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感言集之105:却之不恭

作者: 余超林AIA财富管家 | 来源:发表于2018-09-06 09:47 被阅读47次
《孟子》感言集之105:却之不恭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万章章句上下》,其中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的基本原则,基本态度的“恭”颇有感触。对于他人送来的礼物,不接受,会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这就是“却之不恭”,但是接受的话又会“受之有愧”。这真的是很矛盾!怎么判断对方的礼物接受还是不接受?孟子提出必须动机纯善才行!如果不符合道义的,别有用心的礼物,应该果断拒绝,不能够含糊。

原文如下:

        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孟子曰:“恭也。”

  曰:“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是为不恭,故弗却也。”

  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却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以他辞无受,不可乎?”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大意是:

        万章问道:“请问与人打交道应该要保持什么样的心态才好?”孟子说:“要有恭敬之心”。

      万章又问:“一再推辞不接受,就是不恭敬了,这是为什么?”孟子说:“关键看赠送的礼物,是否合乎道义?然后再决定是否应该接受,如果觉得不恭敬,就不要推辞。”

        万章又问:“如果没有办法推辞,心理上已经抵触排斥,觉得这是取之不义的礼物,但是在言语上又不好意思说不接受,这怎么办?”

      孟子说:“与人交往一定要动机纯洁坚守正道,赠送的礼物也符合基本的礼仪规范,孔子就是这样接受礼物的。”

个人看法:

        与人打交道是一门基础学问,越是基础学问,越需要掌握基本的道理。在孔孟看来,人与人交往,首先彼此到要有恭敬之心,有了恭敬之心,那么我们彼此赠送的礼物才能够坦然接受!怕就怕送礼的目的不单纯,所谓的礼尚往来最后成了相互利用的工具。

      当然,不是什么礼物都不可以接受,也不是什么礼物都可以接受,关键看送礼的人的人起心动念,看看礼物是否符合道义?庄子强调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虽然与孔孟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是基本出发点是一样的,君子交往纯粹是相互欣赏,不在乎有没有礼物或者礼物到底是不是很贵重,但是小人之间的交往就是纯粹利益的驱使 ,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通过礼物来打通关节,惠者足以使人,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各种行贿受贿大行其道,对整个社会整个国家而言就产生了破坏性影响,法律法规如同虚设,社会公平正义被抛弃,有权有势的人官官相护拥有垄断资源,为富不仁,贫富差距拉大,阶层固化上升通道停滞,社会不稳定性增加…

        所以,人与人之间交往,礼尚往来合符道义非常重要!否则就会“却之不恭,受之有愧!”,这个礼物是不好随便拿的!

余超林早读 《孟子》感言集之105: 却之不恭

2018-9-6 于上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感言集之105:却之不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mt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