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宋主编,身型干练、双目清澈。娓娓道来,如清流沁人心脾。顿感如泅渡者见一航船,一艘从汪洋深海中驶将来的旗舰。深水不波也不响,载吾辈驶向辽阔的深水区,从“博”驶到“雅”。
细想,两年来我们一直在做“博雅文化”,诸多方面成就了一些点状“博雅”,而且用我们构思的一条简线粗略一连,似有一串。经宋主编一席轻点,我们轻悟“博”是一种广知,是知之广博,是一种输入,我们的课堂内外、校园内外,我们正在研发和即将开发的众多课程,如写字课程、阅读课程、习作课程、家务课程、研学课程、特色作业课程等大多是一种输入性的知识类课程。“雅”是一种内化的高雅之境,是一种品位、品质、格调的外显,是行为高雅。有广泛的博知,量变促成质变才有行为高雅的自觉。知行真正合一才能做成有根的博雅文化。持续研究加实践便水到渠成为伟大的教育。
“十好”课程如吃鱼。一条大鱼,一锅乱炖,五味杂陈于一锅,即便分食,还是五味杂陈于一小碗而已,美食高手也仅剩饕餮,难以品味。如果“十好”课程按“博知”“雅行”等厘清分类,再分散给具有特长的高手或高手团队深入细致、身临其境地做严、做实、做细、做活,必出精品。如冯展奎老师正在做的“写一手好字”的写字课程,有计划、有规划、有技术、有行动,如果再有可行性的系统评价,一定能做出有品位、有品质的写字课程品牌。阅读课程、习作课程、家务课程、放学课程等也是如此。正如吃鱼,一条鱼可分为油炸鱼鳞、干煸鱼骨、生煎鱼肉片、凉拌鱼皮、清煮鱼丸等,适者各入其色、其香、其味,各具特色又彼此依存,一种文化自然而成。
拨云见日话细节。宋主编所点的几个点,我们经常沐浴其中却视而不见,熟视无睹,有一种“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之感。经高手轻点,慎思之,果然是新而实。如我们一直都在做的“6S”精致化管理,我们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到上放学,到家庭,到研学旅行中;从学子星评选,到博雅护照;从“左一摞,右一摞,中间放个文具盒”到“博雅路,君行早”的精致管理儿歌;从学生管理到教师队伍管理;从教学一线到后勤服务。全方位三维立体发展,而且逐渐步入“2.0版”,却依然在“摸着石头过河”。经专家拨去遮望眼的浮云,我们才有“身在最高层”之感。原来真正高手不出高声,仍声闻数里;大师润物无声,引燃燎原之火却仅用一只烛。
逆向思维,溯本求源。学校重在一个“学”字,学校不是“教校”,“教室”应是“学堂”。审问之,我们的经典中,“学而时习之”“十五志于学”“学而不思则罔”岀发点都在一个“学”字。我们的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学。引燃学生的学习力才是教学正确的方向。方向正,措施细,有教无类并因材施教,人才会自然从成长到长成。评价也是如此,评价有道也有术。无评价便无教学,更无教育。评价有量规,量规中有量尺、量图、量表,量规要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我校就是量“博”又量“雅”,在“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过程中博知雅行,知行合一,直到“志存高远”。
脑量过小,不能深得宋主编精髓,不得已仅言皮毛,且正误不能自辨。贻笑大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