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183732/d7428bea06e637d1.png)
天热了,莫名地回忆起儿时的炎炎盛夏。
回忆也怕热,一头扎进了清澈见底的北河。
“老表老表,下河洗澡。”
“前拍拍,后拍拍,娃娃洗澡不怕得。”
河里水花四溅,笑语四溅,赤条条、光溜溜的,全是洗澡的娃娃。
儿时的土话,洗澡,就是游泳。
县城赵镇三面环水,河边上长大的娃儿,只要是男娃娃,就没有不会洗澡的。
偷偷下河洗澡,大约是小学二年级。没有人教,全靠自学,而自学最安全的地方是北河。
提起北河,老一辈没有不伤感、不惋惜的。
这么说吧,雨季到来之前,北河的水浅浅的,如山泉清花亮色,能看清水底的沙粒。河水微甜,喝上一口,如果你还想着什么农夫山泉,那就说明你的味蕾出了问题。至于沙滩,你去过北海的银滩吗?——别误会,我不是说北河的沙滩像银滩,而是说银滩多少可以跟北河沾点边了。银滩的沙子又粗又黄,硬硬的,踩上去硌脚。北河的沙子又细又白,阳光下沙子里的云母片闪耀着神秘的银辉;北河的沙滩松软,厚实,沙粒粗细均匀,还特别干净,不用筛,直接就可以装车运走,据说早年曾运到北京建人民大会堂。银色的沙滩,不知养活了多少人。
“前拍拍,后拍拍,娃娃洗澡不怕得!”
蓝天白云,阳光沙滩。又一拨娃儿呼啸而来。就这么一会儿功夫,已经有好几拨娃儿大呼小叫着跳进了北河,欢呼声此起彼伏。
在水里玩够了,沙滩上更好玩。沙子松软,随便翻跟头,摔不痛。挖一个深坑,用湿沙子把人埋起来,凉浸浸的特别舒服。还可以带上竹片做陷阱,在“河”上架桥等等。玩渴了,直接喝一肚子河水也不会生病。
初学洗澡的,用双手触底,把身体撑出水面,先练双腿打水,然后试着松手划几下。不等秋天到来,竟会游了。这时应该是半会不会,只能在浅水处游;胆子大的,才会试着往深处游,游几下赶紧掉头。洗完澡,得用沙子把浑身上下搓一遍,不然回家后被大人挠出白痕,就知道你下了河,一顿黄荆条子是少不了的。
学会洗澡后就叫会凫水了。凫水又分两种,一种是摸阴水,头部始终露出水面,手和腿都在水下,两腿乱蹬保持浮力,双手划动前行。手掌与水面平行,所以“划”其实是“摸”。这种游法,与蛙泳略微相似。另一种凫法叫剪水,头部仍然露出水面,双臂交替向前挥动划水,如果埋了头,就多少有点象自由泳了。两种方法速度都不快,还累人,因为头部露出水面,身体就会下坠,增加了在水中的阻力。但不管怎么说,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这时候,你才取得了到中河去洗澡的资格。
在同样的季节,北河好比一个活蹦乱跳的少年,中河则是个深沉稳重的大叔。中河水深,一般人潜不到水底,而且河面宽阔,一般人凫不到对岸。能凫到对岸再凫回来叫凫对河。我第一次凫对河时紧张得要命,人在河里扑腾,小心肝在胸腔里扑腾,一上岸就倒在河滩上,好半天才缓过劲来。往回游时更是犹豫再三,最后由两个同学一左一右保护着才咬牙切齿下了水。奇怪的是上岸后反倒不累了,毕竟是凫过对河的角色,显得踌躇满志,如将军得胜凯旋,洋盘得很。
到中河洗澡,此后成了家常便饭。
如今的赵镇比从前扩大了近20倍,不再被河水环绕,三面环水成了三江八岸,城在水中、水又在城中;所有的河岸均已贯通,且处处都是景观,成了有名的花园水城,只是再也看不到沙滩,看不到河里赤条条洗澡的娃儿们。
在室内游泳池游泳,常看到孩子们在教练的指挥下收、翻、蹬、夹。偶尔会碰到“摸阴水”的,不用问,那人一定是老赵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