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上课,现场有20多个家长,平均年龄35岁。我问了她们两个问题,第一,一周读一本书的请举手,大家面面相觑,纷纷摇头。我又问,一个月读一本书的举手,有一个人缓慢的举起了手。
我现在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聊到阅读,我都会询问一句,你一个月看几本书。得到的答复基本都是没有看过或者一本。
可是说也奇怪,大家虽然都不看书,但是内心却还对阅读充满了期望,希望自己变成一个爱阅读的人。当看到别人看书时,会感到羡慕。看到读书人谈古论今时,深深自卑。曾无数下定决心看书,却无疾而终。
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了。
今天我介绍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这本书的作者藤原和博和你我一样,年少时叛逆爱玩,小时候因为学校让看指定图书而对阅读失去了兴趣。直到35岁那年开始正式阅读,如今59岁,已经读了3000多本书。
“35岁开始阅读,59岁看了3000本”| 这是一本给普通人的阅读指南他的这本书和一般的阅读书籍有些不同,它没有一个核心的阅读技巧,也没有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加持,但却从普通阅读者的视角,告诉了我们——“阅读,拓宽灵魂的深度和宽度,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温柔安定的内心。”
这本书的介绍很吸引眼球,“3周阅读训练,读得快,读得完,读得多。每天多出1分钟有效阅读,知识量10倍增长。”
但其实,这三周并不是训练如何阅读,而是一位花甲老人,用三周时间让普通阅读者的心态得以转变的教诲。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会带大家了解这本书的三个方面:
第一,无论你如何走完这一生,别忘了书籍对你不离不弃
第二,21世纪需要的5大能力,书籍能帮你
第三,孩子爱上阅读,有两点注意事项
“你的孤独,书懂”
我的简书签名是阅读上瘾者。有人问我,你怎么会看书上瘾呢?
答案很简单:孤独
我以前很喜欢有人陪着自己,但是年龄增大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我不得而知,现在我更喜欢一个人呆着看书。我觉得阅读,就是体味人生百态,就是和作者对话,去体验不同的人生。可以碰撞火花,可以去思考。
当我把一本书当成一个人以后,我就会和它产生更多共鸣和理解。我觉得这是抖音,微博和朋友圈给不了我的感受。
“人从出生到死为止,都没办法和他人完全地相互理解。我认为这是21世纪成熟型社会中共通的基本认识。因此,重要的不是二十四小时都在网上跟人保持联系,而是要断开网络一人独处。因为这能锻炼你忍受孤独的能力。书非常适合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看,只要静静地待着就行。反过来说,书最好是一边忍受孤独一边看,从中产生的成就感驱使我们看下一本书的原动力。”
“你的未来,书在”
“我这辈子就这样了。”
“我这辈子就这么混了。”
“闯什么啊,都多大年龄了”
“我只想过平平淡淡的生活而已”……
你身边有这样一成不变的人吗?或者你是这样的人吗?
我想不在少数吧。
但是人生总是充满了变数,如果这一辈子只在机关或者公司里做同样的事,一旦发生变故,救命稻草从眼前消失,你要怎么办?
所以一定要设计自己的人生鸟瞰图,在自己工作或者家庭出现一点小事时,而不被逼上绝路,不会陷入视野狭窄的危机。
作者认为“人生的大山可不止一座。要想在人生的后半段创造出连绵不绝的山峦,就必须从人生的前半段或者中间开始,提前在靠事业攀登上的主峰下创造一片原野。”
如何创造出一片视野开拓的原野?
答案是:兴趣和阅读。
在书中,作者告诉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兴趣,加入不同的团体。“一边以工作为主轴,一边积累与工作之外的团体交流是很重要的。另外还需要提高交流的质量。”而这一切,读书都可以满足我们。
书的世界繁华似锦,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各种能力,从而拓宽自己的人生轨道。
“35岁开始阅读,59岁看了3000本”| 这是一本给普通人的阅读指南拿我自己举例吧。因为阅读了《这样读书就够了》而加入了拆书帮的团体。因为看了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书籍,而加入了思维导图的家庭。所以,在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拓宽人生道路时,就拿起书吧,它会帮我们指明方向。
“你要的能力,书给”
在这本书里,作者反复提到了一个词——“信息综合能力”。他认为这是现代的人必须拥有的能力。在上个世纪,重视的是拼图型的“信息处理能力”,就是把拼图的碎片放在属于它的正确位置,只要知道标准答案就可以。
但是现在,这种处理能力已经过时,现在更需要乐高积木型的信息综合能力。
什么是信息综合能力?就是告别了正确答案,通过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找寻让自己满意的答案。这里需要我们对各种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组合,并使其产生价值。
“35岁开始阅读,59岁看了3000本”| 这是一本给普通人的阅读指南那如何拥有这样的能力?作者语重心长的说,必须要阅读,而且要从5个能力和1个技能方面的书入手:
1、沟通力——通过阅读培养倾听能力。无论什么书都要老老实实的接触,抛开成见进行“滥读”。倾听别人的第一步,先学会倾听书说话。
2、逻辑思维力——试着以对方的逻辑思考问题。不一味的主张自己的意见,而是接受对方所说,并且理解他。如何能做到?
当然是读书。可以帮我们连续不断的努力理解作者逻辑行为。所以,如何学习理解别人的逻辑,先从理解作者的逻辑练习。
3、模拟演练能力——听起来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学会预测未来,再去行动的能力。
这个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学会不冲动,可以更加理智的选择自己的行为。书中的方法是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科幻类书籍以及推理小说。一边看,一边预测后续如何展开,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发生了这件事,接下来会怎样呢?”
4、角色扮演能力——其实就是换位思考。通过读书可以某些事件或是历史重要人物的想法或者观点的体验,是最适合磨炼角色扮演能力的教科书。作者推荐人物传记和纪实类书籍。
5、演讲能力——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能力。需要我们预测未来和换位思考,然后利用联想和想象,把不熟悉的事物,通过熟悉的东西进行解释。
只有大量涉猎各种类型书籍的“广泛的阅读”才可以提高这一能力。
一个技能——“复眼思考”
作为记者,我深有感触。每次有重大采访任务,全市媒体都会出动采访。但是最终呈现的效果却很有趣。
明明大家采访的都是同样的事,可是写出来却千差万别。例如采访陶瓷,就会出现技术类,人物类,生产过程类,社会反响类,大师专访等各种角度的报道。
这其实就是作者所说的技能“复眼思考”。需要我们面对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而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阅读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例如沟通类图书,就会有高效沟通,关键冲突,非暴力沟通,沟通的艺术等一系列书籍。不同的作者就一个主题可以写出几百种图书,也是非常有趣了。所以建议大家,当对某一方面感兴趣,就读大量这个主题的书籍,练习我们的“复眼思考”的能力。
“孩子,书很有趣”
现在很多家长开始重视孩子阅读了。可是我发现,打心眼里爱阅读的孩子还真不多。尤其到了初中,繁重的作业,哪有心情让孩子开心阅读呢?
但越是重要,越需要孩子更加有效阅读,提升信息。
第一,请家长放下期待。
作者上小学五六年级时,变成了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因为学校指定看的课外读物。那些沉重的故事让他觉得读书很痛苦。
但是作为大人的我们,可不一定理解小孩子们的痛苦。
我们有时候会强行让孩子看自己觉得深受感动的书籍,特别想让他们去看“有教育意义的书”或是世界名著。
但是孩子们真心不喜欢这些书籍,只有那些能找到自己影子或者共鸣的书籍,才会让他们觉得有趣。
第二,整理书架。
我家的书架堆满了书,很多书都是孩子小时候读的,但是我抱着一种虽然现在6岁了还可以读的想法,一直放到书架里。导致我们家的书架成了“印度火车”。
作者告诉我,这样的书架只会让孩子失去读书的兴趣。所以要丢掉两种书籍“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书”和“不知道是否有价值的书”。前者都是过时的书,应该扔掉。后者,送给能明白其价值的人。
当书架上的书少了,每本书都有机会“露面”。这比只看到书脊强多了。看到封面,书名作者主要内容一目了然,更能吸引孩子读书,因为每个封面好像在对孩子们说“快看我,快看我。”
这就是这本书的主要精华部分。当然书中还有一些阅读的意义和重要作用也值得一读。
阅读是一件持续终生的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书籍的陪伴却是永恒。
希望你我,都能有书共伴一生。
这是王小七童鞋,2019年日更的第48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