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关于人性读书文艺星空
人生有意义亦毫无意义---致毛姆的《人生的枷锁》

人生有意义亦毫无意义---致毛姆的《人生的枷锁》

作者: 奈斯藏 | 来源:发表于2017-08-05 23:26 被阅读248次
    枷锁之爱

    1、写在前言

          借用卢梭那句: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而后是横亘、抽离、翻越。

          当我拿到毛姆的《人生的枷锁》时,我已自觉到这本书的某种份量沉重亦令人沉思就如同书名一般,赤裸直面在你眼前定不会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旅程但又蠢蠢为其所动,看完之久,一直无法摆脱某种痛苦,它像站在你面前的某个友人可以不停对你提问拷打,而每个问题都值得深思鞭策自己很久,我没有办法在一篇书评杂谈中穷尽它所带给我的一切思考原能量,我更无以穷尽这它所撩起的一切细化深化之问题,可某个瞬间,它又让我兀自晴朗起来,后来这种思考的程度与深刻一度让我左右支解分离,像天平的两头,我难以找着某种平衡的共点,我到了暖与冷的两个极端。

          对的,《人生的枷锁》并不同于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刀锋》、《面纱》来得让人心思舒悦可以自然弹开。我读《人生的枷锁》是极其痛苦的,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同我有一样的感受。我想我的这种痛苦源于主人公菲利普的成长历程与作者毛姆本身,我很想说我爱他们,深深地爱着他们,我极其的病态,痛并快乐着。

          这是一本有着659页的长篇小说,它的耗时与心力投入不是一本普通小说可以相媲比的。

          我觉得不管我如何来写完这篇书评杂谈,我都是偏执谬论的终结者,这些仅仅代表我个人的一些片言论说,毫无价值意义可言,与黄水乞老师的译本前序来说,简直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可我还是有话要说,因为我病态还偏执呀,我还可以气势汹汹补充来一句: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爱怎么说说说谁谁谁的管得着吗?姑且我是真憋了一肚子话太难受太痛苦了如此写出来后自然就舒畅了。

    2、毛姆与我

          毛姆的书从来就不会读来索然无味,他总会指出一些社会现实、事件事实,让你分拆再思考。我初读前几页时是一种艰难入境的状态,可能这与我没有一个好的阅读时间以及环境有关,当然关键还是在于我自己,我没有一个好的状态入境,好不容易入境了又被繁杂堆沓的社会现实事宜所推桑,要么电话响了要么工作应急之事要么生活日常琐事牵扯不尽,然后我再准备入境之时好似毛姆就坐在我的对面同我说:“你到底想怎样,你还想不想听我讲故事了。”然后兀自挑起高高的浓眉一脸鄙弃无疑的看着我一副不乐的神气。对的,如若我们应对盘踞而席,我不是一个好的听众,我会扰乱说故事的人的心绪,我真是太过混蛋。处理一切繁杂事宜过后我强迫自己一路的入境、抽离、再入境、自我迷茫、再破解,像只无头苍绳一样乱窜乱撞后方才找到了某种内在驻心实意。

          毛姆是一个极其聪慧睿智的作家,敏感、内向且多动,他笔下的人物经常众多却每每个性鲜明亦不分流主体。他容易让人分离抽境又极易把人带入魔域连自己都未能感知就难以走出。所以时常觉得走出毛姆设定的域池反而是夜半来临辗转难寐、苦不堪言。可是我的内容量只有这么一丢丢,我得正常生活吃喝拉撒,我不可能一直入境活在小说里头,菲利普同他的爱情他的信仰们并不会赏赐我一碗白米饭吃,我只能追寻他身上某种争脱人性之枷锁勇往向前也来寻求一次属于自己不一样的人生意义。即使最终兴许平凡毫无意义可言,但过程总归有色彩也是好的。

          读完这本书后,我想谁人不曾思索过活着的意义在于什么?兴许于不同的个体、人物,人生的意义各不尽然吧。人生的意义也许在于我们的远大理想中,在于物质功名利禄中,在于轰烈璀璨爱情中。但我想,于更多的人而言,姑且真不知人生意义究竟为何物,人各有志,殊途同归罢了。

          我用了近一周的时间来读完它,也算是断断续续把这本厚如砖头的小说给看完了。期间有人一直问读哪了进度怎么样了?我并未急于回答。我根本不舍得在这本书里给予“快进”的按键,在这里我不禁放慢阅读审视的速度,最后近乎是一字一句的细读,我把里边毛姆提及的一些书大概罗列了一圈,有十几本之多,有些我偶有早年看过的也有的我从没听过,于此,我那个渺小无知的心啊又有了大忏意,年少时任自己在时光里挥霍无度现在才感知时光的极度可贵,但总归不算太迟。

    3、作品本身价值

        在《人生的枷锁》里,我“再再”一次看到了济兹、雪莱、拜伦、莫奈、凡高的出现。这里的“再再”我必须打上双引号,因为这确实是一个很细节却很亮点的事情,我发现这已是最近所读毛姆作品里的一个常点。就好似毛姆本身对诗人、画家有一种本能的尊崇、仰慕之情,故而他在引用他们进入小说时亦总是恰如其分的渲染出了某种伟大艺术的氛围,豪无恶意扩张之意,如此娓娓道来再过的长篇通字也能让人静下心慢下来啃噬一番还不能自已,这是一种力量,紧锣密鼓的牵引着你往前走。这本不同与其他作品以第三人称的直白叙述生动的同时却又时常给读者深深思考的命题,就像一张蜘蛛吐出捕猎的网,饱润有力度,能轻易伏住看字的人,让其在里边要么挣脱要么等死,极度过瘾的一场炼狱枷锁。

            这本书写在十九世纪后期,而作品本身社会背景描写多半是在二十世纪,可见作品里表现出来的种种世俗、纷扰、不羁,以及那个时代里人们在生活中的某些困惑、人性中的丑陋跟美好,放在现行的当下并无多少不同。这恰而就是好的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吧,而往往好的作品共性都具备超脱时代的力量与意义,不然为何放在今天还有那么多人阅读它、研究它、翻译它、赞颂它,并对它一边评贬又一边褒奖,这种争议本身就是积极进取具有潜藏价值大意义的。

          毛姆笔下的菲利普与当下的我们很多人是极其相似的,他其实也可以说是我们中的某个人的直接浓缩版本。自卑、偏执、自尊、也虚荣。他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个体但是反衬的拉出了一大波像小游戏里僵尸一样的我们。我们也期待未来,并对未来困惑;我们也向往爱情,却又对其鄙夷;我们也苦苦寻找属于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实践与理论,但最终我们也会在灰飞烟灭之时悟出如同小说里的某中虚妄的道理----人生有意义人生亦又毫无意义。当然,这自是有些偏颇的论说,我们可以乐观一些可以常态一些,可是谁又敢质疑人生不过如此?死了你能带走什么?父母?孩子?女人?男人?钱财?权势?喔,不,不,不。我们只能带走自己,可是肉体一定会腐烂但有一样东西可以永存----那就是“灵魂”。就恒如那些死去的伟大的艺术家、画家、诗人、作家、政治家、经济学家等等,他们早在我们还未出生之时已是死了,肉体早已不复存在,可是他们留下的灵魂巨著影响力真不止于我们这一代人,也许未来,未来的未来,它们依然是巨著依然灵魂出窍刷刷刷爆一代又一代人,如此还奠定了新人性新未来新巨著出世的基准,标新立异的杠出新一轮文学巨著灵魂不朽也不定。比如济兹,这位英国诗人,才华横溢,25岁离世,留下《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等诗作誉满人间;还比如被恩格斯称其为“天才预言家”的英国诗人-----雪莱,30岁死去,他的《西风颂》乃是欧洲诗歌史上的艺术珍品;再比如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36岁去世,而留下脍炙人口的诸多诗篇影响了后来的很多名人与民人。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天才诗人,他们都提早夭折,肉体空灵但灵魂一直尚存至今。这是一个叠加与累进的效应归程,前提你必须是反观的、自视的、接受并勇于反叛的。固步尘封与循规导距只会让你走别人的路还死在别人的胯下,犒赏别人的思维模式失去自我思维乐趣的散发性所在,只会是一个病傀儡,你并不会因此获得心动与足乐。

    4、作品爱情观

          小说里有四段很有意思的爱情,如果好好推说一下应该算是只有一段爱情,而友情故事煞是精彩。

          对于爱情,对于女人,毛姆似乎可以说是看的精准透彻,可以说他比女人还懂女人。在现实生活里我通常觉得女人看女人运行速度比CPU还快,所以我的女性朋友并不多,有也是最要好闺蜜的那种,心胸足够宽阔,重情义善良且正气,彼此一个眼色已是默契懂得,所以经常觉得同男性朋友一起工作、处事、谈话对接之类都较以轻松,姑且这与我性格相关。

          无意中看到网上某些言论,毛姆一生没有得到挚爱,还是个同性恋,与经纪人暖昧了十几年,加之幼年丧父母的情结影响,使其对生活对爱情都持有悲观之态,故而菲利普与米尔德丽德的人物设定都有些病态。可是依我看来这些都很符合小说情节发展需要。米尔德丽德,虽然说人物的原型有些男性硬气冷,但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女性形象,世俗,无情,冷血,唯利是图,没有爱情的女人而已。

          虽然毛姆很多时候很少在作品直接评价女人的内在与外在,却往往可以在他的某些场景、人物描写里直接暴露了女人的所有真相,就好比米尔德丽德这个人物角色设定一样,同样身为女人的我并未对她有过激的讨厌感之类。我总觉得人的思想意识这种东西放在另一个人身上你并未全全可知她如何想如何定解绽放自己,很多事情各人活法不一追求也不一,你可以不喜欢但无以妄断评测之类。就好比妓女这种特殊职业顺应人类发展应运而生一般,它本身没有绝对性对错之说,妓女就一属性工种而已,职业的存在也是顺应自然法则,

    无嫖不娼,见过那些打娼抓娼自己却嫖到不要命的吗?可是嫖娼者反过来评说妓女卑贱下流之类我就不认可了,但凡嫖娼者就高尚不要不要的了?简直是抽自己大耳光还不知“羞耻”怎么写。然而小说里主人公菲利普对米尔德丽德的爱情就好比时下生活中的所有真实。你爱他,他爱她;你想她,她想他,反正总归不会是你。在爱情里往往是一个死定的命题: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是可以被永久珍藏记住的。所有的人性特点里即是一旦得到就能乏味亦像是一件衣裳穿久了不舒服只想着换新的。人性弱点皆是如此,而主人公菲莉普与米尔德丽德只是当下众人里的平凡缩影罢了。

          在这里我想稍微阐述一下菲利普所遇到的5个女人,四段有肌肤之亲的感情,一段沉沦不堪的单方爱情。

          第一段感情,与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老处女威尔森小姐的那段风流韵事只能算得上是菲利普一开始不成熟的爱之初体验,得到后便毅然逃离。

          第二段感情,一个完全对菲利普有好感的女人,一个毫无天赋却非学画画的普莱斯小姐,最后因贫困自杀多少对菲利普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某些有效冲击。他们之间没有情欲碰杀,这其实也可算得上是一段提早夭折的友情。

          第三段爱情,米尔德丽德,菲利普深深爱上的却又是最痛恨的女人,她是女人形象中一个可悲的影子,从一名招待员变成一名妓女。菲利普在她这儿除了得到麻烦、痛苦、绝望以至到穷困,丝毫没获得任何的好处,一点儿也没有,而且这里边的人物场景设定经过作者心思推敲甚是煎熬沉重亦玩味,兴许所谓的枷锁正是这段爱情----枷锁最重的组成部份吧。米尔德丽德根本不爱菲利普,但是菲利普根本无法逃脱爱情,两次深深的陷入泥沼,痛不欲生,比贫困带来的痛苦更甚绝望,这是一场痛苦无声的爱情悲鸣。

          第四段感情,业余作家诺拉,这个给菲利普带来无限男人尊严的全心全意爱着他的女人,最后菲利普却因重遇米尔德丽德亦而将其抛却,这从菲利普很多内心对白里可看得出他并不想伤害诺拉,但是他深爱着米尔德丽德他无法自以,正如我前边有说爱情的那点观论一般,她爱他,而他爱着另一个她。爱情是盲目无从的,只能听凭内心差遣自己却毫无能力左右。

          第五段感情,萨利的出现已是小说快结尾的部份了,这部份描写最为恬淡,虽然篇幅不多,却也算有了尾巴的美感,因为这部分描写似乎能让人嗅到海的咸味,泥土的芬芳,有舒适的田园生活和完美的爱情结局,有很强的代入感令人可以积极渗入。突然地有诗有远方了,这可能是作者特意在结局上给读者吃上一颗定心丸吧。至少,菲利普前半生磕碰历程终也算得上以此完满了。

    5、作品友情观

          这是一部成长小说,虽然是第三人称叙述,但很明显场景、人设、事件、物体的具象表述都透着作者当时的主观臆念。故而某个人物会随着作者与主人公菲利普本人的成长而变化。比如对于海沃德,菲利普由崇拜,到鄙夷,到同情。对于成长小说就是这样的富有层次感,让某些人物的形象设定一再置大富有涵养并非一成不变,有的只是寂静的肃穆壮大。

          在菲利普的人生中,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个人并不相互关联,但是本身的塑造与遭遇各自形成每一个动人的故事,比如菲利普的伯父、伯母、女学生普莱斯小姐、克朗肖、阿特尔尼、还有那个海边的老医生,通过与这些人接触的表述、对白、菲利普的思考等一系列有形与无形,一面增设刻画了菲利普的性格,一面又从他们身上来展现人生的世态百相,向我们这些读者,同时也向主人公菲利普,然而一切所遇又无不给菲利普以启发并影响着其各种行为思想意识形态观念的转变与交替,并一直在人生的枷锁里勇于挣脱,且至最终菲利普也心持一份初心与本真,这正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一面天真,一面又深刻,也许只有真正内里童真的人才能最生动与深刻且更具大智慧。 这是一部很散的小说,散到突然出去进不来进来离不开,主旨寓意写人生,但归结出的却是人生亦又豪无意义之说,故此既然已是豪无意义又不何必坦坦荡荡潇潇洒洒的积极面对人生呢,毛姆把故事当做艺术品来设计,才会更具有某种深沉的幽默而不失间性的痛苦,反而给人无尽的思考与启示,深刻亦实用。

    6、喜欢的段落与句子分享一二

        书中的各种人设对话且作者的某些精湛的独立思想意识与哲学系思辩是如此的令人玩味,遂分享一二如下:

          比如那一段我很是喜欢的:“他不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上,非得越过一大片干旱贫瘠、地形险恶的荒野,才能跨入活生生的现实世界。所谓‘青春多幸福’的说法,不过是一种幻觉,是青春已逝的人们的一种幻觉;而年轻人知道自己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全是从外部灌输到他们头脑里去的,每当他们同实际接触时,他们总是碰得头破血流。看来,他们似乎成了一场共谋的牺牲品,因为他们所读过的书籍(由于经过必然的淘汰,留存下来的都是尽善尽美的),还有长辈之间的交谈(他们透过健忘的玫瑰色的烟雾来回首往事的),都为他们开拓了一个虚假的生活前景。年轻人得靠自己去发现:过去念到过的话,全是谎言,谎言,谎言;而且每一次的发现,又无疑是往那具已被钉在生活十字架上的身躯再打入一颗钉子。不可思议的是,大凡每个经历过痛苦幻灭的人,由于受到内心那股抑制不住的强劲力量的驱使,又总是有意无意地再给现实生活添上一层虚幻的色彩。对于菲利普来说,世上再不会有比海沃德为伍更糟糕的事了。海沃德这个人是带着十足的书生气来观察周围一切的,没有一丁点儿自己的看法;他很危险,是因为他欺骗自己,达到了真心诚意的地步。他真诚地错把自己的肉欲当作浪漫的恋情,错把自己的优柔寡断视为艺术家的气质,还错把自己的无所事事看成哲人的超然物外。他心智平庸,却孜孜追求高尚娴雅,因而从他眼睛里望出去,所有的事物都蒙上了一层感伤的金色雾纱,轮廓不清,结果就显得比实际的形象大些。他在撒谎,却从不知道自己在撒谎;当别人点破他时,他却说谎言是美的。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还有那一小段我喜欢的:“我觉得人就像一朵花苞,读的书,做的事大都对你没有一点影响。可某些特定的东西会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你会因为这些东西一瓣一瓣绽放,直到完全盛开。”

          当然克朗肖说的某些话也令人陷入思考,比如:“当你年纪大点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要使世界成为一个尚可忍受的生活场所,首先需要认识到人类的自私是不可避免的。你要求虽人不自私,要求别人应该为你牺牲他们的愿望,这种要求是荒谬的。他们为什么应该牺牲呢?当你承认这样的事实:人生在世都是为了自己,你也就不会对同胞有所奢求了。他们不会使你失望,你也会更加宽容地看待他们。人在一生中只追求一件事----享乐。”

          克朗肖还说:“我对自己的诗作并不太重视。生活是为了让人体验,而不是为了让人写。我的目的是探索生活提供的各式各样的经验,汲取生活每时每刻激发出来的情感。我把写诗看作是一种优雅的成就,它不是吸收生活的乐趣,而是增添生活的乐趣。至于子孙后代如何评价----让他们见鬼去吧。”

    7、尾述

          到了尾声我的心情稍些平定下来,身体里的某团烈火也已随着话语权的释放而奔流,我想我们还是得积极思考并面对自己的人生,人生的枷锁最终会是什么?在我的有限理解姑且就是跨越“人生有意义”却更甚是“人生亦又豪无意义”之最高境界的大意义吧,而当我们能真正参悟到在这个层面上的时候,才算得上可以真正挣脱了人生的枷锁吧,于此此种人生似乎才有实际意义。由于写书评特意收集并整理了一些素材,有一段素材我觉得特别贴近这个论题,文段如下:真正懂得生活意义的人能够面对任何一种生活状态。我们从小习惯了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希望能在生活中有所获得,能赋予生活更精彩的内容,我们以为,这样,叫做有意义的人生。可悖论就是,这些,恰恰是我们给自己按上的枷锁。有人说后来回想这段话读到菲利普学画的过程,菲利普想成为一个画家、艺术家这一目标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而学画的意义在于,他不只不觉地累积了某种对美的审视,培养了美感,他最后能说,他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能理解美、感悟美。而对于我们来说,不管我们从事的是什么, 给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要获得什么名利,这些统统都是表象的,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如果有意义的话,它的意义在于,这些东西,作为路杖,它让我们对自身生命的本身有所感悟,感悟到人生的某种新奇的意义所在。而在这个层面上的意义却是物极必反的归结效应,必是挣脱了人生大大小小的枷锁,去探求本真的生命意义,从而面对疑难困惑可以放开自我做到真正的坦然面对、泰然处之。

    8、自述

          我本不打算这么快就写《人生的枷锁》的读后杂语。我亦担心自己某些观点有失偏颇,我是决定通读两篇后再细细研究一番然后再去书写。可是人总归有处在绝境之时,往往可以大大的逼迫自己一把。也许通俗直观的说我今天刚好有时间发牢骚了吧。但凡事由都兼具两面性,有好有坏,有支持自然就有诋毁,不管恶意与否都不必追究,首先时间少得可怜; 其次自己喜欢的事情勇敢去做就好了,不必管别人怎么说;再次,偶有自己的小私心,也会想着变得会说动人的故事,然后灵魂永垂不朽。我想这是一项多么难能可贵的价值追求,一生仅此一次。姑且心里有梦的人都是难以一“死”了之的,肉体可以死去,灵魂必须在路上。

    当有几位读者发消息说想看我写《人生的枷锁》的书评时,我已经抛开诸多自设性精神建设障碍折磨,从而义愤填膺了,我就是如此一腔热血笃定的继续写了下来。脑子虽无以才思涌泉,但也算口吐金莲了一把吧,吐完了口水我就趴在书桌前感觉自己被掏空了的感觉真好,像拉屎,赤溜溜的全部排出了障气,我又轻松了不必被某种火焰反复烧灼围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有意义亦毫无意义---致毛姆的《人生的枷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aw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