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文字:灰土豆
图片提供:理查德·西尔斯
本文发表于MOOK《班门·方》中,请勿转载。
美国人 Richard Sears有三个中文名:理查德 ·西尔斯、斯睿德和“汉字叔叔”。在不同的场合,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使用这三个名字。
我还是习惯称他为汉字叔叔,因为他的这个名字在中国最有人气,最能代表他坚持了几十年的理想。
他的生命好像已经和中国融合在一起了。通常,如果一个外国人对我说他热爱中国,我会觉得,这不过是一种国际交往中的礼节。但当我们坐在清华大学附近的一间咖啡馆里做采访,听到他说“我觉得中国是我的家”时,我看到他眼中闪烁的是完全的真诚。
但是,想要真正了解汉字叔叔,我们的故事,还是要从 40多年前的理查德·西尔斯说起。
嬉皮士的单程票:作为理查德·西尔斯
1972年7月,22岁的理查德 ·西尔斯捏着一张飞往台湾的机票告诉父亲:“我要去台湾。”这是他洗了一年盘子,花了750美元买下的机票。父亲非常生气,骂他是“疯子”“有精神病的嬉皮士”。而母亲说:“如果你离开美国,我就自杀。”
这已经不是西尔斯第一次“离家出走”了。
1950年,西尔斯出生于梅德福(Medford),美国俄勒冈州一个非常小的城市,当时人口只有两万左右,发展到今天,也不过八万。在西尔斯眼里,那儿“全部都是白种人,全部都说英文,几乎都是基督徒,人们都很保守。可以说是落后”。
童年的理查德·西尔斯(左一)在西尔斯的印象里,这里主要的工作来源之一是一家木材厂。“很多人高中毕业之后就在厂子里工作,余生便如此度过。”这座城市的确没有多少特色,如今它是一个区域医疗产业中心,是许多美国人退休之后选择的居住地,养老服务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此前,经济支柱是梨、桃、葡萄等作物的种植产业和木材产业。
这样简单的地方,价值观通常也比较朴素。《南方周末》的一篇采访文章里说,西尔斯保守的父亲不给他太多接触异性的机会.“这位体育教练严禁儿子做的事情包括开车、约会、开派对和迟归”。不过,他的父母并不反对他发展自己的爱好,他想游泳、爬山、集邮,都会得到支持。在未来,他们也同样理解了儿子对汉字异乎寻常的兴趣。
父亲严厉,但同时也教会他正义、自我保护与勇敢。六岁时,街坊有五个小孩一直欺负他,“爸爸让我和他们打架,否则他不会让我进家门的”。
西尔斯写过一篇非常生动的文章《你赢了吗?》,在其中他记录了一次打架经历:那是在高中,他“对战”一个比他大的、经常欺负他的男孩克雷格。
我抓住他,把他拖到六英尺厚的泥地上。我们恨不得把对方打成肉酱。通常来说老师们都会立刻制止打架,但是我们在有六英尺厚的泥土的操场中间,没有老师愿意他们的鞋子沾上烂泥,他们也知道,我们不打个你死我活是不会罢休的。
“战斗”结束之后,他和克雷格都被停课一天。他给父亲打电话,父亲问:“你赢了吗?”他说:“赢了。”父亲相信儿子打架一定有充分的理由,于是简单地说:“好的,我等下就过去接你。”
西尔斯说:“父亲以他认为正确的方式将我抚养成人,他的方式也没什么不妥,但是我对世界却有不同的看法……在梅德福,大部分人并不会去反思与分析自己的生活,但我一直都问‘为什么’。
“人们说不要抽大麻,我会问大麻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不能抽?越南战争爆发,我们去与共产党战斗,这是为什么?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吗?为什么?”
“为什么”就像是探究真相的魔咒,很早就在西尔斯的心中留下了火种。幼年时,母亲带他去商店。乘电梯上楼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在运动,当电梯门打开后,他惊奇地发现所有家具都重新排列了,他以为电梯的用途“就是为了让商店有时间重新排列家具”。突然有一天,他跟着母亲再次去商店,才意识到商场里实际上有一个被称作“楼上”的平行空间。在一篇文章中,西尔斯回忆起这件事:
从此之后,我常常为一些幻觉和错误的事实而感到内心挣扎。当我十岁的时候,我不相信宇宙中存在会说话的蛇的理论,并立志成为一名物理学家。
几年之后,我仍然困惑于一些现实问题。我必须要抛弃一些旧的观念……我总是要更新脑海当中的旧的观念。我在想,在我真的了解这个宇宙之前我还要抛弃多少假象。
“为什么”问得多了,在小镇上是找不到答案的。西尔斯要去看世界。在高中毕业的那一年,父亲期望他能上梅德福本地的社区大学,但西尔斯毫无兴趣。他注册了州立大学,位于俄勒冈州最大的城市波特兰。他背着家人,一次次地把自己出行要带的东西往朋友家搬。
“最后,我把所有的东西从朋友家拿上,搭便车离开了梅德福。”
西尔斯在波特兰边打工,边念书。他走在收割童年理想的路途上,学习的是物理学专业。西尔斯说,在美国,进大学简单,但毕业就没那么容易。“这是一个冒险。离开家我不知道会不会成功。
就像我去台湾,买了单程机票,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我必须去做。”去台湾的念头,与学汉语有关,但说起来非常奇幻。
西尔斯上大学的时代,正是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嬉皮士文化兴盛的时期,年轻人反抗传统习俗与当时的政治,用公社的形式与流浪生活来表达对民族主义、越南战争以及中产阶级价值观的反对。这些年轻人常常穿着孔雀一样鲜艳的衣着、戴着乖张的饰品,蓄着长发与胡须,聚集在破烂邋遢的公寓中。他们往往要靠迷幻药来进行“内心的修习”。
在对西尔斯的采访中,我向他印证其他采访中关于他使用迷幻药LSD的报道。他说:“我很少说这一点,因为我怕中国人会看不起我,但这对我的生活确实有很大影响。”
1970年,上大学的西尔斯身上也流淌起嬉皮士的精神血液,他开始独自游历北美。在 1971年冬天,他几乎用完了身上的钱,在波士顿一个治安极差的区域租了一个最便宜的房间。一则报道里说:“在这个犯罪横行的街区,居民的头号死因是谋杀。经常见到焦尸和残肢的场景让西尔斯濒临崩溃,他索性从邻居那里买了一剂LSD。”
西尔斯对我说:“这会永远改变你的生活。”同时他向我提及史蒂夫 ·乔布斯的名字。这个改变了人类的科技教主,在高中就开始使用迷幻药,以“提升觉悟”。《乔布斯传》里这样写道:
那段时间我听了很多巴赫的音乐。就在一瞬间,整个麦田似乎都在演奏巴赫。那是我到那时为止人生中最美妙的感触。我觉得自己就是交响乐的指挥,巴赫也好像出现在了麦田里。
西尔斯也进入了幻觉的场域,他觉得“一切都毁灭了”。在清醒的时候,“我是个男的,我是个美国人,我说英文”。但在幻觉中,“我会想,我是个男的,男的是什么?男的跟女的有什么分别?我有什么目标,为什么要学科学?美国人是什么?我说英语,而别人说别的语言,我一定要学一门外语”。
就这样,在一种危险而幻灭的体验里,西尔斯确定了自己下一步的人生目标:学汉语。
我问他,为什么是汉语。他说,与欧洲国家的语言相比,汉字及其代表的东方文化,对他来说是最“外来”的。既然要走,就走远一点。
虽然父母对这个荒唐的念头激烈反对,他们还是到机场给西尔斯送行。他登上了波音707客机,经过 14个小时的颠簸,飞机到达台北,迎接他的,是台北38度的湿热天气。第二天,在一个每月租金17美元的小房间安顿好之后,他出门闲逛。他在一家小店买了一瓶米酒,他不知道这饮料的酒精浓度其实挺高,喝下去之后,他醉了。
在如同“血管一样错综复杂”的台北街头,西尔斯开始了自己与汉字、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最终,他要走到比血管还要错综复杂的方块字的历史中去。
练习摔跤的理查德·希尔斯向死而生:作为斯睿德
我对西尔斯的采访刚开始,他就兴致勃勃地拿出自己的小本子,写下了一个“肚”字。他说,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字要有一个“月”字旁。
我说,月通“肉”。他笑着说,很多人不知道这是“肉”。随后,他在纸上写了现代汉语与《说文解字》中篆体字的“月”字字形。他说,见到这个字的时候会想,这个代表肉的字“为什么一点都不像‘肉’”。他根据字形推测,这个字实际上代表的是一排肋骨。
这个解释,他在天津电视台《泊客中国》节目中也说过。
节目中,他和摄制组来到了一个菜市场,他先在一个摊位买了一个大白萝卜,然后举起一张印着硕大“卜”字的白纸,与手中的大萝卜做对比,然后说,这个“卜”与萝卜看上去并不太像。随后,他走到一个卖肉的摊位,换了一张白纸,上面画着一个框,中间有一个“卜”,然后他从肉铺上拿起一根肩骨,比照着那张白纸上的图案说,古代的中国人,会把骨头扔进火中,然后看着骨头上的裂纹来预测事情的吉凶,即以骨占卜,而“卜”就是那神秘的裂纹。在这个肉铺旁,他也同样对着一块猪肋排解释了“月”与肋骨的关系。
西尔斯向我解释完“肚”字中的“月”,意犹未尽,又跟我说起“土”字。土在“肚”中是表音符号,但“土”这个字形,与土壤、泥土又有什么关系呢?从字形上看,这并不能让人自然地产生联想。西尔斯在小本上写了几个在甲骨文、西周金文以及上海博物馆馆藏的战国楚竹书中都出现过的“土”字。这个字形底下一横,上面是圆润的椭圆。
我看不出这与“土”有何关系,西尔斯说:“可是在古代的中国,会有做陶器的人。”我脑中立即浮现出陶土匠人工作的情形。西尔斯说,这个字形很可能代表了远古时期陶器的制作过程,他认为,古人看到这个字,一定会联想到土。这也是他通过阅读大量汉字字源资料之后思考出来的解释。
现在,西尔斯可以这样轻松地拆解上千个汉字,并写出它们在演变过程中的各种甲骨文、金文、篆体字形。但在台湾的最初20年里,他却像一个“汉语文盲”,懂得会话,却“不识字”。
刚到台湾时,他身上只有80美元、一个行李箱,以及一个朋友的哥哥的地址。这位朋友带他找到了另一位朋友的父亲李先生,这是一位历史学博士。李先生给西尔斯起了一个中文名:斯睿德。“斯”从他的姓“Sears”的读音演化而来,“睿德”则与 Richard声音相似,并取睿智、道德的意思。
在回忆这段生活的一篇文章里,斯睿德写道:“当我听到他有着博士的头衔并且有着40年的工作经验,他一个月的工资只有75美元时,我的心沉入了谷底。如果我要回家,我需要工作 50年才能攒够机票。”
但好在他是个外国人,而正要发展经济的台湾,也需要英文老师。他靠教英文,逐渐挣得比朋友们还多。他没有上过一天语言补习课程,而是在街头学会了汉语会话。得癌症的父亲也早已谅解并理解了他,知道他想要一台电视机来看汉语节目学习语言,就给他寄了钱。
不过斯睿德学汉语并不用功,因为语言对他来说不过是生活的工具,会说就够了。
他娶了个台湾妻子,两年后回到美国继续念大学,并于四年后修满学分,拿到了学位。毕业后,他又到台湾生活了四年,之后进入田纳西大学计算机专业学习,并于 1985年获得了硕士学位,但他和此前一样,没有找固定工作,而是做那种短时间的计算机顾问工作,有时半年,有时可能两个多月。在工作之外,他继续游历四方,去过“非洲、欧洲、中南半岛、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印度……”
就这样,斯睿德悠闲的日子过到了40岁,他“发觉自己在一天天变老”,而当初决定学习的汉语,始终没有深入到下一步。
斯睿德在台湾他决定学认字。但他发现,他面对的是一个个看起来毫无意义、丧失逻辑的方块。
采访中,斯睿德在小本子上熟练地写下“灵”的繁体字形“靈”,并对我解释说,拼音“líng”对他来说是合乎逻辑的,但如果你不理解这个字中的“巫”是代表以舞降神的通灵者,而“霝”代表表音符号,那么“靈”这个字看上去就不合逻辑。
只认识 26个字母的美国人,要挨个去认识几千个这样的字,斯睿德觉得不可思议。但他还和青少年时一样,要问一下“为什么”。他发现,当追溯每一个字的来由时,每一个字就向他呈现自己独特的故事。他在天津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中说:
现代汉字的繁复笔画,在这些故事的参照下,就会有意义……有很多汉字在几千年里形成了很多优美的姿态,汉字的演变像一个美丽的舞蹈。我们现代的人可以和古代的人在时间里面翩翩起舞。
于是,斯睿德开始按照自己的方式与汉字起舞,他体察字形演变的过程,找寻每个字背后的意义。他发现这种学习过程逐渐成了他人生中的最大兴趣。
起先,他找到了一本有关汉字演变的英文书,但他认为里面的说法很多都是臆想,百分之八十是“胡说八道”。于是他就从《说文解字》开始查阅关于汉字甲骨文、金文、篆体字以及字形演变方面的专业图书。书看多了,他发现,每一本书对同样一个汉字的解释都有差别,想彻底弄清楚一个字的来源,常常要查阅好几本书。
作为一个计算机工程师,他开始考虑将这些资料数字化,这样,汉语学习者,或者希望知道汉字演变过程的爱好者们,就能通过搜索功能便捷地查阅到汉字演变的过程。为此,斯睿德拜访了一些古代汉字研究专家,希望获得帮助。
但是,“他们不懂我要做什么”。
在20世纪的末尾,人们还在讨论汉字能不能在计算机时代存在下去的“严峻”问题,一些沉浸于古老文字历史的专家,根本不理解电脑跟这些刻在龟甲或青铜器上的文字有什么关系。
只有已经退休的台湾“中央研究院”老专家李孝定支持斯睿德,李孝定写过《甲骨文字集释》等著作,他给了斯睿德一些意见,推荐给他一些书。这已是斯睿德获得的最大鼓励。
到1994年,四年过去了,数字化汉字字源资料的工作毫无进展。这一年,在一次下乡拜访第二任妻子的父母时,斯睿德心脏病发作了。起初他和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吃了太多会降低血压的槟榔。
“我感觉好像有人抓紧了我的气管,我不能呼吸。与以往不同的是,我没有慢慢变好,似乎变得更糟糕。”
最终,他回美国做了四次手术。心脏中做了四个搭桥、三个支架,还做了一次血管扩张手术。
在演讲类新媒体“一席”中,斯睿德做过一次题为《生命的冒险》的演讲,他以“向死而生”总结这段几乎要穿越鬼门关的经历:
我问自己:如果生命真的只剩下 24小时,我会做什么?我可能会打电话给朋友们。如果还有 40年呢?坦白地说,我会蹉跎 10年。但如果我明确地知道,只能再活 365天呢?我的答案是:我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把《说文解字》电脑化。
网络在1994年还不发达,斯睿德最初考虑的是做一个电脑程序,实现对汉字字源资料的搜索与展示,但首先还是需要将《说文解字》中的篆字扫描进电脑。
很幸运,他在美国找到了一份薪资丰厚的电脑工程师工作,能够支持他的这份理想。他跑去唐人街,找了一个叫吴安的中年女人帮他做扫描工作。吴安刚移民不久,文化程度也不高,但做这份工作挺适合。
斯睿德每年从自己的薪水中支出一万多美元作为吴安的报酬,并为她买了电脑与扫描仪。吴安在家中将书上的字扫进电脑,并存进软盘中,斯睿德则在工作之外的时间里写程序。
很显然,依靠先进的心脏手术,斯睿德活得挺健康。在此后的七年中,吴安帮助他陆续扫描了《说文解字》《六书通》《金文编》和《甲骨文编》这四本工具书中的古汉字字形,总共超过96000个。
在这期间,互联网逐渐兴起,原本做程序的念头,变成了做网站。每一个扫描的字形都被一一编码,建立起数据库,这些字形一共对应着超过6500个现代汉字。你在网站上输入一个汉字,就会出现一个页面,上面清晰地列明四本工具书中的每一个字形,此外还有这个字的英文释义、简繁体字形、 Unicode编码、声部与意部。他还在网站中放上了中英文对照的“中国文字历史”介绍,其中列明了与汉字字源相关的各个领域的参考书籍。
2002年,网站正式上线,名字叫作汉字字源网(Chinese Etymology)。网站日流量不高,平均大约15000人次。“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都有,来的人,是对甲骨文、古汉字有兴趣的,是专业的人。”
但就在网站上线之前,斯睿德失去了计算机工程师的高薪工作。他跑到田纳西河谷管理局(TVA)找到一份河道管理工作,负责用计算机分析水流的数据。这份工作和汉字唯一的联系,是有一次一位名叫蒂娜的同事从中国带回来的一个印着中国书法的瓷盘子。
“有人告诉蒂娜,说我是当地有名的中国文字专家,因为她不明白她那个中国书法盘子上的中国字是什么意思,所以她来请教我。”
但斯睿德对书法毫无兴趣,他也从未将《说文解字》中的篆体字视作中国书法的一种。而盘子上的草书他“无法辨认”。他不得不依靠刚刚兴起的互联网,查到那盘子上是王羲之的行草《兰亭集序》。直到十年之后,当他成为“汉字叔叔”,要在山西电视台《汉字三人行》节目中与书法家赵宏先生讨论这篇文章时,才做了认真的研究,他在自己的文章《我与〈兰亭集序〉》中写道:“我这才大梦初醒地发现,原来这是一篇非常美妙的文章。”
57岁时,斯睿德又失业了。因为他坚持做汉字字源数字化的工作,无法理解他的第二任妻子也在2008年离开了他。她对斯睿德做的事情“完全没有兴趣”。她让他“不要乱花钱,钱要留住”。
在汉字字源研究过程中,斯睿德跑到中国的书店里搜寻与古文字相关的书。“这些书很厚、很贵,比如《古文字诂林》《金文诂林补》《甲骨文字诂林》等。有的书一套十几本,要上万人民币。”有一次在中国买书,他花掉了几千美元,把信用卡刷爆了,他妻子以为卡被盜刷,直接要求银行把卡冻结了。
斯睿德说:“她管我,我不听,我们就分开了。”
失业、即将步入老年、独居田纳西乡下的廉租房里、没有多少积蓄,斯睿德的生活回到了奋不顾身去往台湾时的简单状态,只是现在多了一份对这种生活来说很重的理想。
在他局促的公寓房间里,只有书架、书桌,没有沙发,甚至没有床。晚上,他就直接睡在地上。每年为网站租服务器的47美元,他也快付不起了。他在网站上加上了捐款链接,并写了一句话:“请捐款,这样我就可以在线上继续提供和及时更新这些资料。这些资料是我免费提供的,而且没有广告干扰。”
但这种捐款每年大约只能收到50美元。而他想要继续扩充、修订网站的想法,也只能搁置下来。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 2011年1月13日。
这天晚上,他发现自己一个小时内获得了超过100美元的捐款。他意识到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在一天内,网站点击量超过了60万次,一周内,捐款达到了3万元人民币。
原来,在这一天,一名中国网友发现并在微博上介绍了斯睿德,内容很煽情:“这个人叫Richard Sears。他用二十年工夫,手工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数字化处理,上传网络供所有人免费使用。这就是外国人(我猜是美国)的‘傻’吧,这种国家工程,怎么能自己一个人弄呢……”
接下来的一个月,他收到了几千封邮件。“第一次有人叫我‘汉字叔叔’,我喜欢这个称呼,我天天都在看他们的信。”
他平淡的生活被再次扰动,接下来,他接受了很多中国媒体的越洋电话采访,天津电视台直接派摄制组飞到田纳西为他拍专题片。就像中国老话所说的,他觉得这是“缘分”到了。
2012年,斯睿德又买了一张单程机票,这次的目的地是天津。他要去拥抱中国网友对“汉字叔叔”的热情。
《说文解字》书页,许慎记,徐铉校,北宋本校刊,汲古阁藏板。人、文、心:作为“汉字叔叔”
我采访汉字叔叔的时候,他刚刚从美国飞回来,在结束北师大的兼职工作后,他最近接受了清华大学的兼职工作,设计并教授一些课程。因为他不能获得固定职业,只能办理旅游签证,所以每两个月,都要离境重新办理签证。在 2012年8月,刚来到中国半年的汉字叔叔曾经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在 8月1日,因为一些交流和理解上的误会,本来还剩下50多天的签证,被告知不能再使用,他必须在8月15日前离开中国。
汉字叔叔在脸书( Facebook)上求助,被一名好友看见,将他的窘境发到微博上,被转发 4万多次,他再次成为“网红”。
经过这次折腾,他获得了一些给网站的捐款,还有北京师范大学的兼职教学工作,用英语教物理,每个月获得 4200元工资,并且有一处专家公寓可以住。而他也可以安心研究汉字,继续做他的网站。
更重要的是,在网站之外,他可以有更多平台去讲述汉字的故事。
天津电视台《泊客中国》的纪录片里,给了一只宠物乌龟很多镜头,作为甲骨文的一种隐喻。有一句旁白这样念道:“它用并不雄伟的脊背,把一个个沉睡的汉字驼过时间的长河。”
在这家电视台2011年10月举办的“中国因你更美丽”颁奖盛典中,颁奖嘉宾之一,中国当代训诂学家、语言学家许嘉璐先生评价“汉字叔叔”说:“他的功劳何在呢……对原本生疏的汉字钟情无限,让无数中国人苏醒。”
另一位嘉宾,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说:“他对汉字的研究有三个字:人、文、心。”在甲骨文与金文的“文”字形中,有一个“口”字状的图案,那代表着心。许渊冲说:“口要说出内心的思想。希望他能继续努力,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但汉字叔叔觉得,汉字的故事可能更需要走到中国人的心里去。在采访中,我与他聊到他网站面向的用户是否主要是外国人,他表示并非如此。他说,在中国,每个人都知道汉字是象形文字,“但百分之八十的中国人完全不知道汉字的来源”。
说到这里,他在小本子上写下了“又”字的三种字形给我看。其中第一个是金文字形,像一个鸡爪子。他说:“我上物理课时问我的学生,他们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他转而问我,“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我说这是个手的形状。他说:“对,是右手。我的学生问我,为什么只有三个手指?我说,当然大家都知道,古代的中国人只有三个手指。”汉字叔叔脸上露出了一丝狡黠而幽默的笑容。
原来,“又”字本意为右手,甲骨文与金文,都是右手的形状,但只有三个手指。《说文解字》说:“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过三也。”也就是说,三是个略数。
汉字叔叔还很乐意将自己的故事说给孩子们听,因为儿童更缺乏对汉字来源的认识。汉字叔叔曾经去上海,与一家叫“韬图”的公司有过合作,这家公司有一些面向儿童的汉字学习产品。
说到这家公司,汉字叔叔又忍不住在小本子上写下了繁体字的“韜”。如果对孩子们说一个字,要把故事说得生动一些,对“韜”字来说,可以设定一个战争的情境。
他把“韋”单拆出来,然后写出它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常出现的字形,中间为一个口,他说“这代表城市”;四周是四只脚一样的“止”字包围着,这仿佛是卫兵的脚,象征围城之形状,“有保护的意思”。
采访中,“汉字叔叔”拆解“韜”字对于这个字的分析,汉字叔叔的老朋友、台湾学者李孝定认为,从守城者的角度来看,多脚绕城有保卫城市之意,“韋”就是守卫,是繁体字“衛”字的初文。而从攻城者的角度来看,则是包围城市之意,就是繁体字“圍”的初文。这个字后被借来表示皮革,并造出了“围”字表示包围的本意。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秦简《日书》中,“围城”正写作“韋城”,就是一种证明。
在各种机构邀请他去参加的各种与汉字有关的活动中,他也不会放过为孩子们普及汉字故事的机会。在今年4月,他应邀去了连云港,和当地学校的学生与教师做传统文化的教育交流。第一天,他为大约300名小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了汉字的故事。第二天,他又被邀请去给坐满了整个操场的3200名中学生上“汉字课”。
在Facebook上,汉字叔叔记录了自己在连云港的行程,他说,“在上了《朗读者》节目之后,现在似乎很多人都认识我了”。
汉字叔叔现在对这样的综艺节目越来越不陌生。两年前,他参与了山东电视台的《我是先生》节目,这档真人秀节目的目标是“汇聚当下全国最有人气的名师,展示当代师者风范”。
汉字叔叔为了配合节目的娱乐效果,苦练了S.H.E的饶舌歌曲《中国话》,他非常认真且努力地跟着节奏唱这首流行歌曲:“……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
唱完歌,汉字叔叔自然要为观众说汉字来源故事,他拿评委马未都的名字做例子。说完象形的繁体“馬”字,他在舞台的白板上画了“未”的篆体字字形,解释说,这是一个木,下面有一横,“这个木是树,树上有一个花蕾,花蕾是花还没有开,所以这是代表未来”。
他在台上讲了自己无法获得长期签证的问题,另一位嘉宾李咏问他:“假设你没有获得签证,你最终回到了美国,你还会研究汉字吗?”
他回答得很干脆:“会。”这显然不是这种综艺节目上要说的客套话。在另一次采访中,汉字叔叔说:“我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名,不是为了别人,我是为了我的兴趣而学习汉字的。”
在长居中国之后,他把自己社交网络的昵称都加上了“汉字叔叔”,在Facebook上则是英文版的“ Uncle Hanzi”。他 Facebook个人介绍的“最喜欢的名言”一栏,添上了几句中文,头一句是“活到老,学到老”,最后一句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在我看来,这也正是他人生的描绘或自我评价。
他会在这些社交平台上写文章分享自己的感想、经历、中国文化以及汉字研究中的疑惑。比如,他会在博客上向网友询问“元”字的演变.“中国造字的祖先为何将表示万物之始的‘元’用一个人头上顶着‘二’来表示,请大家帮助我思考这个问题。”而另一篇文章中,他会向外国人介绍怎么使用中国的蹲厕。
关于中国社会、文化与汉字的故事,就这么通过他传播到世界各地。正如他的老朋友说的:“他在架设不同文化间的桥梁。”
最近,汉字叔叔也在考虑更新自己的汉字字源网站。他说:“最近的五年,我对汉字的分析有了更多新内容与资料。”网站还有一些错误需要修订,网站的设计、程序的重写、数据库的重新设计,都需要大量时间与精力。然而,现在电脑技术知识的更新太快了,汉字叔叔的能力也已经受到限制。
但路还是要走下去,虽然“我一个人做起来很难”。
汉字叔叔在田纳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