下自己最好的状态,比如平静,但丁,喜悦,聪明,关爱,有行动力,想想看我们在生活中有多少挑战、多少诱惑会把我们从仁的状态中拽出来?
话说最近我自己的工作状态时好时坏,每天早上总想拍屁股走人,不干了,晚上下班又会信心满满。每天上班和上级沟通,莫名的会心跳加速,搞得自己哪里哪里都不爽,但只要进入到工作中,又会非常平静,出奇的专心。
我也不知道能够坚持多久,只是每天多看看论语,多从自己找原因,有时候逆境才是成长的必要环境吧。但总要对的起“仁”。
在老子《道德经》与庄子读完之后,也算对老庄有了一个较为浅显的认知,那接下来就是孔孟之道了。孔孟作为四书中的两书,可以说对中国2500年的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所熟知的2个半圣人都出自儒家,一个是儒家创始人孔子,一个是王阳明,最后半个是曾国藩。
在现在人的眼光来看,儒家的学者就是非常文弱的读书人形象,但其实历史上的儒者都是无能安邦,文能治国的全才,刚才说到的王阳明,以及最后的圣人曾国藩,都是非常厉害的武将。学习论语,让我们能够能更好的了解儒家的理论,也可以为我们生活提供一些好的方法与思想。
我也是才开始读论语,相比于道德经,论语可以说不怎么好上口朗读,大多数句子也不是那么压韵,对于大多数人,可能对论语的某几句话印象特别的深刻,比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等,论语总共1.2w字,大多记录了孔子和学生们的对话,孔子可以说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对同一个问题,在不同学生哪里会有不同的答案,也体现出了孔子对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独到见解,这在过去可是一项不容小觑的能力。
雪堂书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