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一份中山大学学生会的干部任免名单引起热议。这份正式而严肃的名单上按照秘书机构、组成部门、办事机构三个层次列举了两百多个学生会干部岗位,在前两个层级中还注明了“正副部长级”等标示,中大也因此被人贴上“行政化”“官僚化”的标签。
20日,中山大学发布说明,称学生会的部长、副部长仅仅是岗位名称,具体岗位设置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明确学生干部的服务职责。公告错误使用级别表述,对此深表歉意,这一致歉也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
![](https://img.haomeiwen.com/i1980407/2f1602332ba8b9b9.png)
1、
在这个“言论自由”的网络时代,贴上“官僚化”的标签必定会被骂而上热搜,尤其是再加上”学生会“的标签以及各类自媒体的跟风。
新闻下面也出现了各种评论:有人说学生会是“小官场”,是“对大学精神的绝佳讽刺”,还有人说学生会学生会是“高校行政化的傀儡”等等,这些高赞评论引发了大量的共鸣——对学生会、对官僚主义的愤怒的共鸣。
关于中大学生会是否官僚,我个人觉得,中大真的没有官僚化,有些放大化了,一群学生,能官僚到什么地步?
首先,学生会干部210人,单看数字有些大,但把这个数字拿到学校去看,中大有3个校区5个校园,33000多本科生,210人,1%都不到。像中大这么好的大学,学生活动肯定很多,而学校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学生会负责的,这样看来,210人真的不是特别多。像我本科学校所在的学院,我们院500人左右,院学生会干部17人,还占3.4%左右,更何况学生工作负担更多的校学生会。
其次,关于“正副部长级”的称呼,骂点在于对一群学生的定位竟然是部级了,“官僚化”也由此而来。但是,这里的“部级”和行政上的“部级”是很大不同的。像学生会的部门,一般名字都是“XX部”,所以也会有部长,副部长这个称呼。例如宣传部,它的负责人是宣传部长,还有宣传部副部长以及宣传部干事组成。区分正部副部的意义在于职责的分配以及期末综合测评加分的不同,并不涉及很多利益。而行政上的正副部,那就是干部级别,是真正和个人的工资待遇等息息相关。
最后一点,想谈一下大家喷的“官僚主义”——官架子大还不干实事。但是,学生会真的是办实事的组织啊!每年开学迎新忙前忙后的是学生会,举办活动熬夜策划的是学生会,运动会维护秩序送水送药的的是学生会,学院之间评比写总结的是学生会……
学生会是服务学生的,但学生会也应该是管理学生生活、纪律的组织。一个学校的正常运营,是离不开学生会的。
2、
我自己也曾是院学生会的干部,我所认识的学生会不黑暗,不官僚,反而很透明。我很庆幸,大学里加入学生会认识了一群好伙伴。
我们院学生会一共17个部长,都是经过竞选,然后每个班投票投出来的。我们感情都比较好,大家一起通过宵,为学院审核评优材料;一起办过活动,在大太阳里搬东西,搭架子;别人午休的时候,我们开会,讨论学院的工作。
我个人觉得能在学生会干的比较好的人,品质上都是很不错的学生,至少我认识的人都是很不错的人。工作的时候也是互帮互助,生活上也会找对方帮忙,大家都是热情的帮忙,而且一般帮忙做事的质量也非常高。
我的部员有7个,是比我小一级的学弟学妹。大家都有自己的分管工作,也有自己的搭档。我们部门每周会开例会,大家会谈谈工作,然后聊聊天,玩得特别好,关系也不错,每次出去聚会大家也都玩的特别开心,学弟学妹们生活学习上有什么问题也会来咨询我,就像弟弟妹妹一样。工作上,他们也说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并没觉得学生会很黑暗,可能有些时候工作学习生活上会有些便利,因为能接触到最新的文件、信息。在一些活动中也会偏向于一些关系好的人,这应该是人之常情吧,打上“官僚化”的标签有些放大化了。
3、
热搜上中山大学学生会的事情一出来,好多人开始一窝蜂骂学生会官僚主义,总结下来主要是三类人。
第一,没上过大学,凭着一点想象和所谓的社会阅历,跟着舆论批判学生会官僚主义,以所谓的社会经验看校园里的学生。
第二,没在学生会,对学生会的工作有点怨气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是被学生会管过,比如违反纪律被扣分、奖学生没评上之类的。但是公正地说,是学生会的错吗?
第三,在学生会工作,看到了学生会的不足而离开的学生。
这些人可能对学生会有一点偏见。其实,学生会办的好不好,应该由广大学生来说。
学生会里可能也会有几个官架子比较大的人,但是不应该把学生会单列出来指责,因为不管在学生会还是学校,甚至社会,哪里都会有不合格的人。我们不应该因为团体中几个人的不好,否定其他人的努力,就像不能够因为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些坏人,就说这个世界完全不好。
希望大家不要成为网络舆论的跟风者,不要成为一个网络暴力的参与者,多一些理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