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鲁吁
经常有文友要我给他们谈些小说、散文或是诗歌的创作技巧及经验,虽然小说(包括长中篇)、散文、诗歌、杂文还是文学评论等各种体裁我都能写点,几乎可算是全能型创作者,但在这里我不想谈什么创作技巧和经验,我想试谈作家该表现什么为21世纪中国的文学主题,也就是21世纪的中国文学该如何定位它的走向?
我不想谈文体的创作技巧和经验,是因为这些知识网上一搜一大把,我相信大家肯定读了不少,也学习了不少,我再写无非都是些拾人牙慧的东西了,没什么新意,也给不到大家更多的收获。不过对于未来的“文学主题”问题,我想倒是可以谈谈的,因为是预测未来的东西,未来就是代表答案并未确切,多少总算有些新意,且谈得好与不好,想必大家也不会太见怪。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世界文学——之所以说到世界文学这么大的内容,是因为我们本土文学先后一直都受到世界各国文学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里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各种文学流派纷呈诞生,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朦胧诗派、象征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等,各自在不同的时期里担任了文学的重要角色,直接影响了整个时代的文学和人文精神。
我们说文学就是社会学,人学,同时也是当代学,好的文学作品一定都担当了对当时的社会历史、人性和现实生活的记录与承载,或批判、或表现、或歌颂、或期许,等等。基于此,较远世纪的文学我们就不谈及了,毕竟文学要紧贴当下社会现实生活,直击人性精神,才是真正的文学,也才是好的文学,随着岁月的推移,不可否认前几个世纪的文学跟当下的生活和文学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距离。
我们就说点20世纪的文学吧,这个世纪离我们还未远,虽然21世纪初十年已经过去了,但是全人类24岁以上年纪的人都是生于20世纪的,我们的生活在很多方面也还都是20世纪生活的延续,文学更是如此。虽然21世纪初十年也有不少辉煌的文学作品问世和存世,这初十年每年都产生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们代表了文学上的最高成就,因为他们写出了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但是不用怀疑,这些作品主要都是以表现20世纪的社会生活和人性精神为主的。也就是说21世纪的文学还未形成规模。
很多人认为,20世纪的文学成就不如19世纪。18世纪的文学成就主要是浪漫主义,19世纪主要是批判现实主义,到了20世纪,诞生出众多流派,现代主义、存在主义、朦胧诗派、垮掉派、迷惘的一代、魔幻现实主义等等。我们中国文学在20世纪的主要成就,除了本土的朦胧诗派和伤痕文学,我认为20世纪前半叶主要纪承了西欧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为鲁迅、茅盾、巴金等这批“五.四”作家。20世纪后半叶主要是受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代表作家为莫言、余华、贾平凹等这批寻根派作家。
接下来我们要谈到的就是“文学主题”的问题了。以我个人浅陋的了解,我觉得从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文学作品主要以战争之殇为主题,代表作品如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肖霍洛夫的《静静的顿河》等伟大的战争小说。19世纪之前的文学虽然也不乏有描写战争的伟大之作,但因为还没有迎来科技战争武器文明,19世纪之前的战争皆是骑士战争,所以其文学也被称为骑士文学。到了20世纪下半叶,文学作品题材开始从战争上转为关注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与人性,这时候各种文学流派纷纷兴起并得到长期发展及繁荣。
不过我认为主要是以“孤独”为主题,主要代表作品为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这不是因为我偏爱这部小说,而是马尔克斯把20世纪拉美人民的精神归结为孤独精神征服了世人。这部小说集经典和畅销于一身,风靡世界。这也让很多人认为畅销小说不是纯文学和经典、纯文学和经典不是畅销小说的观点见了鬼。当然早在18、19世纪的伟大小说就已经开创了集经典和畅销于一身的先河,只是很多人的认知仍然偏颇。
《百年孤独》被称为《创世纪》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鸿篇巨著,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甚至可以说自问世以后就一直影响着世界文学的走向。虽然马尔克斯描写的是拉美人民的孤独,但是大部人认为小说同时也影射了全人类孤独、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这个时期的其他作品,比如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捷克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我们中国作家鲁迅的《阿Q正传》、老舍的《骆驼祥子》等作品,皆是对现实生活与人性精神的关注,或多或少,所展现的其实也是人们在大社会进程中的一种孤独无助的精神。
所以我认为20世纪的文学主题应该是“孤独精神”,而尤以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最为突出,其文学精神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它让中国文学在传统的瓶颈中看到了纯文学的另一种可能性及出路,为中国文学提供了借鉴、继承与发展的母本。
伴随着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证明了中国文学在借鉴、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真正意义上的影响到了世界文学。但是还不够,我们的本土文学还有待挖掘、也还有可挖掘的土壤,如果能达到“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境界当然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几个世纪以来,我们的本土文学一直都是深受国外文学的影响,还从未深远地影响过国外文学,四大古典未见得让国外的读者完全读得懂、接受、喜爱、模仿和继承。这也证明了我们本土的杰出文学在世界文学林中的缺失。
如此说来,那么21世纪中国的文学该以什么为表现主题,才符合中国社会现实生活的环境和语境,并能在全世界的现实之中找到共性呢?我认为应该以“流离”作为主题,表现中国人民在国家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以及国家与国际接轨的变革中的精神流离状态。打工潮是21世纪中国大变迁的产物,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非寻常的,随着工业文明的深入,中国社会在信仰、道德及文化各方面都出现了断裂,甚至走向危机。在这样的断裂与危机中,人们的精神受到了重创,精神轨道发生了移位。
“流离”我取自“流离失所”一词,对于一个人来说,流离失所是一件大不幸的事,如果一家人、一个家族或是一个村庄的人都流离失所,那是一个怎样的概念?然而当下的情况是,如果只有一两个村庄的人口流离失所还是令人乐观的,令人悲观的是当下中国社会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人口,就处在流离失所的境况中,未来堪忧!尤其是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入,促进大量自然村的快速消失,更加深了中国社会广大边缘人群的精神流离。“流离”比“流浪”的精神创伤还更为深重,流浪的人或许身后还有个温馨的家和故乡等在那里,但流离的人不仅是精神上没有归属之地,同时肉身也没有可归宿之乡。
打工者是流离的主体,这个群体既回不去故乡,也融入不了城市,在城市找不到居所,回农村找不到家园,是真正意义上的流离失所。21世纪中国优秀的文学不能绕开这个社会现状,不能对这个流离的群体视而不见,这是文学的良心,也是文学的责任和使命所在!
其实说起来,当下中国的打工文学和一些社会现象畅销小说(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家庭婚恋小说),所表现的正是人们的流离精神,只是还未能深远地影响到中国文学,更未能影响到世界文学。这是因为这些文学还没有诞生出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能够把中国社会的流离精神杰出地表现出来。流离精神并不仅仅是指背井离乡和无法融入城镇,它还综合因为国度工业化及商业化而引发的全社会官商腐败、集体道德沦丧,普通老百姓得不到合理诉求等种种社会现象问题。
我是这样定义流离精神的:综合表现为人格分裂、思想分裂以及精神分裂。比如一个人在生活中长期不得不说谎、自欺欺人、人格扭曲、心灵黑暗、孤独压抑、思想和行为不一致以及患上精神迫害症等等,最终导致他只为别人活着,失去自我,没有人格上的独立和精神归属感,处于一种流离于自身之外的精神状态。
如果说世界文学在19世纪主要是以批判现实主义创作出伟大的作品,20世纪主要是以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出伟大的作品,那么,21世纪的中国文学又该以什么文学主义(或者说表现手法)来表现流离精神、创作出影响世界文学的伟大作品呢?
这两三年里我创作了一部探索型的长篇小说《灵魂黑洞》(可在豆瓣阅读查询),在这部小说里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家小诊所在大雨夜救下了一个不速之客,他分别向医生、护士和本书作者我讲述了他为购买第二套房而假离婚的缠绵绯恻的家庭婚恋故事。三个版本的故事背景相同,人物相同,但是故事内容和情节却相去甚远,故事虚虚实实,令人难辨真假。
小说的主人公是不是真的精神失常?他讲述的故事哪个版本才是真的?或者有几成是真、有几成是假的?真相到底是什么?除了主人公自己,谁也无法知道,真相扑朔迷离!这部小说探索和挖掘的正是现代都市人流离的精神隐秘。
魔幻现实主义之父马尔克斯自己曾说过,其实(以《百年孤独》为代表)他自己所写的都是拉美大陆随处可见、很现实的东西,并不魔幻。那么中国本土21世纪的现实又是什么呢?仅以世纪初这10多年为蓝本,许多事件多是众说纷纭、扑朔迷离,真相套在一层又一层的谎言之中,局外人永远无法知道真相究竟是什么。基之此,当文学想呈现中国本土的现实,魔幻现实主义不再是最可靠的手段,而是要新创造出一种契合中国本土现实的文学表现手法,我经过多年在文学创作上的探索,开创了“扑朔迷离现实主义”这个新的文学流派。这种表现手法体现出了小说主人公企图隐瞒事实真相的心理特点。
当下的中国社会,不管是新闻,还是传闻,几乎每个故事都有三个版本:你的版本,我的版本,真相!到底哪个版本才是真相?这就是中国本土扑朔迷离的社会现实。
文学发展到今天,世界文学流派名目是何其繁多,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艺复兴、批判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存在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等。但是中国本土的文学流派,能像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这样真正影响到世界文学格局的流派却至今没有一个。
我希望“扑朔迷离现实主义”成为21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更希望继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之后,成为21世纪中国文学影响到世界文学格局的文学现象。
我不怕别人嗤之以鼻,因为我只是这个流派的开创者,或者说提出了这么一个概念,我自己可能做不到,但不代表别人也做不到,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尝试这方面的创作。
“扑朔迷离现实主义”比较符合当下中国社会揭露不得批评不得以及真相多被歪曲与掩盖的社会现实,它所折射出的正是人们普遍流离的精神隐秘。但“扑朔迷离现实主义”是否能成为21世纪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法,我没法给出一个预言,这要待时间去验证。只是有一点,21世纪世界将向亚洲看齐,亚洲将向中国看齐,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深远,这对本土文学来说同时也是一个契机,中国文学能不能在21世纪真正树立和确立起自己的本土文学,让其深远地影响到世界文学格局,这对中国作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考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