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年少走来,也走过了阳光灿烂的无奈
我从青春穿过,却再也找不回曾经的花开……
成长,是一次华丽的冒险,青春,总是亮得刺眼,却模糊着虚幻与真实的视线
这个世界,从来不曾在意你的存在,也从来不会为你而改变,你所有的呈献,都是以青春为代价的生命盛宴
我和这个世界一样,是不会改变的……
—— A Brighter Summer Day (1991 台湾)“我和这个世界一样,是不会改变的……”这是电影里面的一句话,因为这句话,一个初开的青春生命在一把日本短刀的戳刺之下,黯然陨落……
从电影到字幕 —— 关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文艺青年必备电影经典《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终於有了蓝光CC大师珍藏版(最新的版本为4k修复),这也是电影迷尤其是CC大师版收藏者无比欣慰的事情,但依照CC公司的传统,发行的蓝光原盘中没有附带中文字幕,只有英语字幕,而且这次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因为版权问题,加上DVD也从未面世过,所以根本没有R3字幕,因此想找到跟蓝光匹配的字幕可谓是难上加难。
这部电影对于从DVD洗盘年代过来的影迷来说属于典藏级的经典,一直倍受追崇,但可借之前始终没有画质突破的数字化转制版本面市,此次4K修复,无疑成为终极典藏。而由于该片采用的是同期录音,片中各色人物夹杂的广东话、台湾话、上海话、山东话…… 着实让观者不能很好适应,因而中文字幕成为这部CC大师版面临的最大观影挑战。幸而不久前某论坛上传了一条同步中文字幕,这条中文字幕是一位电影字幕爱好者和奉献者按照网上的VHS版本(仅有的台3官方录影带版本)一句一句将台词全部手打出来的,从第一句话到最后一句话总共2300行字 (2300*30s*3*60*56*0.6)总共耗费了这个执着的奉献者15个小时,据他说一整天都坐在电脑前码字没有停过……
该字幕作者可谓成全了一部电影在内地的局部助力普及,文青时代之前十分艰难地找到了这条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分享的中文字幕,并专门转制爲适合更多电影爱好者使用的高清SUB格式。随着射手网的消失,这个看经典的时代已经举步艰难,只是,热爱电影和喜欢字幕组的我们一直在努力。因为转SUB字幕,我看了不下三遍这部电影(之前只看的VHS转制版DVD,效果很差),在字幕修校的过程中,对这部电影的故事重新进行了反复的理解,于是,也就有了这篇文字……其实,世界慢慢地被改变着,就像他的青春,从上个世纪的八零年代末开始……
【青春,值得你用4个小时慢慢审视……】
这是根据台湾60年代的一件真实事件改编的记录性的电影。或者可以说,它也是一出文艺电影。该片的时长非常"恐怖",竟然达到史诗级别的4个小时!这样的长度,观众能耐住性子看吗?
这是一段残酷的青春,4个小时里,青春的外衣被一层层的撕开,露出的是青涩的惶恐,那是少男少女最脆弱也最激情的初长,是不愿被窥视的胸膛。电影,就是用一种近乎唯美的残酷,把这鲜嫩的肌肤裸裎给了那个最黑暗的年代,因为,是那个年代,扒开了他们的青春,也最终撕碎了他们的梦想,并告诉他们:这个世界是不会改变的……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酷傲冷峻的张震,其实早在22BB地给张国荣和梁朝伟做配演出《春光乍泄》之前,便已经主演过著名台湾大导演杨德昌的史诗级别东京国际电影节获奖电影——《 A Brighter Summer Day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在台湾,算是子承父业的表率。
1991年,张震15岁,以那个年代独有的气质和那个年纪特有的叛逆,主演了第一部电影《A Brighter Summer Day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该片由台湾著名的导演杨德昌执导(歌星蔡琴前夫),片中张震与父亲张国柱(电影《欢颜》主演)真情对抗,原色的表演把一个萌动初开的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苦闷与彷徨演绎得真实感人,凭借该片,张震获得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成为金马奖历史上最年轻的入围者 。
在这部电影里,你会发现一个与《赤壁》和《道士下山》完全不同的张震,这是张震主演的首部电影,也是张震的“青春祭”,这之后,似乎没有什么角色能比这部电影里的”张震“更耐人寻味,也再没有那样一种看似平淡却波涌着炙热激情的冷峻眼神。是岁月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颠覆了青春?电影里不是说了:这个世界是不会改变的…… 那么,只能说所有过于美丽的青春,都是一种刻骨的残酷吧……
虽然4个小时的时间显得冗长,但张震本色的表现,却“震”住了整个故事,也“震”住了整个画面。那双乌黑而清澈的大眼睛里,似乎总有那个女生冷淡却又似乎含情的面容,你会看到张震本色与演技的完美融合,也许是受到父亲张国柱的艺术传引,张震在片中的每一个镜头都极富表现力,即便是简单的走路姿势,都透出只有那个年纪的少年才有的闲淡和不羁……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让你看到一段几乎不太为人知的张震的青春,那也是一段烟火寥落的记忆。之后的张震并没有大红大紫,如果不是CC大师版的修复,很多人几乎不知道他还主演过这样一部电影。
【故事,值得你用4个小时慢慢品味……】
我们的青春,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但是,我们总在凌乱的生活状态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我们叛逆,因为感觉世界对我们不公平,我们苦闷,因为发现没有人懂得理解我们内心的需索,我们想要谈一场纯洁的恋爱,却发现,就连爱情也都浸泡着“欺骗”……
这是台湾历史上最诡异的年代,大批从上海等民国政府要地迁徙台湾的政府机关人员,携家带口跑到台湾,开始了新的生存,而他们的子女,也在颠沛流离的生活安定下来之后,渐渐融入岛上的生活。只是,那时候的台湾,大陆过去的外来户本身也有帮派之隙,叛逆期的少年们拉帮结派抢夺”领地“,泡妹斗殴,家长和学校也都在生存困境中苟且营营,哪里有什么闲暇关注这些浮躁的青春,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
60年代初的台北,平静的乡土气息,包围着这个压抑的城市。建国中学夜间部男生小四(张震),是个置身学校帮派对立之外的好学生,父亲是奉公守法的公务员,母亲在小学代课。在结识单眼皮美女同学小明(杨静怡)之前,小四是个典型的”乖孩子“,也是父母的希望和兄妹的骄傲(一家人指望他考上名牌大学将来提升全家的社会地位)。
小四性格沉静,有点内向,基本没什么朋友,只有一个喜欢摇滚乐的同学“小猫王(王启赞)”,两人比较投契,于是成为铁哥们儿好友。虽然无聊时候他们也会跑去树林里瞄别人幽会,但过的是与周围诸多在“小公园”混的少年人完全两样的生活。小四与家世不幸的小明十分投缘,在远离帮派的独来独往中,小四对小明暗生情愫……
小明虽然长相一般,但给人感觉清醇平静,"小公园帮"的老大哈尼也倾心于她,而小明却同时周旋于几个男生之间。情窦初开的年纪,年青人很容易动情,小四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个安静而冷傲的女生……
喜欢上小明之后,小四便像跌进一个无底深渊,开始被外界的各种力量牵着鼻子走。新交识的哈尼是他仰慕的对象,可惜在地盘争斗中死于对手设下的暗局,令他深受打击。此时,他一向敬重的父亲也在沉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中日渐颓废,父子之间产生了矛盾。小明母亲到马司令家去做帮佣之后,小明又移情于小四的好友小马。
在终于”看透“小明一次次的“欺骗玩弄”之后,血气方刚又有很强道德感的小四终于走上犯罪的道路,他期望用自己的刀结束这些令他困乱的事件的”根源“。而这个”根源“或许就是让他看不清这个世界真假的小明。只是,他眼中的“根源”却不过是这条食物链中微不足道的一环…… 跟好友小马吵翻的小四,夜晚,在牯岭街旧书市遇见了已经”不爱“他的小明,小四再次表明心迹,意图拯救小明的“堕落”,给她以他的保护,但却被小明断然拒绝:“我和这个世界一样,是不会改变的……”
冲动是魔鬼!可惜,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年纪难免为爱情作出错误的判断…… 那一刹,小四只是想着唤醒小明“堕落”的心灵,那把日本短刀,连插了7刀!小明,无力地勾住了少年的肩膀…… 哦,如果,你真的在乎我,为什么……
(这是录像带转制版的效果。而4k修复蓝光版的超高分辨率和修旧如旧式的胶片颗粒还原,确实给了这部经典最尊重的纪念。)小四接连向小明捅了七刀,小明当场死去……
小明,小明,你站起来啊!!小四失神地喊着,他的胸前,散开一朵殷红的花……
小四,当晚被警方拘捕关押。
最后,小猫王录了他唱的英文歌《阳光灿烂的夏日》 去监仓想送给小四,警员客气地接过后,看着小猫王远去的背影,随手把唱盘丢进了身旁的垃圾桶……
那个夏日,他们的青春,就像那张刻录着《阳光灿烂的夏日》的唱盘一样,在最美丽灿烂的阳光下,被丢进了垃圾桶,永远告别了那个混乱的世界……
一个简单的少年犯罪事件,其身后的背景却复杂而吊诡,这也是这部电影为什么难以用电影简介的方式进行概括的重要原因,因为所有的孤立事件,往往都与周围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都可能是事件的起因和催化,也都可能是事件的推手,于是,《 A Brighter Summer Day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把镜头对准了所有看似平淡却欲盖弥彰的焦点,再把画面组接成为一个看似零散却自然连贯的故事,最终,让小四眼中的“根源”转换为观者所看到的“根源”……
精致的构图和焦距的虚实交互,让画面语汇更丰富内敛可以说,导演用一种极度平和唯美的画面,展现了一个极端残酷血腥的故事……
【经典,值得你用4个小时慢慢发现……】
大片抢滩的年代,“经典”的受众在哪里?这是一部没有后期也没有任何特效的电影,幽黄的暖影调衬出小四校服纯净与简单的色彩,构图主要以人物的中近景为主调,整个故事都是在一帧帧平静的画面中慢慢地展开,似乎,所有的平静,都是为了等待结尾那一声模糊却凄厉的哭声……
初开的青春,本该是阳光下最动人的羞涩,但在现实中,却往往被赤裸裸的撕开了外衣,暴露出最脆弱的柔嫩……
《 A Brighter Summer Day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就是这样一种呈现,近乎残忍,几乎完美,那是一种无形的摧毁,当你站在阳光下微笑的时候,却没有发现早已被这个世界扒掉了衣服,而你裸裎的青春,这个世界并不觉得美丽。
这部电影取材自导演杨德昌年少时的一段亲历事件 ,也是台湾历史上一次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社会案件,只是这样的题材,按照电影的常规套路来拍,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创作空间。但是杨德昌却用了2年多的时间筹组和拍摄了这部纪实性的电影,并坚持一刀不剪的保留了这个版本,这是一种何等的自信和孤执。
而这种自信来自电影情节构架的多层次和元素的饱满,以及片中近百名人物中众多的高素质演员,其中例如张国柱和侯德健都是当时著名的艺术家,在片中的表演都给人深刻的印象。
年轻演员也都选自同片中人物年龄相同的演员,有的还是学生,张震和杨静怡在电影里,基本是本色表演,但都有细致的内心刻画,所有镜头都唯美而精晰地展现了那种青春里独有的美丽,因此,整部电影看着并不觉得冗长难耐,尤其是张震的表现,很能抓住观者的情绪,那种动人的单纯和激越,是很多同类型题材电影中所不具有的真实。
世界从来都不完美,所以悲剧难以避免……
60年代初期的台湾,局势诡异,人心不稳,经济萧条,社会动荡…… 准确表现这种背景的复杂性,是这部电影成功的基础。毕竟,从杀人事件透视出社会导因,必须有多层面的映射,因此,杨德昌用多角度的镜头调度打乱了一般性叙述的呆板,但却以最平静的画面风格展示复杂的故事,既有纪录片的纪实感,也很有文艺片的独立性,属于十分耐看的电影。
同时,4k级别修复过的画面,也确实能让人带着一种审美的态度细细欣赏,无论是人物的表情,衣着,还是那些带有鲜明时代感的道具,都能完美地重现杨德昌电影特别的美学思想,确实是值得用4个小时的时间,慢慢品味。
修复版的4K画面,唯美清雅,极富时代感这是一种为价值观付出的青春代价……
冗长的四个小时,最后,刀起刀落,一切的美丽散化成艳丽的血色花朵。在小四的世界里,爱情是纯洁的承诺,他向往着纯洁,并希望别人也一样,但在别人眼里看来,这个世界"纯洁"吗?
对于“专一”,对于“约泡”,就像电影里军二代小马说的:大家都是自由的(单身),谈个恋爱泡个马子,多大点儿事啊!? 至于的吗?! 为吊个马子来这儿较真,还要不要做哥们儿啦?
爆粗这种本色表演,也还是需要演技的支撑,这段“翻脸”是电影的重头戏,两个演员的把握都很到位 小四的道德感在现实面前显得那样的”可笑“。其实,真正的兄弟能为了你放弃整个世界,否则,那只是“朋友”……也许,这也正是小四的悲剧。小四的执着,是一种价值观的执着,在他看来,感情不应该沦为可以随需要支配的“交换条件”,即便周围的人都这样生活着,但他不能。只是,在与世界的对抗中,有人识时务地改变着自己,比如小明,比如小马,也比如小猫王,因为他们知道世界不会因他们而改变。而有人却可能为了自己坚守的价值观,宁愿与这个世界去抗衡,尽管最后受伤的是他们自己……
这一段,张震的表演非常有层次感,脸上的情绪,把一个少年犯罪之前的心理预备准确地呈现了出来 电影到这里,4个小时的辅垫终于在张震的眼神和表情中有了一种危险的暗示……不得不佩服杨德昌的导演调度,背景里的人物表情也同样具有语汇性,很好地配合了张震脸上的剧情……张震的小四,给人一种痛彻的怜惜,杀人罪不足赦,但你却希望真正的罪犯不是这个血性单纯的男孩。究竟我们的青春,应该坚守怎样的一种价值观?电影没有作出任何评判性的解说。究竟这个世界,能容纳多少我们微薄的希望?电影也同样无法给你正确的答案。只是,看完这部电影,你或许会对青春有另一种致敬,也许,这种致敬,与片名无关……
这是一部电影的成功,这也是一个演员的成功,因为,他用4个小时,裸呈的,是一段最美丽的"余罪"……
《 A Brighter Summer Day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获奖情况:
第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1991)
主竞赛单元 最佳影片(提名) 杨德昌
主竞赛单元 评委会大奖 杨德昌
费比西奖 杨德昌
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张震
青春的力度 —— 从电影到摄影……
青春,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赤裎,生命的态度,值得我们用最勇敢的表情去诠释。从一部电影,我们可以对世界的色彩多一份理解,从一篇文字,我们也可以对每一种价值观多一些包容。这里,我想说说关于摄影,其实,我一直也很喜欢摄影,因为喜欢摄影,尤其是人像摄影,我于是更喜欢电影,尤其是黑白文艺电影。
电影与摄影,有相关的联通,也有各自的精彩。杨德昌的这部青春记录,也让我想起之前一位年轻的摄影者的作品。
那些在阳光里执酷的线条,是一种青春的鲜活,一种生命的力度,我们喜欢这种无羁的自由,于是,我们学着去把握青春的长度。
这个世界是不会改变的,被改变的,只是我们,还有我们眼中的 —— 世界……
■ 镜 头〔 摄影 向黎明〕
NIKON D5300 F 2.2 ISO 200 1/80 NIKON D5300 F 2.2 ISO 200 1/80 NIKON D5300 F 2.2 ISO 200 1/80向黎明摄影作品由【红豆音乐】授权使用,敬请留意下期摄影类干货文艺专题:《 镜·间 —— 黑白光影中的存在与质感…… 》
(红豆)
网友评论
2,关于我说的“一句话影评”:
2.1成长的代价: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2.2对2.1的解释:当年我们以为天大的事,今天看来,都不是事。当年我们不以为是事的事,今天看来真是天大的事。我们问自己,回到当年,你会怎样?我说我们依然会那样。所谓:傻叉一茬茬,新傻接旧傻。假如类似的电影(青春期成长类电影),我们看了几十部,我们会变吗?我们愿意变吗?
—————————————————————————
返回上一层 留言管理 / 他用4个小时,裸呈的是一段最美丽的"余罪"……
2016-06-21 18:08:46 留言状态 已精选
快乐天使
一篇细腻又有深度的影评!mo-强mo-强让人想起鲁迅一句话:“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本来美好的青春,却此恨绵绵无绝期,又怎是冲动二字了得!冲动是魔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引导、关爱、理解、包容。父母的引导与关爱,同伴的共鸣与理解,在叛逆中走向成熟,才会绽放青春异彩。影片中的男主角,本是大好青年,未深黯真爱,一厢情愿的抉择,一失足成千古恨,最终唯有面对铁窗度过余生。令人痛心疾首!撕裂的,不仅仅是事件本身,更是反思真爱的意义。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真爱与关爱!
! I LOVE !
". YOU ."
'''-.,,.-'''
在简书,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学习的验证,而我比较喜欢这种被验证的感觉。
一部电影可以有无数多不同的鉴赏角度,也可以被很多人写出无限多的观感,这也许就是经典电影传世的魅力,也是电影与文学永不枯竭的灵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