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十多岁的张老汉早年丧妻,与独生儿子相依为命。儿子早早辍学在家,追随着本村的一个小建筑队为邻村修建民房卖点苦力,以换取来之不易的血汗钱。
张老汉呢?家里有五亩耕地,农忙时节在地里干活。农忙过后,便会去找一些不固定的杂碎活计挣取点收入。
张老汉省吃俭用、起早恋黑,拼命的攒钱。早日完成儿子的婚姻大事是他唯一的心愿。
儿子一天天的长大,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索性盖了新房,媒婆也不时登门提亲。
邻村的一位姑娘走进了儿子的视野,两人相处几次后,感觉情投意合,双方也能聊得来。便到民政局办理了结婚手续。
结婚的日子日益临近,双方为了彩礼僵持不下,女方开口十万。理由是女儿从小到大教育、医疗、衣食等加起来少说也得几十万。
在这里我想说:女方的父母你是为男方代养孩子吗?还是索要女儿的卖身契呢?
张老汉踌躇了很久,他算了一笔帐:这桩婚事下来,各项费用加起来少说也得二十几万。为了儿子,最后一咬牙,答应了女方的要求。
家里钱不够,就向邻居亲戚借,每天顶着烈日、披着星星求借。总算凑够了钱,把未来的儿媳妇迎进了家门。
然而好景不长,儿子与儿媳的矛盾就出来了,两人经常为了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每次争吵,女方便回到娘家住了下来。
儿子就到女方家赔礼说情,然而每次女方家都要索要少则几百多则上千的钱才让女儿随男方回家。
这一次女方又住娘家了,以索要几千元要挟男方,王老汉看出儿子的婚姻己走到尽头,赔了夫人又折兵,一气之下,到了亲家的家中,把母女两人打得住进了医院。
天价彩礼的背后是每一个家庭所种下的苦果,面对的将是无尽的辛酸和无奈。
2小丽嫁到了邻村的李爽家。谈起结婚时索要的彩礼,三里二乡的无人不知。一口价十八万,硬生生的比当地民俗多要十万块钱。
用小丽妈的话说:“十八万,就这个价,爱娶不娶,长大的闺女不怕没处嫁”。
小丽妈的理由是:对方男孩弟兄二个,不要白不要,多要一点当女儿资金短缺时,可以资助一点,免得女儿到时候受穷。
第二个理由是彩礼要得多说明女儿身价高,有尊严,到了男方家里男方家人不能小看女儿。
这是典型的自私加自恋心理。
李爽家由于交付了高额的彩礼。结婚后的日子可就不好过喽,为了还清外债,一家人省吃俭用,本来这么一个普通的家庭,婚后的日子尤如秋风送霜。花销上那是挤,挤,挤。
早晨咸菜,中午咸菜,晚上萝卜咸菜,这下小丽可不干了,每次开饭,她望着碗里的饭发呆,久久难以下咽。
当她提出要吃新鲜的时令蔬菜时,家人买了,一次,二次……。当几次后。她的公公可不干了。对她直接了当的说:“我们庄户人家,你老这样,可是养不起啊”。
当时的小丽己有身孕,含着委屈回了娘家。自此以后,再也没登过公婆的家门。
婚姻向来要求门当户对,要求势均力敌。一切带有自私与功利性的婚姻注定要失败和不幸福的。
婚姻要求双方家庭的宽容、尊重、理解。婚姻过的幸福与否,通过对方要彩礼的态度便可以看的出来。
3同样来自于农村一普通农户家庭的男孩,祖辈以种地为生。结婚的年龄通过媒婆与邻村的女孩认识了。
同样情投意合,同样谈婚论嫁,两家同样商定结婚前的彩礼。
女方的父母表达一致:按当地风俗行事,彩礼你们看着给,两个孩子愿意结合在一起,其它的都是无所谓的事。
女方的父母还认为:两家都是农村的普通家庭,钱都是通过辛辛苦苦挣来的,不容易。婚礼尽量从简。至于婚礼上一切事物的安排,我们没有任何意见。
男孩和女孩幸福地牵着手走到了一起,婚后的生活男孩坦荡荡,女孩乐嘻嘻。
4彩礼,中国式婚姻遗留的传统产物,如今依旧盛行。它从一方面反映的男方于女方的自尊。另一方面它反映的是一种契约行为,是男方与女方的相互肯定。
过高的彩礼是对婚姻天平加上的筹码。是一种婚姻的先天畸形。即便男女走到一块,始终难以摆脱心理的阴影。
过高的彩礼是男方不得己而为之的无奈,如若男女幸福也是值得,如若走开,便是陷入更深痛苦的开始。
过高的彩礼是街头评头论足的指责,表现的是一个家庭三观不正,结婚须谨慎。
婚姻的幸福是什么?是两个人得意时的须尽欢,失意时的共承担。是屋漏偏逢连阴雨的抱团取暖,是一牵手就是一辈子的生活爱情,是你是我的心,我是你的肝。
愿婚姻索要彩礼的一方手下留情,多一份感情。愿待嫁的男女双方友情、爱情、亲情三者合一,三观相投,最后把婚姻嫁给爱情、幸福满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