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机构院子里等孩子下课的时候,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引起了我的兴趣。
“我拼音都上完呢,全部上完呢。”一个打扮得可爱之极的小姑娘,对着面前一个比她还要小一点的小男孩,用软软的、发音还不是特别准确的声音说道。吸引我的,就是她那听着就让人觉得疼爱的童音。
小男孩支支唔唔地说了些什么,我没听清楚,大概意思是他爸爸也要让他读拼音班的。
看起来,这两个孩子是幼儿园毕业,今年秋天开学要读小学一年级的娃娃。
我不禁想起了几年前,自家孩子这么大的时候,同样是在这个地方,陪他读过的拼音班。
那真的是非常深刻的记忆。也许自家娃并不是个学习的料吧,每天上完课回来,问他学了什么,他总是说不清楚。记得当时还有“作业”,就是照着描红本描那几个拼音。歪歪扭扭的字迹,至今还能想起来是啥样。
直到拼音班结束,小朋友也没学会几个字母。尤其是元音,无论怎么教、怎么重复,就是记不大住。不仅孩子妈妈发躁,就连那时候的我,都忍不住要大声斥责他几句:怎么这么简单的几个音节,就掌握不到了?
现在想起来,后悔也来不及。孩子长大后碰到学习上稍有麻烦,就往后缩,选择逃避的态度而不是迎难而上,恐怕和学前我们对待拼音(包括但不限于)这样的拔苗助长大有关系。
某个画面一直在我脑子里:我牵着娃娃的手,走在小区的绿化丛间,边走,边教他白天没有学会的几个元音,ao,ou,iu,一遍又一遍。孩子跟着重复。然后我把两个字母拆开,说这两个组合在一起,念什么呀?孩子不知道,打起了哈欠。看着他那懵懂的小脸,我心中的火气不打一处来:这娃,怎么就这么笨呢!我放开他的手,生着闷气。小娃娃委屈地要求我抱抱,被我生硬地拒绝了,气头上,我做不到。
如果可以重新来一次,我一定选择马上抱起他,亲亲他的小脸,告诉他:那些拼音好拗口呀,咱们现在不学它们, 等你上学了跟老师学,一下就学会了!
可惜时光不能倒流,只能假设。几年过去了,孩子对待学习,成了个被动消极的趋势。这种情况自然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我觉得,学前这两年,包括小学低年级,我们对他的急切心理肯定是一个主要的负面原因。
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但年轻的爸妈们没有。他们像我们当年一样,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小娃娃在学前就能学完拼音,学完加减法,为此,不惜掷下重金。我知道,这些被寄以厚望的孩子们,有些,能成为父母心中的“学霸”,而大多数,收获的只是拔苗助长的负面效果。但没有人能阻止年轻父母们的想法。这条路,一定要走过一次,才会懂得。
如果有二胎的话,我想我该知道如何在学前和孩子相处了吧。
只是可惜,生活没有如果。希望我对育儿方面做出的反思,采取的方法,对于我那即将走向中学生活的小伙儿,能有那么一点亡羊补牢的挽回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