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专题优质文章精选读书5000+持钻作者创作园
书评|摆脱打骂,摆脱溺爱,这本书教给爸爸妈妈优雅育儿经

书评|摆脱打骂,摆脱溺爱,这本书教给爸爸妈妈优雅育儿经

作者: 爱吃土豆的佩奇 | 来源:发表于2020-01-26 19:50 被阅读0次

文/爱吃土豆的佩奇

简和汤米一直以来都让母亲抓狂,他们对新环境的第一反应总是拒绝,每次有点儿变化,他们就会尖叫不止,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

在其他方面,他们也令父母头疼,每天都会有新花样。父母根本无法预测他们的睡觉时间,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让他们吃饭,也不知道他们要吃多少。事实上,简和汤米对不同的人和地方会有什么样的反应难以预测,因为每次都不一样。他们看起来很焦虑,情绪化,不按规矩出牌,在新环境中适应得非常慢。

不过两个孩子长大以后情况大不相同。随着简一点点长大,她慢慢适应了社会生活,她的坏脾气也渐渐消失了。相比之下,汤米却似乎没有任何改变,每次旅行、参观。甚至到外边玩一会都会闹出点儿不愉快,父亲和他接触越来越少,现在,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和小朋友们在一起,汤米依然不受欢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答案就在这本《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里。上面这个小故事就是来自这本《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我相信这种状况不只出现在一个家庭里,而是出现在很多个家庭里,成为父母们共同的烦恼。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是实战派育儿专家伊丽莎白·克里拉40年育儿的经验总结,作为幼教实战派专家,克拉里融合行为修正、交互分析以及阿德勒—戴克斯法等多种心理学策略,结合自己长期研究学龄前儿童的经验,总结出一套能有效影响孩子行为的具体技巧,帮助父母调整自身行为,帮家长们摆脱只会打骂和溺爱的育儿方式,用优雅的教育法,培养出独立、积极又有幸福感的孩子。

在数学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育儿界,克拉里的“三角凳理论”则具有实用性。那么,什么是“三角凳理论”呢?

一、三角凳理论

克拉里在书里把儿童教育比作一把三角凳。凳子要稳,需要有三条腿支撑,儿童教育的“三条腿”包括:对自身价值观的了解,对孩子合理的期望,对自我需求的尊重。若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条腿的支撑,三角凳都无法立稳。

在这本书里,三角凳理论可以说是克拉里优雅教育法的基石,贯穿了全书的始终。克拉里与其他育儿作者的区别,就在于她不同于其他作者一上来就大谈特谈方法论,而是带领读者站在金字塔顶端俯瞰全局。基于“三角凳”理论,带领爸爸妈妈们洞悉0-6岁儿童成长心理,并用实战实例,教会父母认识自己、认识孩子。把孩子当成一面镜子,看着彼此成长。

所谓“三条腿”,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父母必须知道自己真正看中的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医生要有医师资格证,唯独做父母,不需要经过考试。但恰恰因为如此,有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如无头苍蝇,什么都不懂,只能到处乱撞,却又无比烦恼。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期望什么,这种情况下,父母是很容易失望的。

第二,无论父母的期望是什么,都必须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无论是同龄的孩子,还是同一个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他们的行为差异差异都很大。比如有的孩子一岁就会走路,有的孩子一岁半都还不会走路。有的孩子很乖巧,有的孩子就爱哭闹。如果父母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父母和孩子都会很容易受挫。

第三,父母自我感觉良好时,做事才有效率。父母们不要时时刻刻以孩子为中心,总感觉孩子离不开自己。父母也是人,也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生活,所以父母要学会自我激励和享受生活,当父母感受到轻松、幸福的时候,教育起孩子来也更有耐心,效率也会更高。

很多父母打骂孩子,就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要说耐心教导孩子了,不吼叫打骂已经非常不错了。当然,还有的父母过度宠溺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言听计从,这种情况则是父母不能正确的认识孩子和自己。所以说,要摆脱打骂和宠溺这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三角凳”理论是爸爸妈妈们的必修课。

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曾经说过:孩子6岁前要管好,不然以后就管不了了。孩子4岁时你拒绝他,他最多在地上打滚,等他14岁拒绝他的时候,他就会离家出走,服毒自杀了。

很多家庭的悲剧就是要么打、要么宠造成的。不过对于多数孩子来说,避免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得多。因此,面对儿童教育问题,避免和解决需要双管齐下。

二、解决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法

01避免冲突

许多父母的问题与烦恼,其实都可以通过亲子之间坦诚的交流和周全的计划避免,无论是婴幼儿还是学龄前儿童,都没有区别。避免与孩子发生冲突,以下4个原则应当遵守:(1)事前考虑周全;(2)讲明期望;(3)整理情绪;(4)订立规则。

这件事情父母是主导,父母与孩子的冲突之一就是很多父母缺乏耐心。不深究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不耐心倾听孩子的行为诉求,也不知道弯腰与孩子对话,只知道一味按照自己的脾性高高在上的面对孩子,从而让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升级。卡罗的母亲就是一位善于倾听的妈妈,来看看她是如何避免与卡罗产生冲突的:

卡罗一直习惯自己泡麦片。有一天母亲正在浴室忙碌,他突然冲进去朝妈妈喊:“妈妈,没牛奶啦!”,母亲温柔地说:“没有牛奶啦,你就不高兴了?”,卡罗说:“是的,赶紧去买点儿来!”,母亲说:“我这忙完了就去。”卡罗说:“我现在就要!”母亲继续温柔地说:“你不高兴是因为你想吃早餐,但是又没有牛奶,所以你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啦?”卡罗突然说:“也许我可以冲点儿奶粉。”

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孩子并不是不懂话,只要父母耐心引导,他们通常可以自己解决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总是在孩子说出“不,我现在就要”之后,就开始大发雷霆,从而让矛盾升级。

因此,避免冲突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害怕麻烦和浪费时间,要知道,孩子一旦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将为你之后节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避免问题的确比解决问题重要得多,但是“防患于未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当孩子已经具备某些不太良好的行为以后,我们要引导他们往良好方向发展。

02强化良好行为、培养新行为、减少不良行为

这三个行为方式可以说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必不可少的“三大法宝”。

在这本《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里,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同时它也是本书的精髓,这句话就是“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将决定他(她)们未来应对这个世界的方式”。

我们总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言行,因此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克拉里传达出的育儿理念里:强化良好行为重“关注”,培养新行为重“影响”,而减少不良行为则重“转移”。

经常被鼓励和表扬的孩子,做事情的动力更强,同时更容易变得自信。相反,那些总是被父母忽视和批评的孩子,更容易自卑和内向。父母投入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就更容易懂得孩子,也就知道在鼓励孩子这件事上,不是一味表扬,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孩子自己挂好衣服,你可以夸他“真棒”,但如果孩子画了一幅看起来不那么好的画,则要从细节方面去表扬他。而父母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足够关注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身教胜过言教”,在培养新行为这件事情上,父母想要影响孩子,自己一定要起到带头作用,不能全靠一张嘴喊。比如有的孩子看到妈妈洗衣服,他也会跑过来“凑热闹”式的搓,这时候不要拒绝他,渐渐地,他会学会自己洗衣服。有的父母出于溺爱,怕孩子感冒。怕孩子累着,这种行为都不正确,你的言行一直都会影响孩子。想要影响孩子习得新行为,言传身教是最佳方式。

在很多父母眼里,“熊孩子“绝对是一种可怕的存在,他们调皮捣蛋,爱哭闹、不听话、爱折腾。家长们一定要知道,孩子很小的时候,教他听话是最容易的。面对他的不良行为,你可以选择转移他的注意力。在书中,作者举了安娜莉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安娜莉和妈妈都非常喜欢音乐,在她小的时候只要一发脾气,妈妈就用钢琴来转移她的注意力。事实证明,这个方法很奏效。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转移注意力是不错的方法。

03结语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这本书,豆瓣评分9.2,拥有美国、日本大受欢迎的优雅教养法,帮助0-6岁的孩子养成好习惯。这本书虽然是书面语言,但是它的章节结构逻辑清晰、实用性强,用一个理论支撑四大方法,除了我以上谈到的问题解决法,书籍的第八章还附带了32种替代打骂的方法、150种现场问题的解决技巧。

克拉里真不愧是实战派育儿专家,她在文中附带的作业问题与答案,打破了传统书籍单一的排版,帮助爸爸妈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更好地解决孩子问题。诚如她在书里所言的那样:“孩子需要的不是完美父母。而是富有爱心、不断成长、持之以恒的父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摆脱打骂,摆脱溺爱,这本书教给爸爸妈妈优雅育儿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szj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