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写写一生只留下一首诗的人和ta的那首诗,但随即就发现是一个大坑。即使给自己限定了唐朝,一生只留下一首诗的人也比我想象中要多。《全唐诗》收诗人2200多位,《全唐诗补编》又多了1500多位诗人,诗5000首(据说现在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就有四五十万,相比较而言整个唐朝收录的诗真是太少了呢……)anyway,想从这近4000位中找出冷门的、高质量的一生只被收录了一首诗的诗人,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有点艰难。所以我想了一个投机取巧的办法——说说一生只因一首诗出名的诗人。
虽然这些诗人留下的作品都在两首以上,但是代表作仅有一首,即使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基本说不出第二首。其中金句,堪称妇孺皆知,可是提起诗人的名字,难保你会对不上号。不知他们对这样的处境是否满意……
之所以想写写这些诗人,是觉得我们对李白、杜甫、白居易了解的够多了,而他们仅凭一首诗流芳千古,我们也实在应该集中缅怀一下这些幸运的?家伙。毕竟,他们对中学时代的我们摧残程度最弱。(其实也没有什么独特的见解、赏析,也没有做严谨的考据工作,不敢保证所说的都是学术正确的。)
题 都 城 南 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首先推出崔护。
考虑到主题的严肃性,我决定按照绯闻的多寡来写。所以先来崔护,以及其代表作——《题都城南庄》。在这里真的忍不住要吐槽一下我们的古诗题目,很多古诗都是这个路数:在京城南庄写的。这种随意的程度,堪比传说中日本人起名的随意度。如果放在今天,标题不刺激都没有人看内容的互联网时代,真的很为这些诗人的点击率担忧啊。这不是一首含蓄的惆怅的情诗吗?怀着这么美好的感情也不好好雕琢一个名字……
我们上学时各类必背的唐诗中,除了《红豆》,这首算是屈指可数的情诗了,也没有借爱情之名抒发什么政治抱负/情怀/失意,单凭这一点我就对它情有独钟。而且整首诗有一种少年感的淡淡的心境。年轻的时候总是容易不以为意,怅惘也会有一点,但就像一阵风吹过,也就飘走了。
但是呢,这首诗引发了大家丰富的想象力,不少民间传说都在这首诗的基础上进行了浓(nao)墨(dong)重(da)彩(kai)地生发。当时说唱艺人的会讲一个叫做《谒浆崔护》的故事,大意就是崔护应考进京(长安),在清明时独游城南,见到一个桃花环绕的村舍,叩门求饮。他与为他递水的姑娘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空气中都是情谊殷切的荷尔蒙。第二年他又去故地重游,没有见到姑娘,于是题诗一首走了。数日之后又复返,得知少女在读了这首诗后,感动地亡故了……崔护入见,痛哭不已,生生哭道姑娘还魂,然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这种生生死死,死而复生的爱情故事真是我们古人的心头好呢。
这一刻,他们一定是梁山伯、祝英台附体,这一刻,他们预演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未来。这一刻他们可以总揽奥斯卡、戛纳、威尼斯、金马、金鹰、金鸡奖最佳男女主角啊!(←← 请你克制一下)
看唐传奇,觉得我们的古人还是想象力挺丰富的,但是每当看到这类不知所起,所有感情线的推动基本来自单方面的想象,竟然还能双双入戏极深的爱情故事,内心真是忍不住对他们一万个吐槽,这真的是他们向往的爱情类型吗?这么草率真的好吗?“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啊!一首《传奇》献给他们!
凉 州 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下面这个人——王翰,提到名字也许你还会一愣神,但是诗歌必定是你的启蒙诗之一——《凉州词》。这是我比较偏爱的一首诗,因为有异域风情,而且有一种青春期的放荡不羁。(我已经和国产电影一样,陷入了疯狂怀旧的庸俗时期,喜欢各种青春期的感觉)(暴露年龄了你……)“葡萄美酒夜光杯”一句,和“古道西风瘦马”一样,全是名词,组合在一起,duang!duang!duang!,就有了不俗的意境。特别玲珑剔透、叮当脆响的一句,所有感官一起出动。
王翰不仅富,而且出身官宦之家。家蓄妓乐,枥多名马,超爱喝酒,还要击鼓为欢。自比王侯,飞扬蹈厉。放在如今,应该会是一个“坑爹”的典型……霸特!他的这些性格特征听起来熟悉吗?除去家庭条件不说,用这些词形容李白等一大批唐朝诗人应该都是贴切的,连仙风道骨的王维都有这样恃才不羁的岁月呢!《唐才子传》评价他像司马迁所说的布衣之侠一样,义气,视金钱如粪土(不知道和不差钱有没有关系,而且,真的不是布衣好吗!)。
我想这就是唐朝文化那么有生命力的原因。因为有一个人们可以多姿多彩发展的环境。唐朝就像是我们文化的青春期,从不成熟走向成熟,可惜这个过程太短,很快就成熟地过分。宋朝的文化就一板一眼地不那么可爱了,及至清朝,几乎僵死。唐朝就像是一场脱离日常生活的放肆旅途,因为短暂,因为不可重来,因而格外让人怀念。
次 北 固 山 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以下一段是文章的尿点时间。因为我对这首诗和这位诗人没有特别的感觉,但是他又实在太符合我给自己预设的主题,所以安排了一位酱油哥,放在这里。王湾,他写了《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枫 桥 夜 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接下来是大名鼎鼎的《枫桥夜泊》作者张继。说起张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学上语文课时,老师说这是他当年科举不得志,郁郁之下写下的诗篇。几千年之后,我们早已忘记了当年的状元,却记得失意的张继。这个故事让我一直以为张继是个落魄文人……错觉!他是唐玄宗天宝12年的进士呢!虽然人家不是状元,可最终也是名校生呢!不知道他是不是考了多次,不过在古代,考上个几次科举考试不也是很正常的事吗……放在当代,那也是感动中国的俞敏洪啊。而且张继做官做的不错。唐朝分三省六部,尚书省是三省之一,尚书省有礼部,礼部有四个司,祠部是其中之一,张继做到检校祠部的长官(我也不知是几品),负责祭司、天文方面的事情。他和王湾都是早有诗名,留下的作品不算多。
我要泪赞一下《枫桥夜泊》这个题目。在唐诗中,这么用心起名字真的是业界良心!虽然这个题目也就是说明了一下时间地点,可是这座桥本来叫“封桥”的哟。而且泊就泊咯,加上一个“夜”,美感顿生。要知道这首诗一不留神就有可能变成《x月x日于封桥下》……
这首诗的前两句意象特别密集,全部都是深秋的典型意象,后半部分又很疏朗,错落有致,句句都是“愁眠”,又似连而断。
值得一提的是寒山寺。寒山寺因诗僧寒山得名,作为出家人,生前已看淡一切,身后更是姓名、生卒年、籍贯都不详。他在中国不太出名,又要霸特了……霸特!他在日本有很高的地位,对日本的俳句、短歌有很深的影响。20世纪在美国还曾名声大噪,“垮掉的一代”特别推崇……
张若虚
春 江 花 月 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最后请出神秘诗人张若虚,代表作《春江花月夜》。
这首如雷贯耳的诗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清朝人编纂《全唐诗》的时候赞它“孤篇盖全唐”。看到此处,请大家回忆,这样地位不凡的诗,背的出吗?大胆估计背的出全篇的人寥寥。作为曾经的中文专业生,每次想到这首诗都只想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照初人?”因为当年读到此处,觉得气魄颇大,这跟追问宇宙的起源,人类的起源的本质是一样一样的啊!至于其余的之所以背而不得,多半是因为写景的句子实在太多了。就好比《巴黎圣母院》,名著是名著,美是美的,可是一写景就有十页二十页,我总是一把翻过去。
《春江花月夜》是被乐府集所收录,想来应该是可以唱得出的,是《清商曲辞·吴声歌曲》的一种,曲调创始于南朝陈后主(不是《相见欢》的李煜哦,虽然艺术才华也挺高,可是没有李煜的作品那么出名哦),是他和宫中女学士等唱和为诗时最为艳丽的曲调。从这一点看,《春江花月夜》了不起,我们现在读来虽然也觉得语句优美,可绝对是清新的美,而且辽阔,比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江连海,这是什么样的景象?我想作者这时候应该不是站在各大江的入海口,应该是自己的一种想象,一种涌动的情怀,称得上“洗脱了六朝宫诗的脂粉气。”
我们的古诗一般脱离不了由情入景,《春》也不例外,一句“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就转入了我们最熟悉的——闺情,思离人……orz,给跪了。有时候我会很好奇,我们的古诗词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主题高度重合的呢?闺情绝对算其中翘楚,拥有众多阐发作品的母题。这一句化用了曹植的《七哀诗》中“明月照离楼,流光正徘徊”一句,怎么说呢,不知道大家的感受,我个人还是喜欢独占了八斗才华的曹植这句。说实话,我觉得古代的男人们都好懂女人心,经常借着表现女人的情绪来传递一下自己的不得志,写的特别感同身受。作为这样的文化的传人,为什么会有直男癌这样的人群大量出现呢?
神奇的是,《唐才子传》竟然没有收录张若虚,要知道连鱼玄机这样不能算“子”的人都收录了啊!这样一来,张若虚就成了挺神秘的一个诗人,但是也可以想到他生前的际遇应该不怎么样。一般提到他,要去《旧唐书·贺知章传》里找,以好友的身份出现……他和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张若虚混得最惨,只是兵曹,从九品,比很惨的杜甫更惨……
诗歌,文学,艺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判断,张若虚在唐朝不仅官运不亨通,诗歌也不太受重视,一直到清朝都还有人对他不太以为然,但今天,已经是我们绕不过的一座诗歌史上的高峰了。
本文由作者原创,“布波来信”首发。由于互联网同质信息泛滥,有一些些闹心。我们暂时任性地拒绝转载。so~更多原创文章请扫下图~~对,就是扫我~手机没法扫请直接微信搜索“布波来信”
网友评论
http://xiumi.us/studio#?open_tab=article,期待你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