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蒋瑞霞应邀来到长沙博物馆湘城讲坛,举办了题为《流光溢彩——“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文物展”中的玻璃器》的讲座。该讲座让我对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玻璃器生产工艺惊叹不已,看着这些艺术珍品,仿佛找到了自己的诗和远方。
古代玻璃器是艺术与工艺交汇的产物,古代玻璃工匠将审美创造与精湛技术完美结合在一起。公元前3000年,玻璃产生于美索不达米亚,在埃及新王国时期得到发展,又广泛传播于古罗马和拜占庭王国,后通过贸易传播至古代东方。古代玻璃工匠一直在技术和审美方面推陈出新,创造出了各种制造技术和装饰工艺,留下了令后人叹为观止的玻璃艺术品。
“丝路宝藏——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文物展”自6月13日以来,在长沙博物馆展出(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展示了来自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东地中海地区和古代伊朗的文物精品,玻璃器也是该展览的亮点之一。
蒋瑞霞的研究方向为古代波斯艺术,阿富汗和中亚艺术。曾赴伊朗和乌兹别克斯坦考察,并多次赴阿富汗考察各时期遗址。发表过多篇与考察项目有关的论文。
因工作需要,蒋瑞霞2017年起负责“阿富汗珍宝展”在华巡展国际事务,参与了在长沙博物馆举办的“丝路宝藏——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文物展”展览事宜。
在这次讲座中,蒋瑞霞以该展览中的玻璃器为线索,播放了平山郁夫先生夫妇收藏的大量玻璃器文物珍品图片及相关生产工艺流程视频,引领听众走进“丝路宝藏”特展中流光溢彩的玻璃世界,为大家打开了一扇了解古代玻璃器的制作工艺、装饰特点和艺术价值的窗口。
蒋瑞霞从玻璃的起源讲起,介绍了腓尼基人偶然发现的传说,玻璃发展的时间线,然后介绍了玻璃发展过程中的几项生产技术:
一是玻璃的硬核成型技术。该技术是古代西亚和地中海地区早期玻璃最主要的制作技术,早期玻璃是不透明的,器型较小,发现最早的玻璃是珠子,后来出现了各种容器。她以用硬核成型技术生产的花瓶等各种容器的图片为证。
二是吹制玻璃技术。该技术发明于公元一世纪,之后玻璃制作更加容易,器型也更多,玻璃器胎体变薄,具有透明度,在古罗马时期得到迅猛发展。玻璃器制作技术迅猛发展后,玻璃器很快融入了人们的生活,盛放香膏和香油的玻璃器与人们的宗教生活紧密相连,盛放眼泪的小型玻璃器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缅怀,盛放香水的玻璃器体现了古罗马的沐浴传统......
三是铸造玻璃技术。使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大批量生产玻璃,还可以让玻璃的表面装饰更加华丽,模具有一体成型的,也有组合模具,玻璃匠人可以发挥创造力,在模具上刻出理想的纹样。花瓣纹、带脊纹装饰的碗、金篚簾。
四是镂雕技术。这是古罗马玻璃制作的巅峰,镂雕玻璃器是最为奢华的一类,盛行于公元四世纪。如悬挂式镂空玻璃油灯等。
五是马赛克玻璃的制作技术。该技术更加繁复,层层叠加不同色彩的玻璃料的横截面便是五彩斑斓的马赛克玻璃,这种技术让玻璃匠人更有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它也是千花玻璃的基础。
六是千花玻璃技术。将带花纹和螺纹的马赛克玻璃切片铺满模具,熔化后做成的玻璃盘子和杯子,看上去就好像开了很多花一样,所以被称为千花玻璃。
继罗马帝国之后,玻璃器的制作在萨珊波斯又一次得到发展。几乎每一件萨珊波斯的玻璃器都是以表面切割装饰完成,技艺精湛,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如磨面装饰杯、磨面玻璃碗、萨珊银盘、国内出土的萨珊凸纹磨面玻璃碗等。
七是熔合与热下垂法。熔合法可以让多种色彩的玻璃融为一体,也可加入金属材料使质地和色彩更丰富,这也是古代炫彩玻璃制作的主要手法。热下垂法是加热法中的一种,在高温作用下,玻璃器半成品自然下垂,形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如金属融合彩色玻璃瓶等。
古丝绸之路沿线这些国家精湛的玻璃制作技艺和生产出来的有相当高艺术价值的玻璃制品,让人大饱眼福,我不禁为古人的聪明和智慧所折服。通过这次讲座,笔者对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令人惊叹的玻璃器生产工艺有了一定了解,对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流光溢彩的玻璃艺术珍品,为我打开了一个充满浪漫与美好的世界,仿佛我追求多年的诗和远方就在眼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