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了生存,必然要与别人建立联系,与别人交流信息,形成各种各样的群体,产生不同的行为,从而建立各种人际关系。例如,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买卖关系等等。
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
在人类进行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是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例如,在远古猿人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很低的,与许多野兽比起来,它们的体力较弱,奔跑的速度也较慢,还没有尖利的爪子和牙龈来抵御外敌。所以,猿人要想保护自己,保证自己的后代能够生存,使种族得到繁衍,就必须集合起来采取集体行动,依靠群体的力量来抵御外敌的侵害,依靠集体的智慧来保护种族的繁衍和发展。这样,经过漫长的进化和演变过程,猿人逐渐形成了集群的习性,并通过种族繁衍传递给后代。
婴儿出生后,在与母亲的积极交往中,与母亲形成和发展了积极的情感联系,这是人类最早形成的社会性交往。在母亲的指导下,婴儿学会了大量的社会行为规范,如与人分享、谦让、合作、团结、同情、关心和帮助他人等。
大量研究表明,婴儿与母亲的关系是以后形成诸多社会关系的基础,母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婴儿以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人际关系的质量。人天生就有与别人共处,与别人交往的需要。只有在与别人正常交往中,保持一定的情感联系,形成亲密的人际关系,人才会有安全感。
阳兰心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