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我坐在第一排看《金瓶梅》的时候,政治课老师很生气地和我说,若是你们觉得某一门课没有用,证明你的知识和思想水平还没有到达理解它的高度。
“来,第一排穿黑色衣服的男同学,说说我们这节课的名字是什么?”他在叫我。
“毛概”。我暗喜。
我说完,拿走了我的书。冷冷地说,我们这节课叫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说“毛概”是极不准确,极不科学,极不严谨的。期末给你们布置一个作业,就写《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意义与收获。
我不止一次地想过,学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的意义是什么?往大里说,咱们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我小学同学说了,嘿谁还没编写过点名人名言,比如高尔基曾经说过,舒适是人类文明的阶梯,所以人要追求诗意的生活。又比如曾国藩曾说过,女儿要富养,男孩更要富养。但是,书读少了,就会出现这样的笑话--亚伯兰罕林肯曾说过:不要相信网上的话。
多读点书,多在开头结尾写点真正的名人名言,整个作文都显得好看嘛。
我本来觉得读完一本书觉得没什么用,最多就是知道“花生米和豆干嚼有火腿味”、“鲁迅和沈从文不太对付”、“金庸笔下的表哥命运都不好,而他的表哥恰恰是徐志摩”这样的冷知识,但是在人生经历某件事后,我突然想起了很久之前你读过的某句话,觉得此情此景,豁然开朗。
我不太喜欢“文艺青年”。因为他们常常自己说“一年读过的100本书”、“一年读过1000本书是怎样的体验”,让我恍然如梦——是“一晚上做爱十次”、“一年上过100个女人”的既视感。或者有人写点东西,常常就拉出村上春树、米兰昆德拉、或者博尔赫斯这些人来吓唬人,一脸悲怆地说,哪些哪些名人说过。其实仔细问起来,他不过是读过《挪威的森林》、《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交叉小径的花园》这些,还很可能没读全。
如果真要唬住读者,请列出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索尔仁尼琴,克莱齐奥,莫里哀,托马斯·曼,海因里希·伯尔,马丁·瓦尔泽,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约翰·高尔斯华绥,约翰・阿什伯里,安东尼娅・纳尔逊这些,别提起文学就王小波冯唐村上春树什么的。
读什么书有什么用,其实这类观点是比较功利的。我们把英语“wrtier”叫做作家——大可不必太当回事,所谓作家无非是个靠写字消磨时间给一批人带来精神上的消遣的一小批人而已。在这个角度上去看,那本书很大程度上都不是作家想教会人们什么,而是基于分享的语言上的交流。
人总有一天会死掉,书本总有一天会烂掉,往远一点说,基本上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书里提倡的精神。因为精神还是一个时代推崇的想法,精英分子达成的共识。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太想迅速得到读书的真谛,明白读书的意义——就像看完《九阴真经》就能华山论剑横扫八荒干掉四绝,理解《葵花宝典》就能文成武德泽被苍生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靠读几本书就想成功,无非做梦。
其实即使抱着功利心,抱着泡妞的心态读书的,也不算的是件多糟糕的事。还有很多人是基于这样的想法,例如只是某师范毕业的马某会走上人生巅峰,读书多的都会为他打工,又或者古时状元们大多籍籍无名,没中举的人物里惊才艳艳流芳千古。
统计学上有个概念叫做“幸存者偏差”,实质上是偶然事件的必然行为。正常人会鼓吹成功者的做法,写出李嘉诚一百个好习惯,马云的成功之道,乔布斯的十句话这类文章,争先恐后地鼓吹,赞扬,模仿。我们最容易得出一个欣喜的结论就是,这帮人的文化水平都不高,看书是没什么用的。
死人是不会说话的。那些成功者的某些做法可能是错误的,而他们只是幸存的成功者而已。在不成功的一批人当中,如果他们有发言权,他会告诉你“嗯读书时没用的一点用也没有真的你不信我总得信马云吧”
书也不会说话。他不会告诉你,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像雪地里烤熟的叫花鸡,北国风干的牛肉干,月光杯里的葡萄酒,我们可以不用大费周章地去分析化学元素、考虑他们的营养价值,只是大快朵颐般地暴餮天物,顺便美酒入肚,谈情说爱,吃完拂袖而去,策马西行。
关于书,我就是觉得不能浪费掉这么好的东西。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会辜负了不少感情,再不长眼睛般地辜负了几份好书,着实可惜。
卡尔维诺有个经典的观点:评价好书与否,就看它是否适合重读。
有些书,读几遍就忘不了了,就会在人的身体里生长,在某个。我们的教育也都那么回事,像古人私塾先生教书,绝不字词句篇地通篇讲,更不会问“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的含义是什么。学生也不求甚解,只是大段大段的背。若论某词某意,具体说不上来。
其实,不难理解,很多微妙的细节,字词的意义、文本、布局、结构和韵律,都不是看完一遍能理解的。先留个印象,存个底,以后诸位没有了那口怨恨鲁迅的气,眼睛里容得下沙子,触类旁通了,才能明白。
同样的,读了几本书,细节语言这些就像落叶一样,秋风一扫,干净通透,日后某时某地,某人某景,总免不了触景生情,那会山高月小,往事如风,自然会懂。
嗯对了,《生活大爆炸》霍华德-沃洛维茨说的,在床上,无论你认为前戏应该多长,在那基础上,再延长三倍时间。
先留着吧,以后总会懂的。
另,我期末的时候写的上毛概课的意义,最后一句是——老师我那本《金瓶梅》您就笑纳了吧。
那年,我毛概93分。
网友评论
随意点,不计较太多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