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与失是永远的人生辩证法!
老子说:“同于得者,得亦乐得者,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这就是说,当得到了想得到的东西,必然会失去必须失去的东西。乐于得必乐于失,有失去才有得到。
一个人如果豁达面对“得”与“失”,生活就会充满阳光。有一些人认为,得到了好,失去了不好,其实两者往往是平衡地互动。正如老子所说,得到一件东西,便会失去一件东西。反过来,意义也一样。譬如说吧,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科学知识,可是,也失去了时间,失去了童真。换个角度看,如果青少年不努力,就会失去时间,而不能得到应该得到的东西。也就是说,在得与失上,人们还是有选择的,不会听天由命。
![](https://img.haomeiwen.com/i7979732/2f641a51e5fb09a8.jpg)
中国历史上的武则天,从小性格刚直,不爱红妆,唯喜读书,故能知书达理,深谙政事。14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武则天做了才人后得到皇帝宠爱,然而却遭到王皇后和潇淑妃的妒忌,于是,三人开始了后宫之战。
![](https://img.haomeiwen.com/i7979732/89502fcd489fa493.jpg)
最终,武则天以其缜密的政治头脑和霸道的手段赢得了胜利,为今后的鸿途铲平了障碍。从此,武则天的野心日益膨胀。唐高宗李治驾崩后,她运用各种手段得到了帝位,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67岁即位,是即位年龄最大的皇帝之一,她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然而,得到了天下的武则天逐渐发现,自己除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其他的都一无所有,因为她在一路的披荆斩棘的同时,她同样失去了亲情、友情、爱情和一个女人的柔情。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卧床不起,只有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谋反,于是发动兵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杀死二张兄弟,随即包围了武则天的寝宫,要求武则天退位。
武则天被迫禅让帝位与太子李显。武则天失去皇位后,看罢这一生的得与失,她最终选择了豁达面对,无字碑前,功与过,任后人评说吧。 有得必有失。
![](https://img.haomeiwen.com/i7979732/198a40f1fc5516eb.jpg)
但是,古往今来,有人得到了不该得到的东西,却失去了当事人无法承受的东西,这是不可取的。譬如说,古代的商纣王因宠幸妲己却失去了大好江山;唐明皇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而差一点失去了唐王朝;那些贪官污吏得到了钱财,却失去了民心而遗臭万年。
歌星山口百惠曾一度叱咤日本歌坛,她以清纯美丽的外表和独有的歌声力压群芳,在舞台上尽展风采与魅力,无数人为之倾倒。她不断地努力终得回报,各种大奖接踵而至,名利双收。
![](https://img.haomeiwen.com/i7979732/93c2eaf981fd0f24.jpg)
在得到无尽的鲜花、掌声与肯定后,她更想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于是,得到了爱情和家庭的山口百惠,毅然在事业的巅峰时刻退出歌坛,享受普通人的幸福生活。山口百惠得到了甜蜜的爱情,也就不在意失去她热爱的事业和闪光的舞台,她坦然地把曾经为之付出的一切都当作永恒的怀念。
![](https://img.haomeiwen.com/i7979732/62af0ba50c4425dd.jpg)
事业与家庭,她最终选择了后者,以一颗豁达的心面对得与失而并不后悔。山口百惠的此举为一些艺人做出了良好的典范,成为一段佳话。
亚瑟·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在人生观上,他受印度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禁欲忘我。作为西方哲学史上承上启下的哲学家,他广泛吸收各种思想资源,将东西方哲学融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奠定了唯意志论的基础。他既批判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又开启了近代哲学的“非理性”方向。
![](https://img.haomeiwen.com/i7979732/ac6a34c8d70b7ab6.jpg)
他一改德国古典哲学的晦涩烦琐的表述方式,而采用西方流行的术语来清晰地言说,文笔简练优美、清新活泼,容易理解。叔本华面对得与失的智慧是:他尽量从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叔本华将人生视为痛苦的悲剧,对人生持悲观态度,但其一生却保持奋斗进取的精神。
![](https://img.haomeiwen.com/i7979732/a46981d13367290b.jpg)
他虽然生活孤独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年轻时虽然学术遇挫,但坚持到晚年终获成功。
他一直在探寻人生得失的奥秘,他对诸如幸福、人格、权力、地位、荣誉、财富、教育、妇女、政治、伦理、爱情、不幸等一系列困扰人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得失是人生”的独到见解,启迪了后人。
虽然亚瑟·叔本华的哲学理论中有糟粕,但也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吸取。叔本华认为“人自身所固有的东西”乃是幸福的契机。
一般而论,财富是微不足道的,那些为了财富而耗费精力的人和那些为摆脱贫困而不择手段的人,都同样感受不到快乐和幸福。他们内心空虚,想象枯竭,精神贫乏,所以,这两种人变得相互为伍,他们有着共同的欲求,寻欢作乐,而他们的乐趣大多是感官的快乐和各种消遣,到后来是狂纵无度。纨绔子弟过着一种依靠巨额遗产的穷奢极欲的生活,他们常常在意想不到的极短时间里将财产挥霍一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内心空虚无知,所以,尽管这些人有钱花,但对生存也会感到憎恶厌弃。他们来到世上,外表富实而内心贫困。
可见,那些纨绔子弟得到了一时的荣华富贵,却失去了长久的人生快乐,更谈不上成功和辉煌了。 就像其实很多人并不羡慕王思聪!
“得失是人生”,是啊,人生何必太计较。有时,当我们得到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后,便会开始又一份追求,而冥冥中却遗失了另一种美好。此时,不必怨天尤人,因为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以一颗豁达之心面对一切,让心灵的跳出狭小的角落,接近更灿烂的阳光,走上更宽阔的道路,“一蓑烟雨任平生”! 得与失是永远的人生辩证法,学会运用它,用一颗平常心面对得与失,就能充分享受人生的成功与快乐;反之,则往往将是失败和悲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7979732/b720b89d2171531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