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直以为对的,也许都错了

作者: 颜酱 | 来源:发表于2016-06-24 17:50 被阅读1096次
插画师Mustafa Soydan作品
我不在乎别人的观点是不是和我的一致,甚至不在乎别人的观点是不是愚蠢,我在乎别人的观点是不是“独立思考”的结果。当你拥有一个观点的时候,是通过自己掌握的信息独立做出的判断,而不是因为一百个人里面有九十九个这样说了,所以人云亦云地这样说。

                                          ——刘瑜《民主的细节》

01

有一次我和朋友们一起去吃海鲜自助,其中有一个姑娘胃口很好,吃了很多。我们还开玩笑说带着她吃自助准不会亏本。那姑娘说,信不信我还能再吃。然后她就风风火火地又拿了一些海鲜,还拿了不少水果。

其中一个朋友说:不要命啦!你难道不知道海鲜不能和维C一起吃吗?橙子这些水果都有维C,吃了会砒霜中毒。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上次有个新闻讲一个台湾姑娘七窍流血暴毙,后来一验尸,断定为这个姑娘是砒霜中毒。调查后知道原来她每天都吃维C,死前晚餐吃了大量的虾,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员通过实验发现,海鲜食物里含有大量浓度的五价砷化合物。这种物体在和维C接触以后,会转化成三价砷就是俗称的砒霜。

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专家、实验,还有我们文科生听不懂的化学名称,我记得电影《双食记》里也有这个情节,所以我跟那姑娘说,谨慎起见,咱们今天都不要吃水果和维C了。

毕竟说得这么吓人,我想着还是确认一下比较好。后来就看了一些科普文章,知道了这事是一个流言。那个据说能和维C接触后转化成砒霜的五价砷,主要是无机砷里的成分,而无机砷只占虾砷含量的4%。即使是全部的五价砷和维C能彻底起化学作用,也需要吃上百公斤的海鲜才会产生砒霜,而且不只是海鲜里有五价砷,我们每天摄入的谷物大米面粉里也有,是它们提供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无机砷。由此可见,假如维C能轻而易举地和五价砷转化成砒霜让人中毒,那我们就不只是考虑“吃不吃海鲜”,而是“吃不吃饭”的问题了。

我们经常笑话父母总是会轻信朋友圈里那些骇人听闻的谣言,但其实自己笃信不疑的事情里又有多少是我们质疑过的确认过的呢?很多人都不会去想这么多,甚至都不会去网上查一下,例如这种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会导致食物中毒的说法,抱着“万一是真的呢”“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想法的人很多,不止是被我们笑话过的父母,连我们自己也经常是思想上的大懒虫。

你一直以为对的,也许都错了

02

之前看过很多文章声称中国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这主要是应试教育的错。对此我有几个疑问?1、中国人真的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吗?2、只有中国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吗?3、如果以上两点成立,那么是应试教育的错吗?

第一个问题:中国人真的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吗?

大家还记得2011年3月那场因为日本核电站爆炸引发的“核泄漏”恐慌吗?我那个时候在一家公司实习,一同事早上刚一上班就满公司的问买到盐了吗?我当时不明就里,就问买盐干什么?同事说,你不是没买吧。日本核电站爆炸了,多吃盐能防辐射。现在估计整个城市都买不到盐了,昨天我找了好几家超市才抢到二十包盐。二十包盐?我被这个数字吓坏了,哪知道同事说二十包盐算什么啊,别人都是成箱成箱地往回搬。

我问同事,你在哪里听说吃盐能防辐射的,吃多少盐能防辐射呢?同事说,都在说啊,全中国都在抢,还能有假吗?吃多少不知道,总之要多吃。

我倒是第一次听说吃盐可以防辐射,但这么普通的盐真能挡住辐射?总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于是我问同事,官方的新闻呢?这么大的事,新闻应该会播吧?同事说,不要信那些,政府肯定想我们不要抢啊,你想想看要是世界末日了,官方会说世界末日吗?你去看看各家超市就知道了,大家都在抢。

SARS时抢醋,甲流时抢板蓝根,后来轮到“核泄漏”恐慌抢盐,我们其实经历了很多次类似这样的事件,每当有一群人开始同时做某件事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人跟着一起做。

这些能证明中国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吗?是可以的,可是你再深入了解下去,又会发现一个现象:在这些盲目跟风的人当中,占主要比例的人群是收入低处于社会底层受教育程度不高的。这说明什么?你们可以自己进一步思考一下。

第二个问题:只有中国人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吗?

不知你是否听过“吃黑巧克力能减肥”的说法,这是去年牛津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约翰·博安农提出的观点,这个观点一经被媒体宣传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引起了成千上万的人对黑巧克力的哄抢。不过,这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是约翰·博安农为了嘲讽科学界乱象所做的一次实验。

这样看来,其实在不熟悉的领域里,不管是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罢,都容易受媒体煽动或哄骗,尤其是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时候。这能说明些什么呢?也许你可以和第一个问题一样再往下思考一下。

第三个问题:中国人之所以容易盲目跟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能主要归结于应试教育吗?

我的大学课本里有一篇文章专门提到了中国和国外教育的区别,文章举了一个很小的例子,一个中国妈妈想让孩子学着自己用钥匙开门,钥匙在孩子的手里中国妈妈握住孩子的手完成了开门的动作,尽管在语言上会告知孩子如何转动钥匙开启大门,可全部动作其实是中国妈妈自己完成的。而美国妈妈想让孩子学着自己用钥匙开门,会把钥匙递给孩子,让他自己去摸索如何把钥匙插进钥匙孔,如何转动最后开门,一次没成功就try again。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手把手经验式教育,很少有父母去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久而久之,我们逐渐养成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偏见就此产生,极少反思。我们长大进入应试教育,老师主要教育我们注重书本知识,要考高分,但没有学校有引导培养孩子的逻辑能力的课程,没有人引导孩子如何去识别常见的逻辑谬误。

不过同样都接受应试教育,依然有很多孩子不仅学习成绩优异,遇事冷静理性有主见。这又能说明什么呢?你不妨再受个累思考一下?

你一直以为对的,也许都错了

03

很多人都在说独立思考很重要,要倡导独立思考。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独立思考?

猎豹CEO傅盛做的一次演讲里有这样一段话我很认同:我认为人与人之间是没有本质差别的,即使你有很好的履历,我也能超过你。我们今天本质的差别来自于认知的差别,只要能把这种思维的障碍和边界突破,你就会真正变成不一样的人。

我自己的思考是具有强大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并不必然是叛逆的、或者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这样的人有可能有强烈的被关注的需要,但我相信他们更多的是宽容的、温和的,因为他们更少被直觉所引起的情绪影响,更理智。他们会更遵守规则,因为他们会深入了解规则,了解为什么会设置这样的规则,了解这样的规则保护了谁,知道规则的局限性。他们会更多角度的看待一个事物,就像在马路上观察一个人,可以从旁边的人行道上看,可以在经过的汽车里看,可以在路两边的建筑物里看,甚至可以在Google地图上去看,由此可以产生非常多种看这个人的角度。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必然会有强大的学习能力,换句话说,习惯独立思考是人在一生中始终保持学习动力的一个直接原因。

你的看法又是什么呢?

你一直以为对的,也许都错了

04

最后一个问题,如何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基础是拥有足够的知识量/面,因为独立思考不是孤立思考,所以多阅读多开阔眼界是必要的,但我认为仅仅是这样还远远不够,你得对你所掌握的知识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独立思考是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分析事物的属性,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联,并且能通过逻辑或者推理得到自己的看法。

尼尔·布朗在《学会提问》一书中提到:“作为一个富有思想的人,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如何回应,你必须要作出选择。一种方法是不管读到什么还是听到什么都一股脑儿地接受,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你就会把别人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但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沦为他人思想的奴隶。另一种更为积极进取也更令人钦佩的方法是提一些较有力度的问题,以便对自己所经历的东西到底有多大价值自行作出评判。

我理解的所谓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这样的思考程序,遇到问题的时候,不用着急立刻作出判断,先问一问:

1、        这是事实吗?

2、        这是事实的全部吗?

3、        在作出判断前,我应该先了解些什么?

4、        事情内在的逻辑关系是什么?什么是因?什么是果?

简单来说,先做质疑吧,质疑不是否定,是说你要谨慎。其次判断一条信息的真伪前,请务必关注其来源,会降低犯错的几率,使自己更加客观。如果有人跟你分享经验或者你看书阅读时,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如果不做自己的思考,而是将别人的观点和见解全盘接收,很容易产生偏见和误解。最后是自省,独立思考其实大部分时间应该是在自省,省察自己既有的观点和经验是否有偏差。

最后我想用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里的一段话作为结尾:胡思乱想并不有趣,有趣是有道理而且新奇。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不幸就是有些人完全拒绝新奇。

愿你们体会到思考的乐趣。

当然,也许我以上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是错的。

相关文章

  • 你一直以为对的,也许都错了

    我不在乎别人的观点是不是和我的一致,甚至不在乎别人的观点是不是愚蠢,我在乎别人的观点是不是“独立思考”的结果。当你...

  • 关于读书,也许你一直都错了

    如果你想指挥人们建造一艘大船,不要发号施令、颐指气使。你要做的,是向人们讲述大海的神奇与浩瀚。 我们经常能看见一些...

  • 也许大家都错了

    每件事,没有对错,我不知道,也无法评判,只是觉得自己要去那样去做的吧。我们往往都是在和自己较劲,虽然事情发生在两个...

  • 情绪,你知道的也许都错了!

    这两天,被种草了一本书《情绪》,在推荐序中阳志平老师写了这样的话“这是一本远超预期的杰作。作者带着我们步入一个情绪...

  • 不是我不愿靠近你,而且你不让我走进你

    我明白 其实什么都明白 我知道你是有故事的人 只是你不愿意和我说 也许你以为我还是个小孩子 其实你错了 也许 我们...

  • 关于高效学习,也许你一直都错了

    如今碎片化的时代,我们都不可能拿出大把的时间学习,只能茶余饭后。这也是如今知识付费产品这么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或许我...

  • 你以为的婚姻,99%都错了

    当你走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千万不要急于把内心还是一片混沌天地的自己“处理”出去,当然这不是在鼓励大家做剩女,做剩女也...

  • 我对写作的思考,也许我们都错了

    前些天我去做了次头发,花了360块钱,不多不少,换算成币乎的KEY有12000枚。好可惜,应该拿来充值KEY,增加...

  • 对错

    你以为的对却错了, 你以为的错却对了, 错和对是谁把它颠倒。 你只管按照命令去做, 错了就会归你, 正确的永远是领...

  • 关于熬夜和早起,也许你一直都错了

    来源:L 先生说 ID:lxianshengmiao 你晚上一般几点睡? 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 1、2 点就寝,甚...

网友评论

  • 1d8aad8ff384:要有自己的观点
  • 8991bbff14e4:不错。有内涵。
  • 6d777e501e19:我希望你下次发帖时能推荐引导我们独立思考,开拓思维的实用型好书
    颜酱:@宋朝的宇宙 文章里提到的学会提问是批判性思维的入门级书籍,你可以先从这个入手
  • 归去来茜茜:有深度。 :+1:
  • 张大丽大丽张:最后一句幽默
  • 壹默了然:认同作者观点,独立思考很重要。
  • 上帝的幸运儿:上了大学,我感觉自己就很少独立思考了,不懂的就百度,看到别人的观点就觉得自己其实也是这样想的。可是,叫自己独立写时,确无从开头……
  • 颜酱:自省就是摧毁你们自己最热爱、最辛苦才得到的观念。如果你们确实能够善于摧毁自己的错误观念,那是一种了不起的才华。——《穷查理宝典》,送给大家!

本文标题:你一直以为对的,也许都错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fno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