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第13节。前两节贤亲王选人才,一正一反,都还算不得完美人才。那真正优秀的人才是怎样的?
笃信好学:坚定地相信,努力地学习。信什么?学什么?信仁德之道,学古文礼乐。信到什么程度?学了作什么用?
守死善道:注意是守死,不是死守。坚信仁德到什么程度,坚信到守着仁德到死为止。善道,善于擅长用道、实践道。好学的目的就是实践。
认认真真学习古文,学礼乐知识,至死坚守仁德之道,并善于在实践中运用仁德之道。这就是圣人贤者完美人才。
终其一生,不为当官而学,坚守仁德之道,为道好学,好学而善用。这与前两节的"骄且吝",或是“三年学,不至于谷"相比,高出何止千万!
那么这样的人才怎么去发现?孔老夫子给出了这种完美人才的具体表现: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濒临危亡的国家不去,动乱的国家不去居住。第一有自我保护意识;第二,危乱之邦自然不仁德,仁德的目标结果是和谐有序,不仁德之邦不入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述而篇就讲过: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当权者用仁德治国,天下有道,则出仕为官,为行仁德、和天下而出力;当权者舍仁德不用,天下无道,则安守己身做个隐者。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完美人才,德才兼备,当处有道之邦,自然发挥其作用,不可能贫且贱。邦无道,安身做个隐者,自有坚守的原则底线,断然不可能既富且贵。
三句话,三项具体表现,这是贤亲王发现人才的参照和标准,是表。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是里。这是完美人才的标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