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印记读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跟华杉学《孙子兵法》之虚实篇:众人皆知“避实击虚”,可真正做到又

跟华杉学《孙子兵法》之虚实篇:众人皆知“避实击虚”,可真正做到又

作者: 王梦凡 | 来源:发表于2017-10-20 17:21 被阅读47次

学习进程将近一半,越来越觉得古人的伟大,也越来越觉得最基本的道理往往很简单。就打仗而言,真正开战之后,无外乎奇正与虚实。

然而,越是简单的道理,越是难以践行,也越是难以取得成效。对于打仗尤其如此,兵法人人都学、原则人人都知,然而胜负却天壤之别。

为什么呢?一言以蔽之,知易行难。

更何况所谓的知,更多时候也是以为自己知,而实则不知;亦或知其然,远远不知其所以然。

一旦用到操作层面,便照猫画虎,而事实上,就算它们同属猫科,也还是有本质的差别。

更何况,战争是最复杂的艺术,也是在无穷的变化中搏击生死的艺术,谁敢等闲视之。

回到本篇主题,最核心的观点就是要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要致人而不致于人,最基本办法就是避实击虚。

01  兵如水,皆无常

没有把兵与水作为类比更恰当的比喻了。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这表明,在选择目标方向上,有所避,才能有所趋;无所避,便会无所趋。

回想我们自己的曾今,总被木桶理论所困扰,总是被教育要面面俱到,总是被要求注重短板,最终不但没有成为木桶,就连个洗脚的木盆也算不是。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水能够根据地形的不同而选择流向,最终滴水成流、会溪成海;兵,也要根据敌人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水,谁也不能准确说出它的形状,小水取决于容器,大水取决于自然;兵,谁也不能保证怎样就能胜利,往往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当然,这善下的水,给人类提供了引流灌溉的方便;这因敌而变的兵,也给了敌人引诱上当的机会。

02  主动权,主动权

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就掌握了战争胜利的天平。

而主动权并非主动而来,也非一次而论,但也有其基本的套路,本篇中也给出了一些基本标准。

其一,抢占先机,抢夺要地。

其二,攻其不守,守其不攻。

其三,专我分敌,以十敌一。

其四,知战之地,知战之日。

其五,战胜不复,应形无穷。

其六,因敌制敌,避实击虚。

知道了这些基本标准有什么用?不要急,虽然没有什么用,但总比不知道好,至少知道了我们下步努力的方向,便可产生基本方法。

比如,与敌人势均力敌时怎么办?就要想方设法让他们疲于拼命,让他们忍饥挨饿,让他们不断动作。

又比如,敌人高墙深沟,就不出战怎么办?就要想办法攻击敌人的要害、痛点,让他不得不出。

再比如,敌众我寡时怎么办?红军给出了我们最好的答案,整体处于劣势,但要局部形成优势,而且要形成绝对的优势。

可以举出的例子还有很多,总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03  我知敌,而敌不知我

道理很简单,要做到关键要我能知道敌人,而敌人不能知道我。

战场上,怎样才能知道敌人呢?

试一试。

先要分析敌我双方的计谋,推算推算谁得谁失;不行就派出小股力量,进行火力侦查;再不行,就小范围攻击一下,探探虚实,找一找不足之处。

比知道敌人更重要的是,让敌人不知道自己。

这就要学会隐形,不被敌人所调动,或者假装故意被敌人调动。当然,当今这种全天候侦察监视的情况下,很难很难。

比这两者还重要的是,坦率的承认自己有强有弱、有实有虚,而不是盲目自信到无所不虚,就算手握雄兵百万,也无法无所不备、无所不需。

通看虚实一篇,有实有虚是认知与实践的逻辑起点,避实击虚是夺得主动权的根本方法,让实变需则是实力与时空的反复较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华杉学《孙子兵法》之虚实篇:众人皆知“避实击虚”,可真正做到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bv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