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魔鬼影评关于电影的一切有意思的文章
隐忍和残酷的日式反差——《告白》

隐忍和残酷的日式反差——《告白》

作者: 魔鬼的赞歌 | 来源:发表于2015-07-15 17:38 被阅读355次

我有时候玩笑般想,是不是有一类这样的片子,统一的标签就是“不友善”,故事完全是为了给观众难受而发展,负能量爆棚,所有的人物都恶意满满。

《告白》某种意义上就是如此,它展现了一种“可怕的平静”,可怕在电影里所有人对于恶意都司空见惯而融于其中,所有平静的音乐和画面都暗藏着让人不安的气氛。如电影开端的插曲《milk》,欢快的童声却伴随着恐怖的剧情发展,以及Radiohead的《last flowers》,缓慢抒情忧伤的曲调,被用在了电影里的杀人场景里。后来我半夜听歌听到《milk》的时候甚至汗毛倒竖,赶紧切歌。

显然这部电影是用骇人的人性作为主干剧情的。这种放大的负面心理是典型的“日本”方式。日本人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心理重压一直是日本影视和文学作品的重要题材。这些作品的任务通常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无法以常理理解的偏执和对生命的淡漠轻视。我在看东野圭吾的《嫌疑人的X的献身》的时候就想,像石神那般的人该怎么理解呢?我无法理解他,为了既定的目标可以把他人的生命作为达成目标程序的一部分,却无丝毫情感上的波动,这正常吗?还有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表达的似乎也有《告白》这种压抑心理的爆发导致的不可收拾的恶意。

我们在东亚的两个邻国——日本和韩国,都很擅长这种压抑风格的犯罪片。比如韩国的《追击者》和《杀人回忆》,但不同的是,韩国的电影更重事件,极少去描写和探讨犯罪者的心理活动。《追击者》的变态杀人犯几乎是电影主角,但从始至终,电影也没有正面表现他作恶的由来。《杀人回忆》也是如此,甚至连犯人的身份也是含糊其辞。韩国的这类电影是站在普通人的视角在叙述,我们与电影中的警官在同一个理解层面上,这也是为什么韩国犯罪电影很擅长煽动感情,因为我们更能理解作为旁观者对犯罪者的恐惧和怨恨,而不是去理解犯罪者本身。

日本的电影则不同,重点永远是内心的挖掘。心理永远是日本作品的灵魂所在,也是因为他人心理的不可知性,使得《告白》比起那些更血腥的一些犯罪片多了一分冰冷和阴森,在它大量的音乐、冰冷的画面色调和慢速的特写镜头下所呈现的那个可怕世界,更让观者感到巨大的反差和震撼。像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一样,最可怕的不是作案的手法,高超的犯罪智商,而是不为人知的“动机”。是那种隐藏在温文有礼面孔下的我们不知道存在与否的“恶意”。

相关文章

  • 隐忍和残酷的日式反差——《告白》

    我有时候玩笑般想,是不是有一类这样的片子,统一的标签就是“不友善”,故事完全是为了给观众难受而发展,负能量爆棚,所...

  • 残酷是最隐忍的温柔

    温柔,有时是最尖锐的残酷;而残酷,恰却是最隐忍的温柔。 当你的父亲面临生死的考验,在病痛的折磨下精神衰弱,你是否愿...

  • 告白

    世上最动人的告白是情人间的告白,而最残酷的告白是人性的告白。 这是我看电影《告白》时冒出的第一个念头。 电影以灰暗...

  • “我想找你吵架,可是你好像失踪了!”

    ​ 离别,是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告白。 比离别更残酷的是永别! Chapter 1. 薇薇和老金谈了一辈子的恋爱。 ...

  • 只有真情实意

    很久没有看韩国的爱情剧了,或许因为现实中感情的残酷与剧中满泄的爱意反差太大;明知现实残酷,又何苦自欺欺人呢...

  • 反差和影调

    反差不是构图的实际元素,而是一种构图技巧,其重要性在于它是眼睛和大脑观看这个世界的方式。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知道...

  • 隐忍的普京:面对残酷现实强忍愤怒!

    北约持续不断的扩张,原本就是引发本轮乌克兰局势升级的罪魁祸首。而北约继续北扩至芬兰和瑞典,无疑将进一步威胁到俄罗斯...

  • 如何制造文案的意外和反差?三种类型的反差

    文案如何制造意外和反差? 今天就和你聊聊文案制造反差意外的方法和经典案例。 一、为什么人们对于有反差的事物,会格外...

  • 「文案空间站」晞瑞视角:如何制造文案意外和反差?让文案惊喜又赚钱

    文案如何制造意外和反差? 今天就和你聊聊文案制造反差意外的方法和经典案例。 一、为什么人们对于有反差的事物,会格外...

  • 2018-06-17

    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隐忍和残酷的日式反差——《告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wd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