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讲我特别喜欢的齐国。这里有齐桓公和管仲的白金组合,有春秋第一演说家晏婴,更有瑰丽浪漫的蓬莱仙人传说。
在讲齐桓公之前,我们把时间往回拨三百年,聊聊齐国的建国。
有句歇后语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是周文王姬昌在渭水之滨(今山西省宝鸡市)与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的最初相遇。姬昌和姜子牙详谈甚欢,认为他就是辅佐自己兴盛周国的人,激动地说:“从我祖先太公时,就一直盼望遇到您这样一位贤者。”于是大家都称呼姜子牙为太公望。周武王姬发即位后,又尊称姜子牙为“师尚父”,把他看作老师和父亲一般。总之,姜子牙实实在在是周朝建立的头号功臣,和周公姬旦堪称双壁。
因此,武王灭商之后,大封姬姓宗族和开国功臣,首先就将太公望封在了齐国。需要强调的是,这时候的齐国并不在山东,而是位于成周(洛阳)附近。不仅齐国,鲁国和燕国一开始都在洛阳周围。现在河南省平顶山有一个鲁山县,就是鲁国的最初封地;漯河市有一个郾城县,是燕国的最初封地。而齐国大约在现在南阳市附近。等到周成王即位后,周国进一步打击了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就把太公望的齐国和周公的鲁国改封到东方,靠他们来镇压殷商余民和东夷外族。燕国后来也追随两个好伙伴,迁徙到了比齐国更偏远的东北方(今天的河北省,辽宁省以及朝鲜附近)。
《史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周公和太公望因为要辅佐周成王,分别派了自己的儿子伯禽和吕伋(齐丁公)去鲁国和齐国担任国君。吕伋之国后五个月就回周国朝见。周公问他:“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吕伋说:“东方的人习俗和我们周国不一样。所以我简化了君臣礼仪,尽量保留他们的生活习惯。” 伯禽之国后三年才回周国朝见。周公问他:“你怎么这么久才回来?” 伯禽说:“东方的人习俗和我们周国不一样。我花了三年时间才把他们的礼仪和习惯纠正过来。”周公听了之后感叹道:“看来以后鲁国要北面侍奉齐国了。”接着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刚才我们说过,东方的人都是殷商的余民,以及和殷商关系亲近的东夷人。他们对身为入侵者的周国自然抱有抗拒和恐惧心理,不知道周公和太公望会如何对待自己。另一方面,殷商拥有一千多年的繁荣文化,而周国原本只是西方的游牧民族,既缺乏悠久的历史,文明程度也相对较低。伯禽一到任,第一件事竟然是强迫商人改变遵守了一千多年的文化习俗,去学习周国的礼仪。商人怎么可能不担心和怨恨呢?反观太公望和齐丁公,通过“因其俗,简其礼”的治国主张,很快就获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甚至其他地方的商人也纷纷迁居齐国。
在经济方面,齐国不像中原地区那样适合农业生产。可是太公望和齐丁公很快意识到齐国拥有独特的资源——海洋!于是,齐国大力发展渔业,盐业,工商业,以及海上贸易。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商船就到过日本,琉球,台湾,甚至东南亚。他们把中原的物品和文化传到这些地区,又从这些地区带回珍惜的商品贩卖到中原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甚至直接把中国人称为“齐人”。另一方面,因为齐国人经常和外国人打交道,听到了许多海外的故事,再加上航海时受到无垠海洋的启发,齐国诞生了和内地昆仑山神人系统迥异的蓬莱仙人系统。关于这一点我之前专门写过一系列文章论述。
在典型的农耕社会里,贵族和平民之间有着天然的鸿沟。而平民阶级里,只有农民得到贵族的鼓励,工匠受到国家的严格管控,而商人常常是抑制和打压的对象。在国家需要大量兵役和劳役时,商人总是和奴隶,罪犯,赘婿一同受到征调。前面我们也说过,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已经大大提高了,平民阶级积蓄了无穷的力量,蠢蠢欲动。和解放商人权力的郑国相似,齐国首先打破了贵族和平民的限制,鼓励工商阶级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工商业是齐国长久的命脉,因此工商阶级在齐国首先得到解放也是一种必然。)下一回我们即将提到的管仲和鲍叔牙,早年也曾一起经商。
在军事方面,齐国更是一贯的周朝强国。我国兵书之一的《六韬》相传是太公望所作,这当然不可信。不过太公望确实是历史上可以追溯的最早一位军事家。周国伐纣时,他长期担任着周文王和武王的军师(太师)。分封到齐国后,周成王更传命太公望:“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国得到天子的亲令,可以堂堂正正讨伐东方的一众诸侯。昨天我们说过,郑庄公决心强国后,第一件事就是获得齐僖公的支持,这也侧面反映了齐国的一贯实力。
说到齐僖公,他是进入春秋后齐国的第一位国君。齐僖公在位期间也有不错的作为,而且特别喜欢当和事佬,经常在诸侯起争执时出面协调,多次举办诸侯盟会。从这个意义上说,齐僖公时春秋时期周室衰败以后,第一个自觉站出来带领诸侯的人。因此,也有人把郑庄公和齐僖公称为春秋小霸。
当然,齐国真正争霸还要等到齐僖公的儿子齐桓公当政。明天我们讲讲齐桓公惊心动魄的即位经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