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奭》周公对召公说。
召公的封地在燕国。奭是他的名。
进入正文。
原文 周公若曰:「君奭,弗吊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若天棐忱,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呜呼!君已曰时我,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越我民罔尤违,惟人在。我后嗣子孙,大弗克恭上下,遏佚前人光,在家不知天命不易,天难谌(chen),乃其坠命。弗克经历嗣前人恭明德,在今予小子旦非克有正,迪惟前人光,施于我冲子。又曰:『天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天不庸释于文王受命。」
略解:
《尚书》是夏商周官方文书的合集,字里行间透着正式,有很强的教化指向,但行文又不像如今的文书生硬,周公一上来说君奭,喊兄弟的名,修辞学说这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奭,有说是文王的儿子,有说是支族。
周公说;“奭啊,不善上天对殷商降下丧亡的祸患,殷商因此失去了他的天命,而我周接受了天命。我不敢说知道殷商如何基业长庆,我只顺天辅诚而已,我也不敢说知道殷商最终为何天命断绝。唉!你既然委任给我,我就不敢安于天命,只永远念着天威。我们的民众没有过失和违背之举,是因为有人在开导。我后嗣子孙,不能恭敬天地,失去文王和武王奠定的光大之道,不居摄政之位不知道天命不易,上天不信我们,我们就会失去天命。不能长久地继承前王恭谨明德,如今我小子姬旦不能正人,只是发扬前人的光美,使之延续到幼君成王罢了。有人说:‘天命不定,不可相信。’我只能发扬文王之德,使之延长下去,让上天不抛弃文王所受的天命。”
随着《尚书》读到后面,很多字多次出现,不再拎出来读了。谌是信。
天意难测,人能怎么办?耕耘。
原文 公曰:「君奭,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率惟兹有陈,保乂有殷。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天惟纯佑命则,商实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恤。小臣屏侯甸,矧咸奔走。惟兹,惟德称,用乂厥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若卜筮,罔不是孚。」
略解:
周公说:“奭啊,我听闻昔日成汤受天命,当时伊尹辅佐成功,升配于天。在太甲的时候,则有保衡。”
郑玄说:皇天指的是北极大帝。伊尹名叫挚,商汤以他为辅佐。伊尹,商汤倚重而取平,以尹天下,所以叫伊尹。相当于伊尹是挚的外号。就像《权力的游戏》中龙妈那一连串的封号,成什么事取得什么样的封号。保衡与伊尹是类似的意思。保是安保的意思。衡就是平衡。后世三公的出现应该就是伊尹、保衡这样的人物所造就的。
周公说:“在太戊时,则有伊陟、臣扈,道达到了上帝的水平。巫咸治理王家。在祖乙时候,则有巫贤。在武丁时,有甘盘。”
以上人名的罗列都是先周时期,辅佐君主的贤臣。周公列举这些人,是表明自己的定位。
这些人的功绩,周公如是说。
周公说:“这些有道的臣子,保安殷商。所以殷商祭祀礼以他们配天很多很多年。天会给予有威仪的人很大的帮助,殷商的百姓和王族之臣,没有不秉德明安的。位置较低的臣子、屏卫侯甸的,都为王事勤劳奔走。”
上梁正,下梁就不容易歪。良币驱逐劣币。
周公继续说:“这些贤臣,德行各有称道的地方,为君主的丞相,四方服事于天子,就像占卜,没有不见信于天神的。”也就是占卜的结果都很好。
占卜是一个辅助性的治理工具,取信于人的论据。
打完,收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