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第8节。上一节讲贤亲王在"仁"这件事上任重道远。那么具体来说,这贤亲王要做些什么呢?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对于贤亲王自己,学仁修仁,从学《诗经》开始,自束于礼制,并在音乐中升华。
同样,对于诗、礼、乐三者,贤亲王还负有教化民众,推广礼乐之责。所以贤亲王对于诗、礼、乐,存有推己及人两个方面。
同样是为"仁",出仕为官的干部,在知人善任的前提下,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就是仁!对于干部中的一把手,孔老夫子有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一把手对于"仁"也负有教化之责,但一把手教化的是中人以上的精英,中人以下的普通民众,不归一把手管。
我们再看不出仕的隐者,隐者对于"仁"是"为之不厌,诲人不倦"。但隐者受其影响力的束约,他诲不了全体大众,隐者仅有能力去教诲拿十条肉干前来求学的后备干部。
还有对于"仁"最主要的祭祀之事,这是族长、宗主、大王的事,贤亲王染指不得。贤亲王能做的只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贤亲王自己要从诗开始,学好礼乐,然后在民众中,做好仁礼的普及推广工作。
宗主族长主管祭祀,隐者做学术研究,一把手负责精英教化,干部们做好礼制的维护执行。而贤亲王要做的是将礼乐普及推广到广大民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