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益民力作《喧嚣荒原》读后
近日捧读党益民以故乡背景为原型而创作的成名作《喧嚣荒原》,书是沉甸甸的,笔者心里也有一种沉重感。对书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之一莫鹏举,笔者觉得其性格太复杂,一个封建时代族长的形象是如此鲜明,竟然可以如此具有多面性,很难用我们小时候说的好人与坏人的标准来评判这个莫大族长,所以好长时间都不能释怀。
党项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作为这个民族的一个分支,莫氏家族历经各种变迁,后来定居在莫村。小说《喧嚣荒原》把庞大叙事置于清末至解放前夕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宏大历史背景中,以莫村与桃花沟同宗两兄弟家族的争斗为主线,串起巨匪白狼、辛亥易帜、陕北闹红、抗日烽火、国共争战等重大历史事件,通过莫村家族的兴衰,塑造了莫鹏举、太婆、天奇、村长来福、管家、三姨太、香椿、土匪老六、石娃、贵生等数十个个性鲜明、性格或复杂或单纯的人物形象,再现旧时代的社会动荡,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与复杂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族兴衰就是国家和社会巨变的一个缩影,莫村外部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莫氏家族的发展,而莫氏家族内部的争斗、人物命运的改变,又受特定历史环境条件的制约。人性的善恶美丑都在小说的描绘和叙述中展露无遗。
小说主人公莫鹏举是一个性格多样的封建家族族长,除了明媒正娶的三房太太外,他总与村中不同的女性发生不正当男女关系,甚至有伤伦理道德,每一次都利用其族长身份或利诱或威逼而得逞,同时又以自身族长的身份进行巧妙掩饰和遮盖,却也因此种下一系列祸根,给后来的他留下各种隐患。
莫鹏举的性格具有多重性,算计其岳父,借石娃的刀去杀土匪老六,石娃与土匪老六在交战中失败,莫鹏举趁机用计除去石娃及其残部,当然老六的匪帮也受了一定程度的削弱。当他发现其弟弟牺牲,弟媳与弟弟的副官有私情后,他略施小计就把二人除掉了。
莫鹏举胆大且仗义,当得知白狼的兵要经过莫村时,其他各村村民都纷纷往外逃,他却拦住准备外逃的村民,并且站在村口镇定自若地迎接白狼的到来,最终因白狼欣赏他的大胆而使全村逃过一劫。当他得知老六偷了白狼军队的银子后,为了保护全村人的性命,他毅然地决定把老六交给白狼,并冒着生命危险把被偷的银子与老六一起送到白狼的军中,白狼没有杀掉老六,莫鹏举因此与老六结下深仇。在大饥荒期间,莫鹏举倾其所有存粮,架起大锅熬粥救济包括外村村民在内的饥民,而当其儿媳惠儿染上瘟疫后,他又以身作则,毅然决定把儿媳抬到草房,与其他同样染上瘟疫的病人一起在那里等死。
可以说,莫鹏举的精神支柱有两个,一是千方百计打败同族兄弟莫鹏昊,二是在村里他是族长。莫氏两兄弟为争夺家族的文化象征——那块御赐的匾、那把紫砂壶和那本《党项秘籍》,埋下深仇大恨,以致同宗兄弟互相仇杀,延续了三百多年,族内兄弟死伤无数,直到莫鹏举、莫鹏昊这一代,仍是不共戴天,每隔12年要死拼一回。莫鹏举时时提防着桃花沟的报复、又时时准备着如何把桃花沟打得一败涂地。
外族人来了,他一方面想排挤打压外来的山东家族,一方面又想借刀杀人,于是设下“联吴抗魏”之计,意图削弱桃花沟力量;弟弟莫腾祥当了国军师长回来及儿子天佑当上了国军营长带兵回来后,他又想借助弟弟和儿子手中的兵铲除莫鹏昊。不断壮大莫村的实力,实实在在地打败莫鹏昊并踩上一只脚,这是支撑莫鹏举活下去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村里,他只要活着,就是永远的族长,族长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是全村人的主心骨,他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魄力,因此,哪怕是遇到天大的灾难,他也要挺直脊梁,尽管内心有担心有害怕,仍要装着跟没事人一样,首先给村民以信心。
小说《喧嚣荒原》在塑造旧时代人物众生相同时,对景物的白描或彩绘也十分生动,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推动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起了很好的铺垫或渲染作用。另外,小说对关中平原一带民俗活动和风土人情的描写也十分吸引笔者的关注。
从总体上看,这部小说在结构和人物设置上与陈忠实的《白鹿原》有些相似,局部情节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喧嚣荒原》有其独特之处,并非《白鹿原》可以取代的。
也许真应了那么一句话:世上有的,书上才会有,书上有的,世上也会有。莫鹏举是封建时代家族首领的一个典型代表,既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具有复杂性格的一个活生生的人,也可以是封建时代众多的族长揉合在一起的一个综合体。可以说,莫鹏举是小说《喧嚣荒原》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这是一个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