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有人问我为啥喜欢读书写作,托赵子之言以言之。敬邀各位转发关注,感谢支持!
文字简单,未翻译为白话。
赵子读书
某年月日,游娱兴尽,客于赵子之家。月高楼安,街无余人。问其近事,盖习犹未改,好多览纪录片,读中西百氏之书,以充其所闻见。每为文,以发其意。于是惑而问曰:“吾知子之所好有年矣。读书而未见其用,为文而未见其成,犹好且乐者,何也?”
赵子曰:“读书与文,非所以好且乐者。然所见者愈多,所闻者愈广,所极思而记述者愈博杂深远,遂自觉于平生有所进取,实可以为乐者。吾闻古之人,所谋者不同,然未尝不好进而恶退。孔子官于鲁,颇通于学,犹以为不足,故求问于人。适周之洛邑,问“礼”于老聃;与程子遇,倾盖而谈,故其业益进。太宗以英毅自许,及为政,犹多问魏征,恐行止不能尽美,以累天下人。此皆豪杰之大者也。至于祖逖之起舞,周处之改励,亦皆欲自增益,而所由者不同也。吾则托以书、文而已。”
对曰:“孔丘为学之人,深思极行,欲履至道,所以日夜求进;太宗天下主,故置诤臣,以救忽怠之失,补不察之过。至于祖、周之辈,志有所用也。子独行于高楼之间,栖身泥水之下,非存至行,不志有为。常人亦可以孜孜以求进乎?
赵子曰:“士之求进,欲逞其志;常人之求进,亦足以快意其气。人常爱物之美且大者,求一车,欲高价而精丽,骋于道间,以夸其美;置一屋,意者欲邀二三子以观其大。人之性情亦有其美且大而足自爱者,孟轲以为浩然之气,人常谓之意气,怒以之激而喜以之发,使情深而意快。所谓意气者,常以凝滞而衰,亦因进取而彰,故不得不勉励也。吾尝日为游娱之欢。及暮之将至,每欲就睡,未尝不反侧而思,隐隐而恨,觉平生之不足,然明日又如是。于是燥然耽于乐,漠然处于世,后遂自失。乃返古文之书而观其达士,所以欣然而慕之者,非止于其奇事伟行,其人卓然而欲有所进,见其风而快哉。故托书、文以自进,如是而已”。
吾闻之而思,乃不复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