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这是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一书中写到的,“人间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到了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我想说的是,如果有钱钟书那般患难与共,相互依赖的丈夫,有那样知书达理,福祸相依的女儿,这一生即使坎坷,也不失为是一种幸福。
起初看《我们仨》这本书的前两部分,我是没有看懂的,便是分不清到底是杨绛先生的梦境还是现实,仔细读了三遍又查阅了一些短评,才明白杨绛先生独具慧心的描写方式。总归是我文学素养欠缺,平日里总爱看一些鸡汤文和一些目的性极强的文章,最好能让我看完就皤然醒悟,泪流满面的那种。所以,在看这本书前两章看了三遍,一方面是确实没分清梦境和现实,另一方面也是在一遍遍的寻找一些起伏跌宕,渲染人心的情节,不相信这样一本豆瓣评分8.7的书已读完两章还这样平静,可事实就是这样,这就是一本平实感人的作品。读了三遍后,我开始羡慕和憧憬。
杨绛| 虽一生坎坷,但有他和她足矣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对一家人的回忆,从陪伴钱钟书去牛津求学到女儿钱瑗的出生再到女儿和丈夫相继去世,最终发出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的感慨。这一生的故事很朴素,我让我羡慕起了这样的一家人。用杨绛先生的话就是:钟书总是拙手笨脚,扣子也系不好,鞋带也系不好。钟书每每听到我说:“没关系,我能帮你弄好。”心里便踏实下来。读到这里,我总是觉得很暖,钱钟书先生在学问上颇有成绩,办事也极其严谨,却在生活上依赖和信任自己的夫人。杨绛先生自由温和,上的厅堂下的厨房,却也有着自己的可爱。最有趣的画面就是:杨绛和钱钟书在伦敦旅行时,钟书先生先接到政府当局打来的电报,派他做一九三六年“世界青年大会”的代表,到瑞士日内瓦开会,而在巴黎时,一位住在巴黎的共产党员也邀请了杨绛先生作为代表。杨绛先生在书里这样写道:我很得意,我和钟书同到瑞士去,有我自己的身份,不是跟去的。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杨绛先生倔强的可爱性格。回国后因为文化大革命,二位老人没能幸免的遭到迫害,却也刚正不阿,回归平淡,与世无争,与人无求,踏踏实实做学问。老天很是偏袒,把这样两个人匹配到一起,才有了“我们仨”
杨绛| 虽一生坎坷,但有他和她足矣我读三毛,喜欢《撒哈拉的沙漠》里边那种惬意自在的生活,感叹天下竟有这么自爱随心的女子,可是她自杀了,她不快乐。我喜欢张爱玲,喜欢《天才梦》里她留下的“生命时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可是在言语中总会流露出一种厌世和凄凉,她不幸福。感谢杨绛先生让我读了一本温暖而又幸福的书,生活虽有无奈,但只要有人支持和彼此依赖,这一生也是极为有趣的,没有海誓山盟,没有惊世言语,即使经历十年浩劫,在杨绛先生的文章中依然表现的十分平静。生活哪那么多浪漫主义呢?回归现实,我也想做一个平静而温暖的女子。杨绛先生这一辈子,值得。
杨绛| 虽一生坎坷,但有他和她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