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拾忆

作者: 一隅偏安 | 来源:发表于2021-03-20 20:55 被阅读0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提起春节,最先想到的就是东北老家的贴春联、剪挂钱儿了。

父亲学问不高,偏偏写得一手好字。幼时每逢过年,父亲都会买上几张大红纸,自己量好尺寸再郑重其事地裁剪,然后铺在方桌上,全神贯注地开笔、着墨、落笔、晾干,再贴到门的两侧。整个流程更像个神秘的仪式,而我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轻嗅墨香,赏其书法,也许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喜欢侍弄文字的吧。

母亲则会买一些光亮亮的彩纸,剪出吉祥的图案搭配写好的春联和福字一起张贴,门楣上贴得多些。剪纸在春联横批的下面,开门关门时会来回飘动,象征着吉祥、富贵,这也算我对剪纸最初的印象了。

此外还会写一些“抬头见喜”(贴在屋内高处)、“井泉大吉”(贴在井口)、“金鸡满架”(贴在鸡窝)、“出入平安”(贴在车上)等等。所有这些一定要在除夕当天午饭之前贴完,贴的时候要把旧春联撕烂,算是破旧;而上午是一天当中新的开始,新年与上午朝气蓬勃的太阳相契合,所以在上午张贴更有辞旧迎新的味道。

那时的冬天,东北家家户户都会做粘豆包,长春一带又叫“黄米团儿”,是用黄米面、小豆馅、白糖等自制的,一次要蒸上几大锅,然后拿到室外冻住,吃的时候热一下即可。在那个食物还不算很丰富的年代,这种糯糯的甜甜的食物也是哄小孩子的一大法宝。

现在早已没有什么“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长大后我走出东北,一家人聚少离多。再后来我辗转到昆山地区工作,眨眼又快三年时间。几日前给东北家里打电话得知,由于东北疫情形势严峻,老父亲还在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里守在村口,支持着疫情防控工作。他性子耿直脾气不好,学问不多字却写得漂亮,平时还爱看时事新闻,虽然记忆中那个伟岸挺拔的身影早已不知所踪,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略显佝偻的形象,但他的话还是那么铿锵有力、不容反驳——“别回来,老赵家的党员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临近新春佳节,昆山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外来务工人员留昆过年,我所在的企业也是各种奖励和活动不断。在做宣传策划时,我在心里默默地把“留守”换成了“坚守”,总觉得“留”这个字带着点迫不得已,换成“坚守”便平添了许多底气。

因为我们不会输,春天终会到来,阳光会洒遍神州大地,而我胸口上那枚党徽,从未凉过。

(原文已发学习强国苏州学习平台2021.2.26)

相关文章

  • 春节拾忆

    “腊八祭灶,年歇来到”,今天就是祭灶日了。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早上起床,就赶着趟去购物,各种蔬菜还有芝麻糖买...

  • 春节拾忆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提起春节,最先想到的就是东北老家的贴春联、剪挂钱儿了。 父亲学问不高,偏偏写得一手...

  • 读李胜林《拾忆那些年》

    读李胜林《拾忆那些年》 焦如丽 《拾忆那些年》这篇文学作品是县文联主席李胜林春节抗疫期间创作...

  • 春节|忆春节

    春节,一般都在立春前后,所以,春节是春天的节日。所以,它是希望,是喜庆,是红红火火。 还记得儿时的小红袄吧!那张黑...

  • 忆春节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团圆起来吃团圆饭,吃好吃的,把老人请到家里住一阵子,和他们开开心心的过年。除夕一起看春...

  • 忆春节

    文/安于悦读 盼望了很久,终于迎来了春节。大年初一,换上新衣服,吃过母亲煮的饺子,放过鞭炮,兄妹一起去爷爷奶奶家拜...

  • 忆,春节

    “很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是《百年孤独》中最经典...

  • 忆春节

    今年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新词——原年人。我便是那大军中的一员。 这是人生中第一次没有在故乡过年,觉得“年味”淡的像一盘...

  • 忆春节

    今逢元宵,虽没有元宵的味道,透过屏幕也能看到大家浓浓的元宵佳节味。我看着喧天舞动的锣鼓,花枝招展的秧歌,地方小调唱...

  • 拾忆

    尘封的老屋里, 斑驳的墙壁 晃动着时光的剪影, 绵长又华丽。 天花板奋力地龟裂, 回忆大步地向前。 空气里浸渍的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节拾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fg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