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焚书?
对于焚书的认识开始为《史记》,(司马迁的家庭底蕴,高祖司马昌,当秦始皇时,作主铁官。曾祖司马无泽,在汉初作长安的一个“市长”。祖司马喜,没有做官,而有第九等爵位,为五大夫。他的家庭在汉文帝时可能是所谓“中人之家”,以农业、畜牧致富,因而能够出粟买爵。司马迁说自己“耕牧河山之阳”,不一定就是亲自参加耕牧。 父司马谈,在汉武帝建元年间(公元前140—前135 年)作了太史令,通称太史公。这是史官,汉武帝新恢复的一种古官。官位不高,职权不大,主官天时星历、祭祀礼仪、搜罗并保管典籍文献。)司马迁对秦朝的事自然了如指掌,再往后世记载的由于时间久远大都加入自己的臆测不可信!史记中关于焚书记载只有这两段最清晰。
第一段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大概泛指所有书籍),坑术士(求道修仙炼丹之人),六艺(泛指所有技能,非六技。)从此缺焉!”诗书泛指所有书籍中的某些类别,术士自然是真人道士那一类。这里这个坑是杀,(杀了多少人,不知道,反正不是谬传的四百六)。【许多人都以为造成的后果是让一部奇书《道经》消失,让六艺里修仙问道炼丹的技艺大量遗失!】
第二段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这一段是辩论,没什么政策,是说战国,三代之前的那些事,现在天下安定百姓应该好好学习务农,士做好榜样学习法律不应该学习宣传古文字古语言的不好风气。)
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李斯的这段话意思言简意赅,不过后人往往曲解!这里是在评论书籍。古代的时候天下文字语言散乱,从来没有统一过,所以诸侯小国各自用自己的【文字】记录历史,(这里第一人称有变)如果现在的人都用古语古文字实际上对于现在上(皇上)构建的文字语言统一的宏愿是不利的,而且人人都擅长自己会的语言文字并用古语交流,那与上统一语言文字的初衷已经背道而驰!今皇帝统一了天下文字,让世人告别了各国之间不能相互交流文字的时代。虽然是这样,但是在各自语言文字正在流通的时候,上下达了一统文字语言的法令,想必那些正在学习和已经学习的人一时难以接受产生排斥心理,即便在我们所建了的推行新语言文字的学堂里装模作样的学习新文字语言,实际上心里是反对的,所以他们在大街小巷议论皇帝管的太多管的太宽,夸赞他们以前用的文字语言好用便利,以他们学到的各诸侯国的独特论述认识能力以体现自己的博学多才,却率领原来的那些旧国之人诽谤上统一文字语言是不对的等等行为......
接下来这一段标点符号断句有问题,“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欤)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旨,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而非今者族,吏见而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者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意思是如果这样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却不加以禁止,那么上的统一文字的布局就没有多么清晰的意义了,统一一种文字语言也就只是空谈,应该下一道法令加以禁止这种古文字传播的便利!(接下来才是李斯提议焚书的真实含义,臣李斯请求上安排一个调查组,他们必须博学多识,在以前各旧国有名气又热爱自己文字历史的人才能担任这项工作。他们要做的是什么?需要这么高的要求,收集天下的古文字书籍,在其中筛选出医药卜筮(杂项)种树(农耕技艺)这些有用的有价值的书籍,把它们整理成新的统一的文字,编辑校订!(医药卜筮种树是泛指)
天下现在还有收藏用几百种文字(现在中国依旧有近百种文字)出版的各种书籍,我们把那些没用的杂乱以鬼神论事的书籍全部烧掉!如果下了命令过了三十日还没有自动上缴烧掉的,一旦发现判处城旦罪行!(发配边疆四年修建守护长城服兵役)
如果有人想学习古史和那些医药卜筮种树的知识,要用新文字整理好的书籍!只有这样才能达成上统一文字的宏愿!
焚的什么书?是经过一大批博学多识的人筛选过的踢掉的糟粕,用各种语言文字重复记录的书籍,与后人理解的全部乱烧一通截然不同!这是一项有利于文字语言统一的政策,何谈是罪行?
有人说,此时距离始皇帝统一文字有八年的时间,八年可以统一吗?给始皇帝一百年或许可以做到,要知道即便在现在依旧有几百种语言一百多种文字!更有没有人有这种勇气去做统一文字语言的法令,禁止一切方言,全部学普通话!没有!都是选择循序渐进的改变,好慢慢磨化用方言的人的排斥心理。
诸子百家经典著作必定早已经有秦文版本,不在焚烧之列!
二坑儒?
史记根本就没有坑儒一说,当然坑术士也是残忍的,但是原因是什么?一定有一个能给秦始皇下达命令的绝对理由,以秦始皇和他下面的那些能人官员的才学,意识不到可能会留下政绩上的污点吗?难道他们真的杀了那四百六十人?没有!
被造谣生事传为坑儒,始见于西汉末孔安国(孔子10世孙)《〈尚书〉序》亦言:“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西汉刘向《〈战国策〉序》:“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
这两个人与司马迁相比谁更权威,无需多说!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闻(侯生、卢生)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
争议为坑儒的一句话在扶苏所说“诸生皆诵法孔子”,这里的这个诸生是指天下诸生,而不是指咸阳诸生!奇怪的是却没有卢生和侯生这两个主犯,主犯都不处死,去杀这些人干什么。【更要注意这很可能是司马迁在史记上做的一个特殊标记,始皇帝说这些人诽谤自己,是什么事,求仙药求长生,始皇帝没做过,而是说这些人可能是在妖言惑众,至于是什么妖言,有人推测是《道经》】。坑儒这种说法为何刘邦时期没有汉武帝时期没有,只有到了西汉末年才开始出现,毕竟西汉末年是纲常已乱猴子称王的时代!
卢生和侯生是什么人?如果说它们只是妖道也实在是不公平,毕竟他们一直跟随秦始皇从北驱匈奴到修建长城卢生与侯生功不可没,修秦渠、焚书,这些议事他们应该都有参与,算是道士下山被秦始皇录用的谋臣,不过史记精简只提重要之人。换句话说徐福是什么人,说他是求仙问药的道士更是荒谬!秦始皇更不是求仙药迫不可待之人。
他们为什么离开?秦始皇虽为开国之君,但是将到中年的始皇帝已经痴迷于问道求仙(有疑问,始皇帝说自己是被诽谤,诽谤他不重德。)而且自恃功高,刚愎自用,不断下达错误昏庸的旨意,与年轻时候统一天下统一文字统一历史的豪士不同,已经成为一个亡国之君!所以他们离开,至于携带巨款潜逃那是后人抹黑,他们所拿的是秦始皇“赐之甚厚”属于他们“政绩”上自己的财物!算不得犯罪!始皇帝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两个并没有在始皇帝处罚的四百六十多人之中,(“诸生在咸阳者”和“诸生相告引”只是抓的在咸阳的诸生,卢生侯生肯定已经离开始皇帝,归隐深山幽谷之中!)
还是标点断句问题!
“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益发谪徙边。”或者是这样断句“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益发谪徙边。”
此处最大异议在于坑和阬!
《史记项羽本纪》有这么一句话“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这个坑和阬是什么意思,为何司马迁会两个同音同义的字写的不一样?只有一个解释,在先秦和汉初两个自意思不同,以司马迁的学识不会犯这种低等错误,坑是杀,阬应该也是一种重罚,但是绝对不是死!扶苏说:“今上皆重法惩之。”是说用法过重!法不责众,况且是四百六十多人同时处罚!而未说赐死!扶苏的这几句话有意思,细思极恐!“(天下)诸生皆诵法孔子”以及能够和始皇帝同堂而议畅所欲言的儒士淳于越,后人说儒家在秦朝被抑制,谣言不攻自破!而被抑制是必然有的,依据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再接着说阬,在《史记》中坑用的很少,而阬很多,难道古人就这么喜欢替将死之人挖埋葬的坑洞吗?绝对不可能!又有人说阬可能是筑京观,古文字本来就少,虽然一字有更多的意思,但也不能硬往京观上扯。况且秦始皇统一六国也没见司马迁批评他喜欢筑京观。况且纵观秦始皇本纪里面始皇帝的污点,除了求仙问道和奇幻色彩的天降巨石而屠村,其它没有什么!
四百六十人是被判的什么刑罚?“以惩後益发谪徙边”,他们是被聚集判罪之后,之前肯定被打过,毕竟妖言惑众,罪行和之前那个城旦一样是更加发谪徙边!(益的意思为更加)法不责众,始皇帝同时处罚四百六十多人,足可以让扶苏说是“重法绳之”!况且如果都死了,扶苏也没必要再去谏言,“唯上察之!”还希望始皇帝重新审查,重新定夺!
秦始皇帝所焚书是何已经说过,非秦文字记载书籍,可想而知,诸子百家著作都有秦文字版本,自然不在焚烧之列。诸子百家至汉初依旧盛开,在秦朝时期,百家之人又未遭受灭顶之灾,那诸子百家经典著作何时遗失?有人说墨家被毁,如果我说墨家自秦惠王后就和秦绑定在一起了,随着秦朝的灭亡一起元气大伤,而且和秦朝一同走向灭亡。毕竟秦始皇的许多政策都有墨家思想的影子。
司马迁记载历史秉承着真实的理念不可质疑,但是其记载也是有着诸多禁忌的,抹黑前朝赞扬今朝是他必须用的手法,不然其不仅仅是被阉割,还要其宗族被连坐也是小事一桩。汉武帝穷兵黩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见百家依旧存在,一句足以澄清始皇帝焚灭百家的罪名,司马迁是如何记载的汉武帝罢黜百家,《史记·平准书》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触目惊心的文字:“自造白金、五铢钱后五岁,赦吏民之坐盗金钱死者数十万人。其不发觉相杀者,不可胜计。”数十万人被杀,其它的不可胜计,数量多少难以想象连身为史官的司马迁都不敢说个模糊的数字,七八十万还是二三十万?要知道在司马迁描写秦朝暴政时还没有如此暴行,史记必然要秉承统治者汉武帝的意愿,抹黑前朝,弘扬当朝。
司马迁敢把汉武帝的罪行一一列在史记上吗?不敢,正是因为司马迁的义正言辞而陷入汉武帝阴谋诡计,受腐刑,(史记有被迫修改的嫌疑)直到后来班固才敢侧击旁敲的在《汉书》记载到“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现在谁都敢说是人大量减少,难以想象,仅仅以战争损失的几十万人可以代替全国近千万人口的遗失。其中国内发生了什么,只能自己想象,至少汉朝史官不敢直言记载,因为那代表着连坐灭门连坐之罪!
真正做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何止是焚书那么简单,毕竟从东汉往后,诸子百家只剩儒家强盛不衰!
仅个人看法,历史没有人是见证人,皆是以简短的文字推演出那个时期的模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