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骨文的来历
远古的君王在实现了权利统一之后,往往会终日沉溺于酒色。每每寻欢作乐之后,他们也深知自己所有的一切享受,都来自于无产者的“贡献”。
为了加强统治,名正言顺得作乐。于是呢他们就想出了一条锦囊妙计,把自己的骄奢淫逸托附于天,号曰天命。那么怎么来实现这个天命,让世人相信这一天命的真实合法性呢?
君王很机灵,他们找来一帮号称懂得通天入地且与神明可以沟通的巫师,命人抓来几只乌龟杀掉。然后将龟壳放在火上烧,并将类似于“君权天授”的内容刻在龟壳上,而后流传民间,也就形成了甲骨文。
二、甲骨文的起源
甲骨文其实就是商朝的文字,商朝刚开始都城建在商丘。后来在盘庚时期迁至安阳,在安阳(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目前所发现的甲骨文,都属于这273年间,共经历8世12王。董作宾根据自己的研究,创出了分期研究法,把这期间的甲骨文划分为五个时期:一、雄伟期二、谨饬期三、颓靡期四、劲峭期五、严整期。
三、甲骨文“甲骨四堂”
国学大师钱玄同、陈子展素有“甲骨四堂”的说法:罗振玉(字雪堂)、王国维(字观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这“四堂”对于甲骨文贡献巨大。
罗振玉嗜古如命,他是甲骨学的奠基者,也是最早在甲骨文研究方面取得主要进展的学者!他通过亲自访求,判明甲骨出土地小屯即殷虚遗址,也就是殷朝国都。他著作的《洹洛访古游记》成为第一部实地考察安阳殷虚的著作,对整个甲骨研究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上起了“导夫先路”的作用。
王国维通过甲骨文与中国历史古籍对比研究,进一步对殷周的政治制度作了探讨。他是将甲骨学由文字学演进到史学的第一人!他与罗振玉一起,确证了甲骨文中的合书的现象。
郭沫若对甲骨文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没有参加过殷墟的考古发掘!但是他一直心心念念记挂着史语所考古组的成绩。关心着甲骨学的研究与发展!真的很好哦!
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都没有田野考古发掘的经验,无法利用地层知识断代,只能算“室内考古学家”,所取得成绩也就相对有缺憾。而董作宾是亲自参与过8次安阳小屯村殷墟挖掘的甲骨学者,所以其取得的成就在另外三位之上。
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有甲骨文,它是我们所知的最早的文字。但也就止于此,能够有对甲骨文再多一点点了解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因为甲骨文就像高等数学一样,于我们普通人生活而言,没有任何关联。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于我们也是一件荣耀的事,免得隔壁那连泡菜都不肯放过的谁,又要喊着“甲骨文是‘我们’的”。大师兄平常喜欢阅读,喜欢多多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想着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以便更好的发现传统文化的美。
爱我中华!
声明:文章为江南大师兄原创,图片来源网络,文债自负。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网友评论
文字的出现是文化开始的标志,文化的最大的特征就是沟通。当然,在文字产生之前会首先出现语言,但是,语言的局限性是很大的,单是一个方言就把人们的沟通局限在一个有限的范围。
欧洲所以是四分五裂的小国,不能不说有这个原因。印度至今存在的种姓制度,也与文字失传有莫大的关系。
甲骨文的伟大在于她有一定的数量,足以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这个系统能够说得明白现实的事物。在甲骨文之前曾有过陶文,但是没有一定的量是不行的,韩国曾经有过去汉字化运动,但是它有些事儿就表达不出来或者表达不清,而在日本,是必须要掌握一定汉字量的。
夏商是甲骨文成熟阶段,在此之前,甲骨文经历怎样漫长的过程,实在是难以想象的,至少要比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史漫长的多。
有种说法是在我们所知的文化以前几十万年,就已经有高度发达的文化了。我们现在的文化主要是周朝时期的,孔子等人也不过是整理了前人流传的文化。而周朝以前的文化,他们也没有具体的文献参考了。
另外,在古代,各省市之间的人,相互交流经常是各人手执纸笔在边上的,用的是笔谈。面对面笔谈,不是说矫情,而是他们互相听不懂方言,哈哈哈
不仅文字,现在有了普通话的统一使用,全国各族人民都能自如交流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