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之间最和谐的相处,不是把自己的想法,一味强加给对方。
一直觉得真正的好,应该是三赢的状态即是我好,你好,大家好。
上次和小妹约好去妈妈家吃早饭,老妈热心又妥帖的准备好了小米粥,炒青菜,油煎水饺……
小妹的一碗小米粥,只喝了1/3,有些为难的对老妈说:妈,我实在不想喝了。
妈说:喝了吧,早上喝点小米粥好,养养胃。
爸爸说:知道你脾胃不好,平时没时间熬粥,你妈特意为你熬的粥呢,喝了吧。
这样的场景对话,在小妹和爸妈之间常常上演着,因为小妹从小脾胃不好,厌食挑食,爸妈为了让她吃点饭,那真是费劲口舌。
70多岁的爸妈可能忘记了,小妹已经成家是40岁的人了。她不再是那个小时候挑食的孩子,她已经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了。
小妹为难的用胳膊戳了戳我,坐在她旁边的我领会到这一刻,需要我来出马了。
小妹眼前的这碗粥如果不解决,话题就会没完没了。
我端起小妹的碗对老妈说:老妈熬的小米粥真是超级好喝,我最喜欢喝了。一人一碗,我还不够呢,小妹的这碗我替她喝了吧。
妈妈煎的水饺是大葱肉的,爸爸说那是他自己手工剁的馅,比外面机器绞的肉馅好吃多了,妈妈一个劲的让我多吃。
小妹说:大姐不愿意吃肉馅的。
爸爸的整套理论开始了:吃素对身体不好,会头晕,本来你血压就低还贫血。
我知道年迈的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我确信无疑非常笃定的相信,爸爸妈妈无私的爱着我们。
我要特别的感恩和爸妈的相处,也让我时时警醒,觉察自己如何和自己的孩子相处。
成年人真正的爱,应该是如他所是吧。
那些你以为的“为他好”,未必是真的“为他好”。
这几天正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时间,耳闻目睹了那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和摩擦。
父母口口声声的为你好,填报志愿时,专业志向,甚至去哪个城市,父母都给了条条框框。
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孩子,可以直接和父母商议。直到和父母达成共识,这样的情况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最怕父母说什么,孩子心里有抵触的,父母站在道德点上压制孩子,最终孩子屈从于父母的“为你好”。
认识一个女孩,父母强制填报护理专业,女孩喜欢的旅游管理专业,在父母眼里那是不入流的,被坚决否定了。
这个女孩背着父母的“为你好”,带着100个不情愿踏进了大学的校门,这女孩在大学时期开始叛逆了………
几年以后大家追悔莫及的是,这个女孩实习不参加,最后毕业证也没拿到。
不知道多年以后的现在,这个女孩过的怎么样了。
当然,这样极端的事情是少数,可是有太多的人,太多的家长打着为你好的旗号。
那天接到了一个亲戚的电话,在一大串的前缀词之后,终于听明白了意思,原来她想让自己的儿子填报师范类专业,却因为儿子坚决不报师范类专业发生了冲突,她想让我和她的儿子聊聊做些引导。
我态度清晰的告诉她,我做不到。
太多的人在各种关系里都只记得——我好(或是我为你好),而忽略了你好和大家好。
人是活在各种关系里的,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搞明白了,才会和周围的关系和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