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247381/c9742ea472d1df48.jpg)
1.
年味儿越来越浓了,心里却再无儿时的欣喜和期盼。
成人的世界,实在无趣,连快乐都没有那么纯粹。还记得小时候最盼望过年,那种欢喜雀的心情,是长大以后从来体会不到的。小孩子的幸福来得那么简单而且容易。
那个年代,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父亲从城里带回来的糖果,一分钱一颗的水果糖,含在嘴里,令味蕾绽放,久久不散。
对于我来说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过年的时候有新衣穿了。我排行老二,平常都是捡姐姐的旧衣服,只有过年才能有新衣穿。
记得有一年,父亲给姐妹几个都添置了新衣裳。我们都兴奋地换上了新衣,我高兴地转着圈,重心不稳跌坐在地上时,只听见“呲啦”一声响,裤子撕开好大一条口,惹得姐妹们哈哈大笑。而我,好不容易穿上新衣,心疼得直想哭。现在想起,旧时的辛酸变成了令人忍俊不禁的回忆。
2.
过年这一天,彝族村寨家家户户是在此起彼伏的杀猪的嘶叫声中,拉开过年的序幕的。大人们忙着杀猪祭祖,小孩子们自有孩子们的乐子。呵气成霜的日子,水塘边覆盖的一层层冰凌,扒拉下来就是我们的冰棍,发在嘴里冷得打颤却觉得甜津津凉丝丝,心里快乐得想要喊叫。
大人们忙着杀猪、烫毛,清理干净的猪肉首先是用来祭祖的,这时候小孩子的任务就是守着猪肉不能让猫狗之类的牲畜染指,否则就是对先祖的大不敬。
等到仪式结束,大人们都累了,倒上一碗酒,你一口我一口,喝着转转酒,闲话家常,谈论着谁家的猪最大,谁家的媳妇最能干,谁家的孩子最有出息,谁家的收成好......
2.
等待夜幕降临,是我们姐妹几个最高兴的时刻。那个年代,能三餐温饱都不错了,烟花这样的新鲜玩意儿是不敢想也很少见的。只有在城里工作的父亲,每逢过年会给我们带回一些烟花。因为这些绚烂的烟花,给我们儿时的年味儿增添了几分梦幻的色彩。
放烟花是过年最隆重的仪式,那时的烟花是插在地上,点燃以后会发呼啸着冲向夜空,然后在空中啪地炸开,绽放成一朵彩色的花朵。
但是,如果插不稳倒了,烟花会呼啸着冲人飞来,吓得大家捂着耳朵四散奔逃。于是,我常常鼓起勇气上前点燃引线,马上尖叫着跑开,那种既有点怕又渴望又兴奋的感觉,让人至今犹记。
过年时的烟花,不仅仅是我们家孩子的盛筵,一个村子的小孩都在盼望烟花绚烂绽放的时刻。
成年以后,一次和同村的友人闲聊,他依然记得多年前绽放在村子夜空的烟花,是他童年时的炫彩的梦境。
![](https://img.haomeiwen.com/i4247381/031f43cb1430de1d.jpg)
3.
等到孩子们放完烟花,锅里的肉早已飘出了香味。
彝族是一个豪放多情的民族,最爱的就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夜幕降临,一家人围着火塘,其乐融融。温暖的火焰在夜色里跳动,照亮了一家人的笑脸。大年夜的菜式简单,主打菜当然是坨坨肉,只需要撒上盐,无需多余的调料,坨坨肉就鲜香无比,引人垂涎。一大盆坨坨肉摆在地上,配上自制的干酸菜加在肉汤里,吃一口肉,再喝一口酸菜肉汤,那种温暖妥帖的滋味,从味蕾直到心间,无一处不舒服妥帖,肉的腻味消失得无影无踪。
有酒有肉,就是好日子,别无他求。
火塘才是滋生美味佳肴的地方,如果你嫌煮的肉寡淡无味,可以丢几坨肉在火坑里,猪肉在红彤彤的火炭上,滋滋地直冒油,不一会儿就肉香四溢。不需要加任何调料,那原滋原味的鲜香,是任何精心配料的韩式烤肉,铁板烧烤都无法比拟的。
我最爱的是火塘里烧出来的烧饼,父亲用院子里新采摘的芭蕉叶,包裹上揉好的面饼,埋在火塘的碳火下面,不一会儿,小小的面饼就烤好了,外焦里嫩,一掰开,热乎乎直冒烟,格外好吃。
酒足饭饱后的大人们,围坐火塘,继续闲聊家常。
孩子们都进入了梦乡。玩累了的我,躺在火塘边上,温暖的火苗摇摇曳曳,父母的声音在耳边渐渐模糊,我昏昏欲睡。
冬日的夜晚,睡在火塘边上的小孩子,温暖惬意,踏实安稳。
多年以后,经历人生的起伏跌宕,曾经直面死亡,也曾经感到迷茫,人生到最后追寻的是什么?
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广厦万千,只眠一榻;腰缠万贯,终是身外之物。幸福是什么?幸福不过就是记忆里睡在火塘边上的小孩的感受,温暖惬意,踏实安稳。
又到新年,只愿无论岁月几何,心依然如孩子般明净澄澈,心无遗憾,时时心安。
如此,便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