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杂文小品想法
老子之问:名利得失与性命哪个更重要

老子之问:名利得失与性命哪个更重要

作者: 宁邑聂盛 | 来源:发表于2020-08-10 20:30 被阅读0次

走马观花道德经(44)


十一、道德经第十一景区——无敌之区

本景区包括第四十四至五十章,谓如何来到“无敌”——知止知足,不追名逐利(四十四、四十六 );接受完整,不取其一半(四十五);静观自得,不心外求法(四十七);为道日损,不无事生非(四十八);,慈悲大爱,超越二元对立(四十九、五十)。

44.道德经第四十四景点——长久之门

第四十四章 追逐名利丧生命

名与利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

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长久。

44.0 【布局谋篇】

本章谓生死荣辱之抉择。

可分三段。

开篇至“得与亡孰病”为第一段,老子之问,权衡轻重;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为第二段,谓贪爱之果;

余下为第三段,谓幸福、长久之法。

44.1 【生死之问】

世人追名逐利,名利胜于生命,得之则生、失之则死。而命之不存,得之何益?所以,老子连连追问——

“名与身孰亲?”

孰(shú),指代词,哪个;身,生命。虚名与生命,哪个更要紧?

没了活生生的性命,一个虚名安在何处?

刻在石碑?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臧克家《有的人》)

“身与货孰多?”

货,财物。生命与身外的金银财宝,哪个更珍贵、更值钱?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两手空空而来,一缕青烟而去。没了血肉之躯,那么多金银财宝,谁来享用?

给儿孙?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清·林则徐)

“得与亡孰病?”

亡,失去;病,弊病、麻烦、祸害。得到名利与失去名利,哪个更麻烦?

得到了,如果德不配位,可能招来嫉妒、觊觎,招来不肖子孙的挥霍,招来异想不到的灾祸。所谓得不偿失是也。

失去了,反而清静了,少了防范、争斗,少了烦恼与灾祸。所谓退财消灾是也。

第二十二章亦有“少则得、多则惑”之说。

44.2 【贪爱之报】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为了得到更多的执爱,就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人若贪得无厌,就会失去更多,甚至丧命。

这是对上文三道追问的回答——

贪爱越重,代价越巨;

贪取越多,损失越大。

老子在前边章节亦曾说过,“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第九章),“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第十二章)。

44.3 【长久之道】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能知足的人,不会受到侮辱;能知进退的人,不会冲向灾祸:知足常乐,其生命与阴德都可长保。

甚爱、厚藏祸患大,了无益处。

怎么办?知足知止。

知足,是淡化物欲,内心满足,不再贪求;知止,心有所止、知足知满,行有所止、知进知退,绝不擅为。

对于知足知止及长久之道,老子多有强调。

第三十三章曰“知足者富”,富有不在拥有得多,而在满足,需要的少。第四十六章云“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知足之足,常足矣”,祸患与过失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了。知道本自具足、一无所缺,就能常常知足感恩。第三十二章云“知止可以不殆”,进一步指出,内心知足而后行有所止,则无灾无祸。本章之“可以长久”,与第七章“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及第八章“道乃久,没身不殆”,遥相呼应。

44.4【老子之问】

《道德经》中老子几度发问,有第十章“日常六问”、第十五章“为道三问”、第二十章“绝学二问”及本章“生死三问”。

老子之问,绝非无事而发,而是关系重大,关系行道者生活品质、心灵境界、初心使命与生死荣辱。

一者关乎生活品质。

人们往往身心分裂、身心僵硬、心浮气躁、无事生非、自以为是,自烦烦他、自苦苦他,生活品质低下。

所以,老子要行道者经常检视自己,“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柔致,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是否身心合一、心平气和、净化心灵、身心柔软、无为不争、大智若愚,提醒自己清醒明觉活在当下,浸泡在道海之中,逐步来到与道合一,提升生活品质。

二者关乎心灵境界。

世人往往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别人的评价中,或喜或悲;或者在是非对错、善恶美丑之间,不断地分别对立,或爱或恨:臣服于境界,自甘为奴家。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旨在强调道者要在在处处反观自心,我做境界的奴隶了吗?我超越二元对立吗?不要在一句好话或歹话上计较了,不要在所谓的善与恶、是与非上纠缠了,要努力做生命的主人,活出人生的价值。

三者关乎初心使命。

人在世间,为何活着?道者学道,又是为何?真正明白者,不多;看似明白了,好好活着、好好学道修道者更少。

所以,老子敲响警钟——“孰能晦以理之徐明?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警示行道之人不要忘记自己学道行道之初心与使命:广传大道,点亮世间;激浊扬清,净化世风;以身作则,唤醒世人。

四者关乎生死荣辱。

一气尚存,还有希望;一气不来,就是来生。对此,世人知而不知。

何为知而不知?

说其知,是因重视养生,小病大养,贪生怕死;卜卦求签,祈神拜佛,企望延生。

说其不知,是因图名图利,舍命而谋,不计祸福生死,俨然视死如归。

故老子闻道,“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生命才是第一位的,活着才是硬道理,名利富贵真应“于我如浮云”。一般人如此,学道者亦如此。学道者不要认为自己已然四大皆空,名利之心真的一干二净了吗?这不仅关乎此生生死荣辱,也关乎生生世世生死沉浮啊!

因此,老子之问要常在耳畔,相伴终身,乃至世世生生。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等若听老人言,不仅不吃亏,还可自自在在、活着做神仙。


相关文章

  • 老子之问:名利得失与性命哪个更重要

    走马观花道德经(44) 十一、道德经第十一景区——无敌之区 本景区包括第四十四至五十章,谓如何来到“无敌”——知止...

  • 《道本道》第71节长生篇第七章     幸运老师2019.01.

    今日重点: 第一、身体层面:名利与身体、身体和财富、得到的名财和身体出问题哪个重要?德行层面:名利与德行哪个重要?...

  • 老子之问

    "老子天下第一"是谁称呼谁呢? 这老子姓李,名耳,2500多年前得"道"之圣人,尊之"子"敬之也。 古时,老与李同...

  • “面子”和“性命”,哪个更重要?

    “面子”和“性命”,哪个更重要?局外人都会说后者重要,可身处局内的人未必看得透。 不是很多人说:“人活不就一口气吗...

  • 梦想与努力哪个更重要

    梦想与努力哪个更重要 文/兰思 梦想与努力哪个更重要? 这个问题还真的不好回答。光有梦想,不为之付出努力,那...

  • 一生,总在得失之间

    【一生,总在得失之间】 人心之所以忐忑焦躁不安,是因为太在乎外在名利得失。 人生重要的不是成就,而是自在自然地成就...

  • 一生,总在得失之间

    一生,总在得失之间 人心之所以忐忑焦躁不安,是因为太在乎外在名利得失。人生重要的不是成就,而是自在自然地成就。高人...

  • 感觉和情绪,决定你现在与理想未来的连接!

    感性和理性哪个更加重要?是感觉和情绪更重要,还是理性与逻辑更重要?哪个更决定人的“未来”?这是本文要闲聊的话题。 ...

  • 谈谈男女主阶级、精神方面的事

    白雪公主与灰姑娘,你更喜欢哪个故事? 集团品质好千金与平凡自立女汉子,你更喜欢哪个人设? 我问了问包子姐,她说选白...

  • “问却浮生哪个闲”入诗凑句

    “问却浮生哪个闲”入诗凑句 无题 文无盐慕容 问却浮生哪个闲,惊看雪色落心间。 曾经名利水中月,任我低吟无力攀。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之问:名利得失与性命哪个更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csdktx.html