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传习录》上123

作者: 朱红东 | 来源:发表于2022-03-13 07:27 被阅读0次

    【原文】

            蔡希渊问:“文公《大学》新本,先‘格致’而后‘诚意’工夫,似与首章次第相合。若如先生从旧本之说,即‘诚意’反在‘格致’之前,于此尚未释然。”

            先生曰:“《大学》工夫即是‘明明德’,‘明明德’只是个‘诚意’,‘诚意’的工夫只是‘格物致知’。若以‘诚意’为主,去用‘格物致知’的工夫,即工夫始有下落。即为善去恶,无非是‘诚意’的事。”

            “如新本先去穷格事物之理,即茫茫荡荡,都无着落处,须用添个‘敬’字,方才牵扯得向身心上来,然终是没根源。若须用添个‘敬’字,缘何孔门倒将一个最紧要的字落了,直待千余年后要人来补出?正谓以‘诚意’为主,即不须添个敬字。所以提出个‘诚意’来说,正是学问的大头脑处。”

            “于此不察,真所谓‘毫厘之差,千里之缪’。大抵《中庸》工夫只是‘诚身’,‘诚身’之极便是‘至诚’。《大学》工夫只是‘诚意’,‘诚意’之极便是‘至善’。工夫总是一般。今说这里补个‘敬’字,那里补个‘诚’字,未免画蛇添足。”

    【译文】

            蔡希渊问:“朱熹子修改过《大学》先有格物致知,然后才有诚意功夫,似乎和《大学》第一章次序是一样的。按先生您的说法,格物致知不是格物穷理,是格正心中的善恶来致良知,这样的话,似乎‘诚意’应该在格物致知之前了,先有诚意,才能去格善恶、致良知啊。这个地方我还是有点不明白。”

            先生说:“《大学》讲的功夫就是‘明明德’,明明德就是诚意,诚意的功夫就是格物致知。”

            “如果以诚意为主宰,去下格物致知的功夫,这功夫才有着落,这着落就是为善去恶,为善去恶是格物,为善去恶无非都是‘诚意’的事。”

            “朱子本《大学》,自己添补了一段格物致知的解释,说格物致知是穷尽事物之理,这茫茫荡荡都是外物,到哪里去穷,又穷到哪里算是结束?都是没有着落的事。如果要着落,那还得在前面加一个‘敬’字,才能和自己的身心关联起来。然而这终究是缺乏关联的。如果需要添一个‘敬’字,为何《大学》的作者却把这最紧要的字都落下了,等到一千多年后再让人补出来?所以我才说以‘诚意’为主,就不需要再加一个‘敬’字。之所以提出个‘诚意’,正是因为这是做学问的根本宗旨。”

            “对此没有体察,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大体而言,《中庸》的功夫也只是诚身,诚身的功夫做到极致就是至诚;《大学》的功夫只是诚意,诚意的功夫做到极致就是至善。功夫总是相同的,现在这里补一个‘敬’字,那里补一个‘诚’字,未免画蛇添足了。”

    【浅谈】

    1、这是上卷最后一章,依旧讨论《大学》《中庸》。一语中的,从诚意到诚身,就是学习“四书”的次序,即从诚意到诚身。先学《大学》,诚意正心,然后经过《论语》《孟子》的学习,最后到达《中庸》,达到诚身。

    2、至诚无息,至诚如神,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参矣!

    3、经典的共读共修就是如此,有重要章节的充分讨论和展开,亦有其余段落的自行领会。目的就是把我们已积累的生命实践放进去,重点在疑和问之间加一个习字,然后与先生和弟子大德讨论完再拎出来。

    4、《传习录》整本都在讲求,也都在涵养。讲求是涵养的工夫,涵养是讲求的基础。涵养的工夫在哪里验正、格其正呢?在事上磨,人不经历风雨、坎坷、痛苦,如何去明白方向、目标,规则、境界,红线、底线。所以哑子吃黄连如何给他人说得?必须是自家吃、自家体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26《传习录》上1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lr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